|
音乐制作中的压缩器各参数详解,压缩器有什么用?3 M% e0 |# ]! F+ l
* V) j f* Z! {6 L压缩器让声音变得更平均,能够让声音尽可能的得到一个平衡点!压缩器是控制音乐的动态范围(音量的大小),而动态的处理无论对 人声、鼓、贝斯、吉他都很重要。只要将声音录入电脑,都应该尽量捕获最响的音量,这样就可以避免在后期大幅度地增大音量。这是因为如果将音源的电平录制得太低,后期就需要再做提升,这样不仅使音源的音量得到提升,同时也加大了背景噪声的音量。
9 c: k& o. l+ X7 w! @( z
C0 d/ W6 b4 @7 I, I+ z
为了防止这种情况产生,我们应该录制尽可能大的信号,但问题在于人声和真实乐器的动态范围相当大。换句话说,人声可能在前一部分还很静但在下一部分突然变得很响(特别是从主歌到副歌时)。因此,很难去均衡地设置录音电平来应付这种动态变化。假如你设置好了录音电平来拾取安静的部分,那么到了响的部分就会冒红、产生削波。相反,如果将录制电平设为最响的部分,那么安静的部分则容易被更大的底噪覆盖。当然,你也可以把手放在推子上,根据音乐的不同部分来增减录音电平,但这要求你有快速的反应。相比之下,用压缩器来自动控制电平就容易多了。将音源信号通过压缩器后进入录音机,可以设置压缩器阈值(Threshold),只要声音超过阈值音量就会自动被降低,因此你就能够录制动态范围很大的声音了。5 Z' T1 ]5 [4 {: i2 i
% T8 F( G2 ~6 O( ?" L压缩器也可以在混音时用来控制声音的动态。比如,舞曲中使用的真实贝司音色动态范围很宽,即使在录制时已经经过了压缩。这就在混音中产生了这样那样的问题,如果在最响的部分音量与整个混音相平衡,那安静的部分可能就会被其他乐器声音所掩盖。相反,如果静的部分可以听清楚,那么响的部分就可能太突出。在混音阶段对声音进行更大幅度的压缩就可以减少动态范围,使声音在整个混音中的配比更均衡。9 u. O$ A1 L$ K" K
4 V9 z1 G7 `, U& h
尽管以上几点是压缩器最初设计的初衷,但除此之外,舞曲音乐人又进一步探索了压缩器,并制作出经典的舞曲之声。2 O& V9 [2 |. B" F" o
/ F. j! S! A: W: ?4 [
由于只有超过阈值的信号增益被衰减,而未超过阈值的信号则保持不变,因此它们的电平与压缩前是完全相同的。换句话说,在最大和最小部分之间的音量差被减弱了,这意味着未经过压缩的信号相比之前更响了,从而带来了更大的平均信号电平,这样不仅能将音量能推得更大,还能让声音更响在减小音频的动态范围之后,可能不需要提高增益就会让声音听起来更响。
; u# R/ o8 f8 n- W: M7 d
0 S$ p' q. c. I9 k& D0 \这是因为人耳是通过音乐的平均音量来决定整体响度的(使用均方根值RMS来计算),而不是由底鼓产生的瞬态峰值决定。此外,为某些乐器增加大幅度的压缩能够改变音色的整体结构,往往会带来更温暖圆润的声音,这正是当今舞曲中常用的音色。
7 i0 n% P+ D4 ?% o7 M$ Z) l; K/ z! T8 n$ p* W
尽管很多专业书籍中都告诉你如何设置“标准”压缩参数,但事实上无论对于哪种音乐风格,都没有一种万能的参数,压缩器的设置完全取决于被压缩音色的特点。比如,采样底鼓音色可能与合成器制作的底鼓音色需要完全不同的处理手段。这段底鼓采样是来自唱片、合成器还是电影?同样需要i 1 部分技术与理论不同的处理方式。
V: _2 [2 H! d1 d- H0 u, X! L& ?! h
因此,与其大动干戈地列出一长串没用的压缩参数,还不如真正去了解每种参数的意义和它们如何改变音色,以及如何运用这些参数获得每种音乐风格中常用的音色。& o/ L6 L; p" d9 `; U; W
4 x5 `$ X7 n6 s% c/ _) M! L
阈值(Threshold)超过设定的音量开始压缩声音
8 o6 M' B; _1 X! F" W) g" s `' E$ {0 l: p4 ]
压缩器的第一种参数就是阈值,当信号超过设置好的阈值电平时,压缩器开始压缩输入信号。阈值通常用分贝来计量,并且往往和增益衰减表相结合,指示压缩器压缩输入信号的量。在录音中,通常会让大部分信号低于阈值电平,只有偶尔音量较大时才会超过阈值电平,此时压缩器开始运作,同时减小增益防止削波失真。3 j# _+ S" e: w# o9 w' i8 q3 C
* h3 R4 H$ P1 x7 U0 E7 G
压缩比(Ratio)压缩的比率
2 |4 _' l6 H7 |, X) D- D. z2 \* R2 l+ G) h
