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频应用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9577|回复: 0
收起左侧

[耳机] 什么是高性价比的主动降噪蓝牙耳机?

[复制链接]

378

积分

2

听众

-15

音贝

音频应用

Rank: 1

积分
378
发表于 2006-3-20 21:53: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什么是高性价比的主动降噪蓝牙耳机?
# Z$ E. W( R* h) Q6 J! L& m3 c  U" Y. j
既能满足大众可接受的高性价比需求,又能真正具备一定品质及靠谱的降噪耳机,其实可选的并不多。因为在这个苛刻的要求中以及仅我亲自用过的耳机里, 除了高端的Bose QC30和索尼大法的1000X 是普遍公认的两大实力派之外,国产厂商也逐渐跟进并专注降噪领域。所以普通消费者如果预算有限,可是又想体验不错的降噪、可以带来安全感的续航、轻便的无线体验、富有年轻活力外观,那么入耳式的蓝牙主动降噪耳机就成为我们选购时的参考之一。
# t9 H/ N0 O' S4 T/ W0 o' h& u% Q0 v
下面以我个人选购的策略为参考,为有此类需求的网友提供帮助及参考:首要任务我们先确定好自己的需求,然后再圈定自己可以接受的价格区间,以下我会以可支配收入较低但对这类耳机有很大需求的学生党为例:2 Z) z/ ?' k2 m9 K0 V0 {
& ^* e" [8 h. [0 q, P
需求清单
5 ?0 @$ h6 d! W听歌/语音通话以及值回票价的音质(如高中低音的基本表现);. @  h7 k6 f) \! @* d9 [
耳机佩戴的舒适性,携带的便携性,外观不能太low;2 ~2 C# S. R2 m! Y  \
有安全感的续航(如果选择蓝牙耳机,那么续航是大问题);# F! G. C' K4 T3 V9 u4 B7 j
主动降噪是必须的,除非你欣然接受外界噪音对你内心世界的侵扰;
6 G) ?# E. H. h. w可接受的价格区间为500~1200元,但不会以低品质和低价格来实现所谓的「性价比」。
- d0 R3 f, g: G有了上述的需求清单,那么我会毫不留情地砍掉如下产品:: U5 J' P  c1 a4 p/ X6 E
「被动降噪或非降噪」 「为走量而生的廉价低质消费级耳塞」 「厚重压脑袋的(有线)头戴式耳机」& {& y$ C: X6 k; z' n
! c5 o0 p# H6 z& h; w( L% f" s1 j
这里给不太懂的朋友简单科普一下主动降噪和被动降噪的区别,除了头戴耳罩式耳机以外,具有入耳式的耳塞均可称为「被动降噪」,你可以试试用两只手捂住双耳的降噪效果,你会发现,被动降噪效果无法隔离低频噪音。这里以头戴耳罩式的耳机为例,这类耳罩式的被动降噪耳机就显得过于笨拙,它纯粹是通过物理材质进行隔音,你可以脑补成你耳朵和耳机之外有一层薄薄的隔音棉在帮你隔音。然而生活中除了高频噪音,低频噪音也会对我们的听感以及心情产生焦虑烦躁的干扰影响,在喧嚣的现代化城市中,人类为了一片没有污染的蓝天、一处没有吵闹的居所,费了多少心思。 & y; i8 }! ]' |
# \% y5 _: ~* T% Z
「主动降噪」则会通过耳机拾取外部环境音进行对比降噪(可参考智能手机的通话降噪),从而消除环境噪音,可以让你更专注地听到耳机本身传来的声音,这样可以避免外界过于嘈杂而干扰到自己听歌或语音。  
" ^9 E. l" V, \5 n- T4 M, }0 M/ f- x
简单一句:自从我用过主动降噪的耳机后,我对被动再也爱不起来,这个逻辑相当于你自从用了固态硬盘后,再也不想回到机械硬盘。  1 f2 z& c/ o* X: F

