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楼主 |
发表于 2021-3-22 16:17:22
|
只看该作者
3.2 英国德鲁里巷皇家剧院& G# l8 U' ]/ U% n
( N" n, B4 |9 q英国伦敦德鲁里巷皇家剧院可以作为文艺复兴时期英国商业剧场发展指南的最好例子。初建于到1663年的德鲁里巷皇家剧院是伦敦科文特花园的一所西区剧院,剧院面朝凯瑟琳街、背朝德鲁里巷。现在的建筑并不是最初的样子,而是经过三次重建之后的结果,现在的建筑建造于1812年。历史上大部分时期,它是特许剧院,专门上演规定种类的戏剧,二战以后主要上演音乐剧。
- g# C4 }/ @) V# ? L; M
3 L/ `# G8 `5 g% V9 Y! F' @第一代皇家剧院为三层木结构,长34 m,宽18 m,可以容纳700名观众。池座所有的长凳(没有靠背)都呈半圆形,每排都比下一排高。三个楼座围绕地面座位形成半圆形;一、二楼座都被分成包厢。缺点是音乐是从下面(大部分在舞台下面)发出的,根本听不见低音,高音也不太好。估计是乐池的开口很小导致的。6 s( L) H, Y3 ~! q
; L/ Y/ f" @2 {* q5 |第二代皇家剧院(1674年,图5)由建筑师Christopher Wren爵士设计,座位数约2 000座。舞台为伸出式,观众厅平面略呈扇形,两侧有三层包厢。舞台宽14 m,深9.1 m,1/24倾斜度的地板。这座建筑持续了近120年。正对舞台的楼座为开放式座席,这不仅是后来所有特鲁里巷剧院的特点,而且几乎是所有19世纪英国剧院设计的特点。到了18世纪晚期,觉得剧院太小,于是拆除重建,第三代皇家剧院(1794年,图6)座位数增至3 611座,是当时欧洲规模最大的剧院。用铁柱取代笨重的木材支撑五层楼座,舞台也很大(宽25 m,深28 m),但减少了舞台伸出部分的面积。观众厅呈马蹄形,侧面为五层包厢,正对舞台的最上面两层为敞开式大楼座。上层楼座不是完全在下层楼座的上面,而是挑台栏板往后退了。现在离演员最远的座位有30 m。太远的距离使许多观众失去与舞台之间的亲密感,以至于很难听到演员讲话的声音。为了弥补这一点,新剧院上演的作品更倾向于壮观的场面,而不是口头语言。
6 @. A* h; | M8 x
* k% |" Y: d% K, b, S
) |7 ] R) x" ^; M
) L5 j5 D0 d$ a3 }% V! [/ c
图5 第二代皇家剧院透视图(Theatre Database /Theatre Architecture - database, projects)
4 j0 g* m% q; B1 V
! q8 ^( w5 Q* j7 V. u2 L
图6 第三代皇家剧院油画(Historic TheatrePhotography)0 t2 V; a, m$ r! t
3 t$ H- e) T4 r3 V第四代皇家剧院(1812年,图7)将舞台前沿到最远座位的距离缩短到24 m,增加亲近感,可容纳3 060人。1922年进行重大装修改造,座位数减为2 000多座,开始使用扩声系统。现在的皇家剧院是2013年修复后的样子。7 z% d/ ^% U$ @
+ i( p' s3 Z; p. l
8 ^5 `$ e6 o. ?0 W6 C4 ?3 x+ _
- z+ s: T+ W( M& d. X/ W M' E" o图7 第四代皇家剧院 ) X; p* C9 p4 a4 h
: e' K* a4 k4 b从德鲁里巷皇家剧院四代的变迁,可以看出英国式剧院的发展变化特点。
) t5 x l$ s6 M
! e8 \. @0 w& M& ^& P/ C把侧面楼座设置为包厢,正面楼座设置为开放式座席,这不仅是特鲁里巷剧院的特点,而且几乎是所有19世纪英国剧院设计的特点,也是英国在1800年以前对剧院建筑发展的唯一原创贡献。' X, |: _0 R. \8 `' O5 I9 X& q
5 p+ Y1 V4 v+ v, H/ m
它包含许多19世纪英国剧院的另一个共同特征:上层楼座不是完全在下层楼座的上面,而是挑台栏板往后退了(更早的例子是1705年伦敦干草市场范布鲁的女王剧院)。* V* [& V4 x' q& ^! Y
