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月付 XX 元,就能让你无限听古今中外的歌曲」,这是串流音乐平台最大的卖点,也是 Spotify、Apple Music、KKBOX、Youtube Music 等服务得以横扫市场的优势。但对于传统音响玩家来说,串流音乐那其糟无比的音质表现却让他们深恶痛绝,大有谁说串流音乐好就要跟谁划清界线之势。但串流音乐真的很糟吗?
所谓讯源,就是音乐播放的源头,由三个部分组成:音乐档案,播放器软、硬件,数字模拟转换器。当然如果完全不在乎音质,讯源随便用个 iPhone+Apple Music 就可以满足你;但如果要往高阶耳机、音响迈进,或是你希望把串流音乐导入你现有的音响系统之中但又希望保有好音质,那么你还会需要做更多努力,把每个讯源细节都尽可能臻于完美才行。
串流音乐音质提升第一步:选对串流音乐平台
目前台湾串流音乐市场主流的服务提供商有四:美国的 Apple Music、Spotify、Youtube Music,以及台湾本土的 KKBOX。由于国际音乐版权的差异,四者在音乐内容范围上会有些不同,但基本上除非选了太冷门的音乐来比较,否则目前在流行音乐上的资源丰富度都是差不多的。无奈受限营运成本,目前这三者即便选用最高音质串流设定,仍都是以有损压缩格式(例如 AAC)串流播放,因此虽然用起来很方便,但音质就远远输给传统 CD,音乐的音色、细节解析、高低频延伸动态表现等等都有非常大的差异。把这样的声音放进高阶音响系统中,也只会让缺点更加扩大,与传统讯源完全无法相比。这就像味精终究不如真材实料高汤一样,没有最好的音乐素材,耳机、音响系统再好也是白搭。
听 Apple Music 等串流音乐时,多数人都是用智能型手机、平板计算机等播放,讲究一点的可能会买颗支持数字串流的网络喇叭来单独播放,像是苹果的 HomePod,B&O 的M5/A9 等等。但如果要往真正的高音质系统迈进,这些器材都只能称为「玩具」。不说那追求成本售价而大幅牺牲质量的喇叭单体、扩大机模块,光是用来播放的有损串流音乐平台,就无法与高音质沾上边。
多数串流播放器可以直接输出讯号给音响系统,但非常讲究的机种会基于「机器分离干扰比较少」的理由而需要另一台数字模拟译码器才能工作。这台数字模拟译码器简称 DAC(Digital Analog Converter),负责把数字0101讯号转换为人耳可听的模拟声音讯号,由于数字转换技术、时基精准度、模拟处理技术、电源处理⋯等因素差异,DAC 同样也会有数万到上百万元之间的价格差异,当然声音也会有非常大的落差。至于是否要为串流音乐玩这么大?这就要看你对音质表现有多大的坚持了。
虽然经过近十年的发展,串流音乐的表现已经越来越接近传统 CD 讯源,但论声音的鲜活感、还原真实度等等,串流音乐离 CD 还有段距离,更不用说完全纯模拟播放的黑胶唱片了。因此真的要追求音质的极致,就音响市场来说,串流音乐依然不是最佳选择。
但为什么我们仍需要串流音乐?最大原因还是在于丰富的音乐库,以及相应而生的自动推荐机制。过去我们想找到一首好歌,必须到唱片行寻找,且不见得能买到好物;虽然 iTunes Store 等在线商店让你可以先试听再购买,但「没买」依然还是无法享受新音乐。因此只要固定付钱就能无限听新歌的串流音乐,就成为追求新歌的好伙伴;而串流音乐平台动辄百万、千万首歌,因此这些平台都会提供自动推荐类似音乐的功能,让我们不再局限于自己 CD 架上的那些专辑,可以不断听到与自己偏好相符的新歌且不用不断买新 CD,也是使用串流音乐的迷人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