1 _- a. W9 m; n+ S7 v9 U9 t5 P另外,廉价和低质的消费级耳机基本别想降噪了,厚重和有线的头戴耳罩式耳机除非是工作需要,否则说实话我认为戴着非常累人,冬天还凑合,夏天热死了还戴个头戴式你怕是石乐志?  
) B, z6 p; k1 J6 A4 Y6 x. f
4 @2 G$ Q9 e5 D% h看到这里,是不是会发现我在选购耳机(塞)时的方向越来越清晰了?
) m  Y0 t" b6 H( Y/ D2 A) g
  O9 c6 ~5 t. s没错,其实买东西就是一个在需求做加减法的过程,那么从京东逛了一圈之后,既能满足主动降噪,又是无线蓝牙的有如下几款:  ( h9 T- a! Y) g$ ]9 F% Y& w- ^
' j# o1 w# \2 f7 @5 G; y
500~1000档:3 ?5 ?# p& g$ W& @* a. g+ f

5 u3 F* O+ L" p( A7 y! ]' ~  b) ?Linner NC50主动降噪无线蓝牙运动耳机(某东价格是599)  " d# U" q" s2 H! Z; h
b64543a98226cffcf8e58514b2014a90f703ea4d.jpg
& |* V: S" K+ ~' ~5 W7 x( j* u+ M& b! b) w' ~/ W( X" `& B' h) x0 F: z

5 V5 P1 m- s# I其中三星也有一款符合条件,但很不好意思,三星不在我考虑的范围内。  
( }! }/ s. U! c1 f: I; k/ M$ M
$ q9 B, Q* {3 l* r5 q+ C8 y: q; I2000以上:
7 W4 `8 W) c; ]# P8 u& V, Z/ @* `: ]8 ?+ e
Bose QC30(某东价格是2498)  
& L$ ~$ j+ |  }: k4 f 71cf3bc79f3df8dc768daa37c611728b461028e7.jpg , e' @' W: ?3 u- {# F
2 _' k6 M5 }0 Y% i' I( W/ J3 e9 k! S

# G( |% {4 V* @8 S/ t索尼WI-1000X(某东价格是2299)  
5 Y5 Z- [8 K& X 8694a4c27d1ed21bb6c80b43a66eddc451da3f16.jpg
$ S/ V9 ~; u; G- P- g9 \1 U) C0 P1 r* @6 E1 h/ ~+ y/ I* F
+ K1 r. L7 V. ?' A' W$ S
客观讲,能完全符合无线蓝牙+主动降噪+品质说得过去+千元内性价比高的方案,可选的范围很窄,原本有一款Beats的外观本身还不错,由于没降噪而且音质你懂的,所以这个智商税还是算了吧。  
& s( J; w( d0 d) A2 H+ ~5 x
7 @6 w" r2 c/ E2 c5 J5 K! u4 h然而高端档位的Bose QC30和索尼WI-1000X各方面素质确实好,可惜对于学生党这类低收入人群还是略显昂贵,动辄几千大洋就流到了老外的口袋,如果把需求集中化,那么从实用性和口碑售后去综合考虑,国内的小品牌也值得一试。最终,我把决策意向锁定在了Linner(聆耳) NC50,算是替各位去做一回小白鼠。  3 d$ D$ [4 w8 C% M0 Y
( V  |$ g$ t/ H) b* T+ S
在收到耳机后我体验了约一个月的时间,以下是我的体验报告:  . t  s$ ~; E- }) I% V; @
% t, v/ @8 }" K7 o
音质水平    ]0 c# e9 I& q( X7 p# T2 {- d
由于我是以无线便携为第一优先级,所以这里我仍需强调的是,目前市面上多数的蓝牙耳机受限于蓝牙传输速率和传输带宽的影响,用蓝牙听无损也是可以听的,但或多或少仍会受到损失,在听感上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无损。 5 G! w6 A4 A# [+ K  Z- {( Z7 m

/ ]' f" Y- f. [, t6 A8 {0 D这里我通过试听测试有损320kps音频后发现,Linner(聆耳)在应付《One Sweetest》这类具有Live节奏打击、管乐、钢琴、电钢琴的音乐时,几乎没任何压力。只是建议在安静环境听歌时可以不需要开启降噪模式,以最大程度避免些许底噪的影响。
, I! o! Q+ v! B+ u. X: n2 k% N# ?$ {8 b! M! N  q: W4 J+ }5 N
之后我又找了一些涉及不同频段、不同乐器、不同表现动机的音乐做了测试,目前已知的是音量如果开到最大,低频会略有不足,在不同乐器音色的解析上与2000档的有线耳机相比还有些差距。不过真要较起真起来,BOSE的QC30在音质表现方面也并没有像它高价位那样显得高品质。毕竟蓝牙和手机本身约束着音质的表现,在这方面我们心里有个底就行了。
; A3 O1 g) v) q
( P  {: d1 \5 v7 m6 J2 t  Q0 z& j8 J如果你是非音乐发烧友,这款Linner(聆耳)耳机的音质可以基本满足你的需求。如果你想追求那种极致无损的HIFI音质,那么你可能会在烧钱的路上一去不复返。! a- n+ H7 Q' N: k

