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楼主 |
发表于 2021-3-22 16:24:05
|
只看该作者
4.4 德国拜罗伊特节日剧院2 d9 v( Y4 f) t4 u" S/ a" P* J; K+ u. o
$ h* Q2 d1 g: b. G8 ]2 u6 ^7 d
拜罗伊特节日剧院建于1871年~1876年,可以容纳1 800个座位,由瓦格纳和建筑师共同设计(图12)。他们没有采用传统的巴洛克式,而是回归古典式剧场的扇形平面。该剧院只演瓦格纳一个音乐家的作品,这在世界上所有的剧院中是极为罕见的。其建筑体型和声学特点如下。
; Z- l' M; K g c% S5 v; A) H6 @1 B( _8 [7 g. a+ z" N& @( R& u* `" w
% v, e; D, p0 J8 Y/ N
9 Q0 \& |+ x2 X! i' j! E+ L图12 拜罗伊特节日剧院(the cultured traveler)5 j7 O2 x% G: K$ Z8 a
+ O% G9 h3 ]! h' j
乐池绝大部分深入舞台下部,乐池栏板呈弧形内凹,观众看不见乐队。下沉式乐池的作用:避免观众看到乐队而干扰欣赏舞台上的表演;抑制乐队的声音,使歌手的歌唱与130人乐队的演奏声更加平衡,乐队也可以放开演奏而不致把歌手声音盖住;感觉一种神秘的声音从看不见的源头发出,音调奇怪,缺乏高阶和音和明亮度。
( {* k' l" |! G, q" ?
k2 v+ Z% _# Z K, A/ u1 C& o( p观众席排布呈扇形(古希腊或古罗马形式)。虽然瓦格纳的座位安排是为了消除社会差别,但它的主要赞助人路德维希二世国王却要求在后面有两层楼座包厢供上流社会使用(借鉴巴洛克式),终究还是要考虑达官贵人的私密性。从声学设计角度考虑却是比较好的,因为它抑制了来自后墙的回声。' c* S5 u- i3 L3 F( |8 ~
. M+ x: d! K5 \9 c$ Y( K0 p' I2 z由于侧墙不能提供早期侧向反射声,故亲切感要差一些。 `% X5 V. I- _5 n6 S" U9 y5 H
7 R Y. P9 D6 ^. E
4.5 英国皇家歌剧院
9 B: A4 @ W2 C( u/ D6 ~- r
5 F+ s; o/ i+ Q( i0 N2 U, {* D伦敦首屈一指的歌剧院皇家歌剧院(图13),可以容纳2 256个座位。相对于意大利的巴洛克式剧院楼座都是包厢,英国皇家歌剧院更民主,其建筑体型和声学特点如下。3 ~) q) L1 y f8 D+ u
% E4 C6 {1 ~! _6 ?' Y
2 ?% N( j6 W# I9 C8 y6 k. A2 n
4 D6 P i+ o2 j+ C1 T: U图13 英国皇家歌剧院 4 K3 t& k1 `/ Z5 m) B/ ~
- ~; [+ T' _' L8 f+ i建筑体型为巴洛克式,观众厅平面呈马蹄形,有五层楼座,其中2、3、4层两侧为包厢,其它楼座为开放式座席。正对舞台的最上层楼座深度远远超过其它楼座。开放式的、退到更高层次的楼座是英国对剧院设计的特殊贡献。
) D! [0 k+ R% F: v声学上的成功主要在于声音的亲密特性,池座宽度很小(约24 m)。4 U9 w8 q' T5 e, A9 t4 s. ]
5 j& P! ~7 H- `! a% v9 O: |池座起坡比较小,视线比较差。顶部为凹形的圆顶,部分位置可以听到轻微的回声。距离舞台前沿的最远距离为39.6 m,最上层楼座后面许多位置视距都太远了。
* `7 R1 X, f* D/ w9 F8 G; v0 H% L