当声音超过阈值电平时,需要通过压缩比参数来控制增益衰减的幅度。压缩比通过比值表达,用设置压缩器作用部分的动态范围。这个比值是指超过阈值电平进入压缩器的信号与压缩器输出信号的电平比。比如说,如果压缩比为4:1,那么每当输入信号超过阈值4dB时,压缩器开始压缩信号并输出1dB的增幅。同理,如果压缩比设为6:1,压缩器的输出增加1dB意味着输入信号超过阈值6dB,8:1、10:1等也是如此。无论压缩量大小,增益衰减压缩比总是为固定值。大部分压缩器的压缩比范围从1:1到10:1,有些情况下还可以达到+∞:1。这样我们就知道,如果声音超过了预先设置的阈值,压缩器就会根据压缩比相应地衰减信号。但这样做的问题是,如果声音的特点大部分来自音头,那么当压缩器在信号超过阈值的瞬间就开始起作用,它将压缩掉音色的起音瞬态,从而减少声音的高频(HF)成分。打个比方,如果我们设置好压缩器来压缩军鼓,那么压缩器将自动压掉军鼓的音头,减少了音头的冲击力,让音色变“闷”了。此外,这种瞬间变化的方式同样作用于电平跌落到阈值以下时,压缩器将突然停止对声音的作用。这在处理类似贝司音色的低频(LF)波形时尤为明显,压缩器将在一个波形周期内产生不同的增益变化。换句话说,如果一个持续的低频波形被压缩,那么压缩器可能会将信号波形的正负半周当作不同的信号,并反复开关,导致非常难受的失真。为了防止这种现象,压缩器引入了开启和释放两个参数。
& n: u6 i6 W) V% T
9 K/ L) V" F2 @0 U1 a2 e" O开启/释放(Attack/Release)
5 W) V. y" v* T1 R: l' y1 L( p& G7 @# a: c4 f
多长的时间开始压缩/多长的时间停止压缩,这两个参数与合成器上的Attack/Release参数遵循同样的道理,但它们控制的是声音在多短的时间内被压缩,以及当信号衰减到阈值以下后在多久的时间内回归原始电平。换句话说,开启参数表明了压缩器需要多长时间达到最大增益衰减量,而释放参数则表明了当信号跌落到阈值以下后,压缩器需要等待多长时间再停止处理。又回到了刚才的问题上。通过开启时间的设定,音色的音头不会被压缩,但可能会在压缩器开启前产生削波失真。尽管对于模拟录音机而言,细微锐利的信号也许并不会产生过载,这是因为模拟录音机往往有足够多的动态余量能使细微的瞬变信号通过而不产生不需要的音染。但对于数字录音机而言完全不同,只要信号超过数字限制就将直接导致削波。为了避免这种情况产生,我们通常会在压缩器后面加上一个限幅器,如果压缩能选择拐点模式,则使用软拐点。
! V) @% A* [) D! }+ W# S% o& w& c5 p+ Z
软/硬拐点(Soft/Hard Knee)
- v5 B8 z# I3 a
" k7 P# {( O% k, T! Z" N这是一个音量压缩的拐点,无论是哪种压缩器,都会要求你在软拐点和硬拐点之间选择其一,但有些压缩器能够在两者之间切换。软硬拐点并不是一种可调参数,但它能够决定包络曲线的形状,以及压缩器在信号到达阈值电平时如何反应。当信号超过压缩器阈值就会被压缩,这种瞬间的作用就是硬拐点压缩。而软拐点与其相反,通过持续测量输入信号,当信号低于阈值3~14dB时(取决于不同的压缩器),压缩器开始逐渐地增加增益衰减幅度。
+ Z6 S: W9 R+ O; b# o, G) i
% s8 O g7 M/ O; j9 `' i通常压缩比都从1:1开始,随着信号逐渐接近阈值电平,压缩比将逐渐增大,直至阈值电平时达到最大增益衰减。这样能够减弱压缩器作用的痕迹,特别适合用在声学吉他和木管乐器这类不希望处理得太过分的音色上。
, V4 n' N- l& _; }7 f( ?8 w. @ k, q' V6 x
需要注意的是,拐点的作用取决于不同的压缩器,有的压缩器可能长达12dB,而有些则只有3dB。一般认为6~9dB的软拐点能为乐器带来最自然的压缩。
8 V; A$ ~% p( ` v; D3 c+ m4 h) x0 s/ J# J
峰值/平均值(Peak/RMS)模式6 T g8 b c8 D* h; {6 k2 V
! }; S/ Q* ?* s& D' E6 j! O
不是所有压缩器都能设置拐点,因此有时短促的瞬态峰值就会偷偷溜过压缩器。在数字录音中这会产生明显的问题,因此很多压缩器具备 Peak和RMS两种模式。没有模式切换的压缩器都是RMS模式的,也就是说,压缩器会以平均电平来检测和控制信号电平,而不是以尖锐的瞬态峰值。因此,无论开启时间设置得多快,瞬态信号都有可能超过阈值电平但却没有受到控制。当压缩器意识到信号已经超过了阈值电平时为时已晚——峰值已经通过了压缩器逃之夭夭。为了控制那些瞬态短的音色,比如鼓,通常我们倾向于使用峰值模式。+ I/ v/ r2 R6 M7 d