3 M0 A  p9 M7 R0 o, ^/ F降噪能力
, A5 m3 G* v; \3 A, F( ~题主也强调了,我们要买的是「降噪耳机」,既然是买降噪耳机,那么我们的使用场景自然是户外等环境比较嘈杂的地方,我们希望通过耳机的主动降噪功能还我们一个清静的、只属于我们的听歌环境。, x4 p. i+ x  p* r7 h
$ Z1 F0 `' N2 e8 F$ v! p# L% F
在这一个月里,Linner(聆耳) NC50的降噪效果比我之前用某国外丹麦品牌高价位的降噪耳机要好很多,这里还是用数据说话吧:) ^: A5 u$ B/ B8 i
  D" r) B1 A4 u  V* w8 u5 \
902397dda144ad340892a321dba20cf431ad8562.jpg ( }4 H7 y* {; Q
" q* J/ _# s- E) b
NC50的降噪深度为28dB,「信噪比」比我之前用的某品牌高价位的降噪耳机提升了10dB。如图所示, NC50能实现20Hz~20kHz中的高品质降噪效果。
. b! x& p0 S- x5 T' o- J6 x4 y6 Y
- c8 Y( i- K3 n* j: v) Q* b如果你用过相对靠谱的降噪耳机,就知道降噪所带来的那种沉浸感有多爽了,拥有主动+被动降噪的Linner(聆耳)NC50给我的感受就是它的表现值回票价。
' B" t+ l& p, F; O% d
0 k" t% d; q, b% S这里再小小的科普一下降噪的原理和什么噪音会被“降噪”:
+ ~$ C# F, s9 P- j# l/ d8 Y- D+ w9 m$ W
Linner这款的降噪方式是主动(ANC)+被动(PNC),它会拾取环境噪音再通过软件算法进行对冲抵消,再加上耳机本身是入耳式的,也会起到一定程度的被动降噪作用。9 T# H  O! |, P9 x9 s4 W# N

; Y( c, z3 ~' c% }' t那么什么噪音会被“降噪”?" f+ ]- h& n2 E5 c% ^* I) d

" D. j5 o" P- c) g. E! ~) n8 n我们人耳对声音的感知范围在20-20kHz,而降噪耳机通常会对中低频的声音进行降噪处理(100Hz-1kHz),高频部分通过物理阻隔就OK。7 R# Q! v' U# s: x
4 s  B7 n! M/ G% d7 J3 O; `% |9 H
至于在日常使用中,Linner(聆耳) NC50还有一个非常实用的「监听模式」,该模式只需要按一下「ANC/Monitor」键就可以立刻降低音乐本身的播放音量,并同时增大外部环境的收音。这种设计是考虑到我们有时候与别人交谈听不到对方说话而导致的尴尬,只要切换一下模式就可以搞定,无须摘掉耳机。相反其他同类耳机,甚至单品价位更高的,都需要摘掉耳机,很反人类。
- X$ m0 {0 V- F5 K* P/ z3 g% X6 J+ {& i
我就举个最常见的例子,比如去博物馆参观,为了考虑博物馆的要求,我通常会把手机调成勿扰模式。如果你要听讲解员讲解,但是又不想摘掉耳机,那么你只需要把耳机切换为监听模式即可,既不影响你听到微信的消息声和关键的来电提醒,也不会影响你听到讲解员的讲解。类似的场景还有很多,比如去安静的会场听公开课、去开会、去医院病房听医嘱,都可以,很实用。
% o+ {) S7 a* _7 k! f2 ^$ o! c+ V$ u' [" n" N6 _6 w4 ?+ D2 b/ c
此外,作为一个讨厌漏音的用户特此说明:这玩意儿不漏音。4 X. X8 h, b; L
9 D9 `1 d. H2 e7 Y0 X
佩戴体验
" i8 Y* e; [* B, N/ E7 A除了在工作间里做节目做音乐我会戴头戴式耳机,其余的所有时间我都不想戴头戴式的。# r2 z8 b, A2 M! t+ Z% |