3 V3 W6 j6 d% B4 p' H: F- I二战以后,歌剧院开始大规模的建设,少部分是老剧院的修复,大部分是现代建筑。新的观众厅形式可以分为“巴洛克式”的延续和从“古典式”获得灵感的形式。观众厅主要建筑特点如下。
1 m7 [- ?' a. a9 J2 e, x
( Y; W- c4 T7 q7 X' k7 |大多数剧院正面楼座都是开放式。
8 O$ j6 V4 N9 Y! c
( s+ } v% n+ V7 A& \7 ]! u侧楼座有三种形式的变化:延续正面楼座至台框,如德国Berlin State Opera;改进巴洛克式侧包厢的视线缺点,采用斜对或正对舞台的形式,如德国DeutscheOper;和正面楼座没关系,在侧墙上分隔成多层包厢或楼座,如法国Opera Bastille。
t3 D$ Y& A# A+ c. [1 z2 _$ v1 J
4.6 德国柏林国立歌剧院
& P+ d9 C; ~5 O' _9 p
1 r- w5 y4 ~- ^4 ?5 B( D' C柏林国立歌剧院是位于德国柏林市中心菩提树下大街的一座歌剧院,它有1 396个座位,与德国其它歌剧院相比显得很小。国立歌剧院于1741年开始建设。1843年被大火烧毁后又重建。二战期间,歌剧院完全被毁,1955年歌剧院得到修复。2010年~2017年进行了大规模翻修(图14),主要是吊顶提升了5 m。1955年修复后建筑体型变化:保留巴洛克式风格,侧楼座延续正面楼座至台框;四层楼座改为三层楼座,增加起坡,改善视线;全部取消包厢,改为开放式楼座,将社会性放在首位,取消地位和金钱之间的差别。
$ C: O$ W1 M/ K) W3 S4 V- S$ G) r) e
6 w. f$ Z1 y3 O0 A& A2 T+ C6 h
3 r7 {" a0 g; u图14 2017年翻修后的柏林国立歌剧院(BauNetz)7 W g1 |' p3 j, n4 ^. W8 S" r+ i, a
) v+ ~. s, F& X1 S [
4.7 德国德意志歌剧院
j' F# s. b' X' J1 ]3 D& z/ A/ u5 ^( x6 Z2 e/ q) e
德意志歌剧院(图15)是位于德国首都柏林的一座歌剧院,旧的歌剧院在1943年二战空袭中被摧毁。现在的歌剧院重建于1961年,声学设计主要是Cremer(著名的柏林爱乐音乐厅声学也是他设计的)。建筑师决定借鉴拜罗伊特节日剧院的扇形形式,虽然声学设计师知道台口侧墙形状对于池座前中区的早期反射声非常重要,但是建筑结构性的决策注定是难以做到的。既然侧墙无法控制,声学设计师对吊顶形状做了有益的声学分析。其建筑体型特点和简要声学分析如下。
0 n) u7 B8 e, x* m) N6 D/ k/ V1 {# | u# N; |7 O
% w& C5 m: D+ h) h1 Q- c# |* D5 w9 h3 }. O+ S6 F
图15 德意志歌剧院
) J$ U1 N( @5 a. G
$ \6 @9 }/ R- O6 Y* \" t观众厅前半部分显然借鉴了拜罗伊特节日剧院的扇形特性,这会导致池座的绝大部分区域缺少早期的侧向反射声。0 N6 Y" D0 v" n, }0 i
+ a# ?2 G; A n7 M
观众厅平面呈“前扩后收”的形式,前半部分为扇形扩大(增加容座、为侧包厢腾出视角),后半部分回收(取消边角不利位置、为后部侧包厢内移提供墙体支撑)。3 K2 f4 M$ }2 y% |! L. ~2 S
" J* x) @( |; E2 T# X% t# Q4 s5 S% \结合面光口,吊顶设计成一系列分段的反射面,使绝大多数座席都能接受到顶部的反射声(除了部分挑台下的座席)。现代剧院建筑仍然大量采用这种做法。之所以部分挑台下的座席无法接受到来自上方的反射声,主要是挑台的高深比太小了,因此,合理控制挑台的高深比很重要。
/ |& J) ^8 p$ f* Z6 U; R. Y- k% i+ M! r2 Y1 Z, q' k t
