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t0 h8 H% v W5 I. b8 K
这是一个电声学的奇迹 也是一个耀眼的艺术品 VIVID audio+ `' I v2 g$ ~1 V% v
8 R4 B4 Y. |4 K/ T1 h6 c" v( u
J$ m' E. p, L! P' T: P" |/ J' P
说起VIVID audio这个让人印象鲜明的音箱品牌,首先浮上大家脑海的应该有以下两项:其一是造型独特的Giya旗舰系列,其二是它们的催生者、同时也是B&W传奇经典Nautilus鹦鹉螺音箱的设计者Laurence Dickie。无疑现阶段旗舰G1 Spirit,因为有着能与B&W Nautilus鹦鹉螺相比拟的庞大身躯及更好的音响表现,因而更受到超级发烧音响迷的瞩目。
1 C( t5 T- x3 N0 s8 j: ~
$ ?9 ~5 L5 C/ N2 \. e( f: {
$ }. @6 y; F1 O! I
0 w* O- u" J# V# F
. F& g/ O2 ~) s6 V0 z `
4 ?; ~3 Q2 y) C
回溯到1930年代一系列的古典电音实验,Harry Olsen博士将全音域单元,放置于大小相近、形状不同的木箱中,他清楚的展示,当音箱外型为大球体时,能有最流畅的响应,且表示最糟形状的其中一种为方形角柱。4 z: f( x" ? c( O8 _+ g1 h
9 `' G+ e# r1 R; i. x
虽然有这个代表性的实验,但是现今为了节省成本,大部分的扬声器仍使用板材切割,外型仍是典型的方形设计。
6 G% |) c) i3 A( j; J. R" T& `7 G4 ]% y# g& h
6 ]& L0 K7 u) h4 D
- T1 N& a" m, T
VIVID audio,从一开始在设计上就绝不妥协,积极的寻找制作材料与方式,能充分自由设计扬声器的空间,也能让扬声器拥有最佳的表现。因此,Vivid Audio的音箱在高音单元与中音单元周围的曲线非常的流畅。7 y' i5 A8 E) `' s" a
3 F+ w% Z" Y+ @4 T3 v; B4 m/ E. N
另一个方形箱体的缺点,就是音箱箱壁本身的性能,任何片状的材料在某些特定的频率会产生共鸣,所以新设计材料不能影响单元的运作范围,很明确地,这个材料应该要又稳固又轻量,但透过不同的使用方式,可以增加其优势。其中一个将频率提高的方法,就是将面板弯曲,另一个方式则是以相同的间距支撑面板。有些方形木箱的设计,就是使用交叉穿孔板矩阵,相互交叉,在小范围的效果非常好,但是在顶端和底部,这样的矩阵就没有那么好的效果。
( h8 F: Z7 Y7 {' Z b [5 ^0 L w4 n, l' v' Y5 d; ^
所以VIVID audio顶级的Giya系列,其造型世间绝无仅有,外观看不到一颗螺丝钉,而且找不到一个平行面,甚至,你找不到平面。论起声音,那绝对是Hi End级的声音,饱满有力又鲜活明白,直指音乐的细微之处,也让音乐直通你的内心。VIVID audio的音箱,就是具有这样奇特的魅力:用声音勾引着你,并用外貌征服你。
8 v0 e9 s1 d8 C# J* @ A4 }# E2 ]0 O1 @3 _ W! w6 O( J0 P
, f0 r4 E/ W" u0 M8 E# Q- h
. m; E9 t6 W1 U6 y1 { }' J6 _Giya G1 Spirit
7 W& @6 N- J% M( i$ C" \5 c) a, n3 L7 v, @1 J
特殊外观不为造型 而为声音 W7 B$ x X3 ?8 x
4 p3 U" {# a9 R. r F# `
7 |/ y. H% Z4 p1 k. g
4 y1 T1 W- `$ g7 @ |6 T- Y
其次,为什么Giya系列音箱上方要做成一个像是冰淇淋尖端垂下的形状呢?因为那里面有VIVID audio的独家技术—锥状窄管负载(Tapered Tube Load-TTL),他们透过这项设计,消除单元背波的干扰。「很多人只处理音箱单元向前的发声,却忽略了背波。我们透过这个逐渐变窄的导管去吸收背波,就能避免背波反射干扰到单元的发声。
/ h8 N6 Q* g4 N, p5 X! m7 N* ?' o5 b' Y