+ F) q0 _, {+ @$ u6 K原因无非两点:! @, [; B8 p1 j& E& E) [

0 t2 \* K  O) G头戴式的重量普遍很重,戴在脑袋上有很强的压迫感,时间久了很不舒服;发型,我是个羞涩的长发少年,没头发或短发的同学可能永远不能理解这个困扰。
: h0 r' a1 C. z: ~$ `3 \3 o% s
/ A  w4 t7 B$ f! _/ HLinner(聆耳) NC50是项圈颈挂式设计,重量比较轻。之所以没说它非常轻,是因为它一侧有电池,再加上线条柔软的TPE材质、金属铝的耳盖、PC材质的中控,整体的重量不能算特别轻,但也不算重。而且由于材质的关系,戴久了会很贴肤。由于我没有出汗也没戴着它洗澡,所以暂时不知道它对汗液的情况是怎样的,但官方宣称具有IPX4级别的防水防汗功能,理论上应对基础的生活防水应该没太大问题。
; F: u- `3 Q9 {  K! B8 M' H6 X6 r9 w# O; |
操作交互9 K# V% j$ t) [; n$ Q8 o. |& O
其实我最渴望的交互方式是语音,这也是为什么我要在家里布置那么多智能家居的原因,我希望用声音(口令)控制一切设备,不过目前市面上的蓝牙耳机暂时还没达到我理想中的交互需求。; F( n( H! r" E  T
78310a55b319ebc45795523f8926cffc1f1716a2.jpg
% P5 E0 x, h6 ]. V) ^* q2 I7 a; M6 P
) i% L: J- V( K9 d9 b
Linner(聆耳) NC50和多数蓝牙运动耳机的操作逻辑大同小异,但是Linner(聆耳) NC50的操作交互方面设计了两个部分,一块是用来操作音频播放的,用以控制曲目切换、音量增减。另一块是用来控制蓝牙耳机当前降噪模式、电源开关、充电的。
- @' y' w3 ^$ ]2 K8 Z, i" N  x' M8 v. t
如果你和我一样用多了数码产品,那么你就特别在意它的产品设计逻辑,以及透过产品设计反映在普通消费者日常的使用场景中,比如耳机线材长短是否合适、线材材质亲不亲肤、按键键程及按压反馈、耳机对指令的响应时间等等。& C% u& O2 x7 }, o4 r# _2 j& b

: ^; z6 B$ O+ r, R7 h1 h这种设计的优缺点很明显:
1 A+ S* h0 j8 _" M7 K1 J( |6 h) S
2 l* C7 l' \* d% S+ ^. A# |5 h优点:你可以精准地区分哪个是控制降噪和开关,哪个是控制曲目和音量,再也不用担心按错,解决了户外盲按的准确率问题。4 I" n5 n8 T! y) k: b

$ f" \3 m: A: |) P缺点:如果你以前用的是挂耳时或头戴一体式,那么你需要重新学习并习惯它。
. C( e+ s5 x6 e% @, S( U+ n; V- g, ~
续航时间" b+ q$ _0 B8 O' E
说个不怕笑话的,我之前用过的几款运动型蓝牙耳机,官方都宣称续航10小时!
/ Y7 t9 `/ {" j/ k% v
, x- Y. T6 r4 `& C  \/ d4 d% r9 m. B10小时啊,听上去好像很厉害的样子!* T8 n! W# F8 z' R2 ~+ p. F/ n3 O
" l7 e. c0 i  ]$ ^5 [
然而,我用了之后并不是这么回事,要么是3小时,要么是4小时,要么是极限5个半小时...
# v1 X  \* g' i) m6 n* H, |. w8 w  j. a+ u+ E
说好的10小时呢?0 J& |, l* y) @  ?