侧面的挑台做成一个个略向前倾的雪橇形,层层跌落地朝向舞台方向。这种“倾斜雪橇”的形式较好地解决了包厢的视线问题,但对声学却没有多大价值。. y- ?6 T+ n: K* f2 k: f+ ^0 c7 v
+ ^1 z; P( Z. R- \1957年重建的科隆歌剧院(cologne opera)也采取了“倾斜雪橇”的形式,但终因声学上的缺陷而没有在欧洲和世界推广开来。
4 c, G% H+ O& B8 ?8 j: h5 R, D2 p0 V. N. @( |! [1 q
4.8 法国巴士底歌剧院! R8 A/ }, W# Y% T7 c# S
! f; \1 p& H* H5 u2 t4 e巴士底歌剧院(图16)是一座位于法国巴黎的歌剧院,于1989年落成,是法国第二大歌剧院,也是欧洲最大的歌剧院之一,拥有2 700个座位。如此大规模的歌剧院设计不可避免地会有一些妥协,其中之一就是距离舞台最远的座位有46 m的距离。其建筑体型特点和简要声学分析如下。
3 D! R4 V/ ]7 p+ a) s
T: v5 g3 N h1 D- c0 O
( Z9 _, M1 _* Q( \8 T! M! H2 v
0 i1 \' v) X- q图16 巴士底歌剧院(mondodr Awards)
* @, G1 V) `5 f6 f; G6 R5 e2 L. g7 B; Z% _; _* a
观众厅建筑平面为前半部分为扇形,台口侧墙由斜墙改为阶梯状,与中轴线平行的墙面能提供部分早期侧向反射声,可以有效改善池座前中区观众席的声学效果。8 c# T) X; W1 @! A" i$ n
7 x3 f5 R* y+ r4 c6 R [4 z后半部分为“平行墙面、弧形后墙”逐层后退的楼座。有三层侧包厢,越往上座位数越多。
! ]' c) o* @* `# E- g. V
6 |; ^) f2 c; M( R7 x圆弧形的包厢栏板能提供向下的反射声。另一种扇形侧墙的改进例子是1997年建成的日本东京新国立剧院(图17),通常称为“钟形”。台口侧墙和吊顶为外凸的弧形,声学顾问把它叫做“声学喇叭”,放在舞台前,以增强演唱者的早期反射声。
2 l3 @) S4 k# }+ A* A$ i+ n( n, ^) j" i) B& k
! t, ~, O8 e: r6 B5 e% K$ V4 n
: @: M: j4 o, X2 {& L4 z; d& C图17 日本东京新国立剧院
0 }* N+ q7 j, q9 m4 i
' _! U! k h' I# H1 L4 i; }" f5 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剧场发展趋势
6 o! O' B6 Y+ V5 {4 s+ t* |7 t7 v5 U+ H. V+ |+ U' C5 z D, w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剧场发展趋势是回归到巴洛克式剧院形式的亲密关系,同时避免一些传统的声学缺点。从声学上来说,巴洛克剧院和它的改进版(取消包厢、改进视线)已经被证明非常适合歌剧。在设计上,除了一个明显的乐池,大型正规剧场和歌剧院几乎没有区别。世界上著名歌剧(除了瓦格纳歌剧)首演都是在巴洛克式剧院,其导演和作曲家也是在巴洛克式这种特定的剧院环境(窄而高的马蹄形观众厅)创作的,而且早期的歌剧院比现在更亲密。如果人们希望重现导演和作曲家的意图,就必须了解和采取这些原创歌剧院相似的声学特性。因为剧院观众厅体型涉及诸多工种,如建筑、结构、暖通、建筑声学、舞台灯光、音响、视频系统、舞台机械等,是很难有创新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