* |9 ?. u4 S/ j# l% G+ I0 z减少舞台伸出部分的面积,这是整个欧洲的普遍趋势。主要是因为舞台的伸出部分不能和主舞台的布景、灯光和机械等充分结合,影响演出效果。其次,减少的舞台伸出部分面积,可以增加乐池或观众席的面积。
* E% ?+ z9 `8 K& c
9 \ G6 M+ M2 N% y5 d1 g观众普遍接受“小剧院”的亲近感,但运营方更希望能容纳更多观众的大剧院。为了兼顾两者的需求,结果就是挑台的高深比特别小(使观众尽量接近舞台)。这会导致挑台下的观众席缺少反射声而导致音质效果欠佳,美国的很多百老汇剧场也有这种特点。0 O7 f' q9 e# Y
[0 q% [8 X, ], |% e
4 巴洛克式歌剧院
, S* _; m" g+ R" X2 G
- A; {+ X$ k0 D6 D* z1 N+ u4 {9 P在所有的剧场类型中,歌剧院的建筑体型是变化最小的。歌剧院的体型模式为镜框式舞台+乐池+观众席,观众厅为马蹄形的池座平面及层层叠加的围合式楼座。/ b/ F" L. s* t! P+ |# t
, L( G' e8 Z3 w$ ? i歌剧于15世纪末16世纪初在意大利宫廷中发展起来。蒙特威尔第(Monteverdi)是其最早的大师之一。早期的许多作品都是在临时的表演空间中完成的,但它们的舞台效果往往十分壮观。歌剧一直是一种奢侈的艺术形式,不仅要花钱请管弦乐队,而且要有完备的舞台设施,歌剧演唱家的薪水也很高,歌剧的花费使得早期的表演被限制在宫廷环境中。公共的歌剧院可以追溯到1637年威尼斯第一个专门建造的圣卡萨诺剧院开放的时候,随后便立刻风靡意大利以至整个欧洲。
0 v' L' I$ [4 x8 D% ]& P
9 r" n2 L0 R2 K7 a/ k$ G) S, H% e4.1 圣卡萨诺剧院
& M9 i d4 i2 q) F# E+ S# D P) W& O A$ x
圣卡萨诺剧院是典型的巴洛克式剧院(图8),它将剧院的亲密和壮观结合得非常好,许多歌剧院都以它作为蓝本,其建筑体型特点如下。
; u& v E" ]. V( {
$ w& |! x0 m3 e7 A8 I4 v. U
2 v6 N7 f2 I! d, w' b8 T+ C# \5 j0 ?4 b j) M
图8 圣卡萨诺剧院手绘室内效果图
) ]7 M+ M" J! w, `, }% ?5 {3 |; A. J, G1 T! W% l
观众厅体型为马蹄形,观众席由池座和五层楼座组成,楼座都是包厢(共计153个)。有一个比较小的乐池,说明乐队规模比较小。 }! H( g0 h7 a
( T4 y. Z: {; o; [ S有伸出前舞台,舞台地面向前有一定的倾斜。演员主要在伸出前舞台表演,后部舞台设置具有“透视感”的立体背景。相对于文艺复兴剧院虽然有了完整的主舞台,但主要表演仍是在舞台的前部。/ ]& ^6 ~( \4 ]2 n6 b
4 H% a, D: ?6 X% P0 r
世界上顶级的歌剧院基本都是采用意大利的巴洛克式剧院体型,如德国柏林国家歌剧院(1742年)、意大利米兰阿拉斯卡拉剧院(1778年)、莫斯科大剧院(1856年)、英国伦敦皇家歌剧院(1858年)、维也纳国家歌剧院(1869年)、法国巴黎歌剧院(1875年)、阿根廷科隆剧院(1908年)等。
% \$ ~5 o3 Q/ m% {, C" P
: @0 V& A) E3 y- L6 K6 D, I4.2 阿拉斯卡拉剧院; A8 D( U: b9 P& {9 E+ g
' `) h1 q, _8 r6 [0 o% z意大利最著名的歌剧院是米兰的阿拉斯卡拉剧院(图9)。以阿拉斯卡拉剧院为例,阐述歌剧院的建筑体型变化和声学特性。
) L! V7 r1 K4 x; e
5 H1 }: ?- [$ f$ [9 r# _% G
, l* A5 i0 H( S0 ]& i$ c( `2 B
6 ]7 H- `9 Q L' o1 Y7 z/ ?1 b$ A图9 阿拉斯卡拉剧院
. J/ O: j7 \9 l2 e7 R" o" s: F6 S5 s, T" ?