7 m8 D/ x# q% t; ^0 D( n8 i1 p$ aLinner(聆耳) NC50这款官方宣称「不开降噪可以连续播放通话13小时/开启降噪是10个小时」,经我测试,在开启降噪的情况下音量60%听歌,我听了两个多小时,电量槽还有约70%的样子,理论上不开降噪的话应该会省一些电,续航比我预计的要好很多。1 X0 \7 T  x9 K, y

/ B7 n2 Q6 G4 Z, c* H' Y- x+ x我们可以罗列一个生活场景:我们每天上班会听一会歌曲或电台节目(算1小时),上午可能会用它接个电话听个微信语音(算2小时),中午也有人习惯听歌午休(算1小时),下午依然是接电话或听微信语音(算2小时),晚上下班回家(算1小时),以上我其实已经多算了一些时间,按照这个使用频率一天下来Linner(聆耳) NC50的续航绰绰有余。. [6 t; O5 U8 }! _# t/ X* \' ?, ^

5 R. g8 D# @$ `) U' b" lLinner(聆耳) NC50的充电比较方便,普通的Micro USB数据线就可以充电,移动电源也可以充,不像有的耳机需要转接头或者专用的充电盒。我家里的插板是带USB的,所以我通常是拿过来一根USB数据线就充了,很方便。
8 u' k: w7 R+ U% I8 K- N2 L$ a( ~7 B2 ~# J1 C
信号延迟
% U7 ~& Q8 ?( o降噪的蓝牙耳机,如果只提降噪不提信号延迟,那就属于避重就轻耍流氓了。
5 H2 |) V7 w5 b6 I0 J9 V: ^% b( y$ T; i) K# S8 j
我必须诚实地告诉打算购买Linner(聆耳) NC50的朋友:这款耳机的延迟没什么大毛病,属于主流耳机的正常水平。信号方面,在隔墙以及用不同WiFi信号源干扰的情况下,当我一步一步地远离手机后,约4~6米会偶尔出现衰减现象。不过这种现象也仅仅在条件比较复杂的情况下出现,换到户外(没有墙体阻隔和干扰),与主流蓝牙耳机无差别。
  ^, A# e5 y2 F% D6 e. K% @8 M
9 p, M: e: s) O* `. X这里顺便科普一下,不论你用什么价位什么品牌的蓝牙耳机,听歌或看视频出现卡顿时可以注意以下几点:
3 {2 O7 @0 f  c  v
7 ^. p% I% |, {如果你周边射频环境复杂那么就会容易被干扰到,如位于WiFi无线路由附近或者存在射频干扰的位置,现实中如果我们周围的手机4G信号特别多、办公写字楼WiFi蓝牙信号特别多,也很容易被干扰;这也和手机蓝牙芯片对连接的处理能力有关。0 S: r6 j: e, l5 `& F* P
' W- U$ t$ ]5 f! N' t) }+ ^( U
不过怎么说,通常我们手机都是随身的,耳机也是随身的,只要不是非正常场景,倒也不会存在这种情况。( V  w4 [0 q- j% l6 C5 [

# g! G/ O% ?3 u. i收纳整理' m' v' Q2 Z; B. r- w( s
直接晒图吧(我的是蓝色),这个耳机自动吸附的小设计很nice也很方便,从而从源头上避免了线头缠绕的尴尬,我一般都直接放包里。
+ K4 G/ `+ _5 k" [( E 0dd7912397dda144e21b4b14b9b7d0a20cf48601.jpg b58f8c5494eef01f43dd3c63ebfe9925bd317d4e.jpg
' r; R& Q" V! o( q& w; \- f$ C' ]( f& l. D: |# [" Y+ o. r7 R

7 _% o+ f- h7 q% T; p4 i) P  l0 N; N 6a600c338744ebf835b24099d2f9d72a6159a750.jpg
( y8 O; G3 C4 \ 8c1001e93901213fd863697a5fe736d12e2e95c7.jpg
  t2 H5 b- W3 ]) [% M7 q& i: V 8ad4b31c8701a18b70c935e9952f07082838fe72.jpg & x# f5 r8 D. R1 W3 u$ B! o9 X2 v
欢迎厂家入驻,推文!免费!微信:yinpinyingyon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音频应用搜索

小黑屋|手机版|音频应用官网微博|音频应用 ( 鄂ICP备16002437号-6 )

GMT+8, 2025-7-17 14:56 , Processed in 0.026170 second(s), 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Audio app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