解决高音失真问题,提升单元运动效率6 x% J2 L+ c# B# f3 V; T
3 ^: ]# m! e: f" C) Y4 h1 E% X3 k" `! S9 P4 e8 @
5 c0 y1 X& G4 Q/ c* U8 @单元的秘密不只有TTL技术消除背波。所有Vivid音箱上的单元,都是他们家自己开发的。VIVID audio音箱的高音单元振膜也是自己设计的,他们在高音单元上优先处理盆分裂的问题。所有的凸盆高音都面临了盆分裂失真的问题。总工程师Laurence用两个方法来提高盆分裂发声的频率。第一,他在高音振膜边缘加装一个碳纤维环,藉以强化高音振膜的运动刚性;第二,他们透过有限元素分析(finite element analysis, FEA)发现,如果他们将高音振膜的球面弧度做成电力线自然垂下的弧度,或是蜘蛛网下垂的弧度,就能将盆分裂发声的频率再提高一个八度。因此,Vivid音箱的高音振膜设计称为Catenary Dome Profile(CDP)。
T6 w2 I: L* S4 ?! C+ r/ i, N. B7 O' q8 K' u4 U
单元后方也有学问。他们的磁铁称为Super Flux Magnet,Vivid高音单元的磁铁必须配合导管形状,不能太大,这样也才能更拉近和中音单元的距离。因此他们的磁铁磁力特强,高达2.5特斯拉。高磁力的磁铁,有助于提高Vivid音箱的单元效率,例如G1上所使用的高音单元,效率就高达97dB,更利于再生细节。音圈绕线采包铜铝线,取其质量轻的特点。而音圈与磁铁间的距离,也就是所谓的磁隙越小越好,这样才有更高的磁通量带动音圈。可是,当音圈运动时,会挤压到磁隙内那极少的空气,这会阻碍音圈的运动。Vivid的解法是在音圈套筒上挖出孔洞,这称为Highly Vented Former (HVF) 。( b8 J* h# l$ j, O# {7 z
8 {; k. W% o4 g5 B$ ]
! `" w- k2 e( @$ W3 j9 I8 i# B E ]
降低谐振,抵销振动
; q, C! s$ d0 X% X" o& ?: Z' x w
VIVID audio也注意到谐振的问题。高音单元背后有导管,整个高音单元总成的结构更复杂,为了避免结构共振,他们在单元结构加入了硅胶圈作为去耦合的阻尼,这样就能避免组件共振。而中低音单元的框架,他们采用铝合金铸造,但是特别注意到12根支柱的宽度,他们尽可能使支柱更窄却要维持足够的刚性和强度。这个称为Highly Aligned Chassis。你会发现Vivid的音箱外面看不到锁单元的螺丝。事实上,VIVID audio音箱并不是用螺丝固定的,如果用螺丝锁单元,你靠近听,会听到共振,所以Vivid不用螺丝。
, W4 t# P0 H" G/ f+ R# n# \( kVIVID Giya系列或Kaya系列的落地式音箱,低音单元都是位于两侧,左右对称做push-push工作。VIVID的考虑很简单,这就是反作用力互相抵销的原理,透过低音单元背对背工作的设计,就能抵销振动。! Y- N/ m3 d* j
. {9 h, C) I& A, C
8 g2 O6 M6 W2 V1 {' q" g
8 L& p4 g- ]: h# P致力追求无音染" ]! v) Z9 s, I0 W- q* S
+ I3 x* d& A% c0 _% I0 S
要怎么总结VIVID音箱的诸般设计呢?从数万年来的人类演化史,让人类对谐振和反射音很敏锐,因为这能帮助老祖先辨别敌人来了,又是从那个方向过来。基于这个理由,VIVID认为要提升整个音箱系统的声音透明度,就跟怎么消除这两个因素有关;而他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在使这两点降到最低,并让失真降到最低。当这些问题解决了,音箱的音染就少了。这就是Vivid Audio要追求的。而这也是狂热的音响发烧友们孜孜以求的最终结果:您可以在VIVID audio上找到。
! A4 H: r9 U: b8 ]8 P+ d! G+ o8 y& @8 N) u2 T: {
! w! D3 ^& o2 H$ D' K+ {9 c) t% o) O
: e6 t# N( f2 z7 h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