% {& p: Y6 S" I [/ a在峰值模式下,压缩器对短促的峰值更敏感,只要它们接近阈值就立即开始压缩。通过这种方式,峰值在冲击阈值电平并造成困扰之前能被更好地控制。, K: e- Z- T' F. Y
. s8 J# E/ R* H U- i9 m. N尽管对于鼓和打击乐器来说峰值模式很有效,但它对其他大部分音色都可能造成灾难。/ J; X$ |' v# E, U% ]
/ R- f" k# a' ~
大部分乐器都拥有短促明亮的音头,如果压缩器把这些音头也当成峰值来压缩,这些瞬态信号将被削弱,音头部分的高频成分必将被减弱,导致乐器变得浑浊、难以辨认,或者在混音中失去位置。因此,除了鼓和打击乐之外,都建议使用RMS模式。
- j; c# g$ g$ Y3 v2 K+ G; A
+ s: ?6 H6 e A' w* l, _2 E' ]4 b$ h! _( s" b
提升增益(Make-Up Gain)0 {0 K: K+ B2 Y
, j, [- t8 k7 Y经过压缩之后的音频一定会音量降低,提升增益,让音量达到之前的水平,压缩器的最后一个参数是提升增益。如果你正确设置好阈值、压缩比、开启和释放时间,那么压缩器将会有效地压缩并缩小声音的动态,但这种压缩同时也会根据压缩比相应地减少整体增益。因此,只要产生了压缩,你就可以使用提升增益来将信号重新提升回压缩前的音量。
9 f$ y* a' S8 a% z$ Z" W2 T4 x
, A2 H- Q& w0 R0 Y侧链(Side Chaining )
3 c b9 p% J4 \
$ {; Q) @( v& N# o W+ T' I. t侧链的意思就是………做个比喻吧,就像听广播电台,主持人一说话,背景音乐就自动降低了,说话声一停止,恢复原来的音量。在硬件压缩器上除了输入与输出接口外,许多压缩器上还有一对侧链输入接口。将音频信号通过这个接口输入,声音的包络可以用来控制压缩器处理本来的输入信号。当电台DJ在播放唱片时讲话,音乐的音量就会降低,使DJ讲话的声音更容易被听清,说话声一停止,音乐又回到原来的音量上。这就是侧链应用的例子。将音乐以正常方式接入压缩器。将话筒连接到侧链输入上,侧链取代了压缩器正常的操作方式。使用侧链信号来触发阈值。当DJ开始讲话,压缩器被触发,它会根据设置好的压缩比压缩信号(效果上就是降低了音乐的音量)。这种方式只是用来举例阐述侧链的处理过程,而侧链是一种常用的混音方式,能为人声提供更大的空间。
# F: n4 H$ j- K3 h
7 ^- k; W$ A" X在音乐中,主奏音色通常与人声拥有类似的频率范围,如果两者同时演奏和延长,就会导致中频打架的现象。如果将主奏音色送给压缩器的主输入,而人声轨送给侧链通道,则避免了这种情况的发生。将压缩比设置合适(取决于人声和主奏的音色特性),那么当人声演唱时,主奏音色就会被拉小。使人声在混音中更清晰。
. D5 d3 a) O2 ~6 n2 H7 V( ~; ]* E9 Y- r1 H6 D6 Y! e
保持参数(Hold)
+ f# w! r5 H7 P" P0 q" \9 u) O7 L& ]$ x2 D5 J7 Q& G# i1 ^! V
大部分有侧链功能的压缩器都可以调整保持参数,或者是提供了自动保持的功能。保持功能的出现是因为侧链根据输入信号的包络调整,如果开启和释放时间都太快,压缩器就有可能根据波形的低频周期,而不是实际的包络来开启,进而导致波形的峰谷持续地开关,产生失真。通过保持的设定,压缩器被迫等待一定时间(自动保持一般为 40~60ms)之后再开始释放,这段时间将长于低频波形的半周期。6 o3 U# L* t' E4 g: f
& L1 w2 b+ H5 O8 o在音乐制作中,压缩器的用途很广泛,但是要完完全全明白他其中的含义却是很难的,压缩器其实就是把音频音量变得更加平均。做一个比喻,一个歌手唱歌,他的声音,音量不可能完全一致,唱主歌部分比较小声,唱副歌的时候太过于大声,如果人声音频,没有经过压缩器处理就会音量,一大一小,听众听着难受…………
! F z8 l: g& i, o/ K
9 J+ f! ^/ i6 z! J8 F' z刚开始学习音乐制作的时候,我对压缩器从来都不去关注,感觉没什5 A8 V w" S# l, z) r
么用,但是到了后期,原来他的用途是这么的广泛。
1 Z! P! z+ b8 S# H) C& L8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