4.2.1 体型特点
9 e( Z# m9 l4 x2 t. m* B
$ s5 I, Y5 ?2 ~7 q! ?观众厅为经典的马蹄形,六层包厢。2 300人左右的座位容量在当时被认为是巨大的,但最远的视距仍只有31 m~32 m。# q4 i3 ^2 f1 n% I' q
5 u( a% l! a `- [6 {- K9 D- c) }
整个观众厅“窄而高”(平均宽度20 m、高度19.2 m),宽度比较小,可能受当时的建筑技术条件所限,高度比较高是为了设置多层叠加的包厢。
8 `; R, E# W2 A7 ?
6 P I1 r! }/ G0 `1778年建造时有伸出式前舞台且乐池比较小,1946年重建后取消了伸出式前舞台,并扩大了乐池的面积。这说明随着歌剧的发展,伴奏乐队的规模变大。主要表演空间退后,这样可以更好地利用主舞台的布景、灯光和机械等。
, k" e0 e: y/ b2 q4 n8 O这座剧院的缺点是表演空间的后移,靠近台口的侧包厢视觉效果变得极差。主要是因为当时最靠近台口的侧包厢多是皇家包厢,他们主要目的不是看戏,而是让观众欣赏他们。当年茜茜公主就是经常坐在匈牙利国家歌剧院的二层最靠近台口的包厢,主要目的是让台下所有的观众瞻仰她的绝世风采。 T9 G# L% n! [
! |' _2 l" c& m8 q4 X; @/ y4.2.2 声学特点 g: z$ O9 W s6 @. ^4 y
8 A: L, X5 w+ O- K/ V" T; M观众厅楼座为反射面(栏板正面)和吸声面(包厢开口)的交替布置。由于包厢很深,又有绒布贴面,因此,进去的声音很难再返回到观众厅。包厢的开口面积较小,基本与栏板面积相当。栏板反射面可以产生丰富的混响声场。
! {9 Y3 Q; b+ \, N" g# ^- R3 M观众厅的平均宽度比较窄,在声学产生了良好的亲切感。世界各国也在不断探索不同于意大利巴洛克式剧院的建筑形式。
' U ^2 L+ \: R4 D* e; M* Z' ?% q# L7 U3 F% r: T6 o3 g* T' G' I
4.3 法国勒杜剧院
- k9 z! o0 J |! v/ A% ~4 Q D7 K1 W( x" z5 }: Q& H
在18世纪后期,社会力量开始挑战包厢的形式。例如,意大利的米利西亚在1771年声称,包厢的视觉和听觉效果都不好,而且不道德。更加平等的座位安排符合法国大革命的原则,这让设计师们重新回到古典剧场身上寻找灵感。. v/ A9 }, i, x( A: E
9 \7 b S/ D- Z6 ^+ h勒杜剧院由克劳德-尼古拉斯·勒杜(Claude-nicolas Ledoux)于1775年构思,并于1778年至1784年间建成(图10~图11),这座高贵的剧院于1958年4月被烧毁。勒杜从街上人们观看表演中获得灵感:“他们围成一圈,最强壮的人站到前面,最弱小的人留在远处——每个人都占据一个看得最清楚的地方,不受周围人的阻碍。”其建筑体型特点如下。& b6 g8 m+ c9 m% i! T% J
& {: r$ y$ P$ [, {# Z" x+ P
( }; t/ s3 h$ Q' R/ a1 l, _% p1 a! L7 R9 d
图10 勒杜剧院模型后视图(Le théatre de Claude-Nicolas Ledoux à Besançon - blogger)3 t& \! c& P, e( s
) E' H$ { h" s! R, M
4 y3 x } X% u5 O3 b- K图11 勒杜剧院模型前视图(Pinterest)! S( x! ?1 ~0 N! ^; h% V6 q
7 C3 s9 }7 }: q2 i: V) N9 H并未采用垂直叠放的楼座包厢形式,而是逐级后退并升高的、开放式楼座,这样更显平等。池座半圆形的侧后墙比舞台的开口还窄,与舞台的交汇处打开,形成一个钟形的平面。
' `3 Q3 L8 G; `5 y# _
' R& i: s6 A8 x# |$ Z5 Y4 J! k舞台前的拱顶是一个宽大的、几乎是半圆形的圆筒形拱顶,一侧还有包厢。9 X! J. ? ?0 R4 }+ n
3 [- N0 T" p) X/ F7 E勒杜认为,管弦乐队不应该被展示出来。勒杜把管弦乐队藏在一个深坑里,深坑部分在舞台下面。他的想法来自他的导师Blondel(他曾提议将乐队分成两部分,并把放在两边,这样可以让观众更接近舞台,但是指挥起来很困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