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把学校的编钟制作成了 KONTAKT 乐器音源免费下载
6 p# Y- r9 O+ F6 k2 } 0 H- c& r7 Y& }- ^" [
世界上并不乏优质的 KONTAKT 采样乐器,除了 NI 官方推出的,我们也分享过许多免费的正版音源。但相比于直接取用,一些用户也会有自己动手做音源的想法,希望能以这样的方式,赋予那些自己喜爱的声音以二次生命。
' U8 U ^6 }5 b7 W& `! M& V! ~0 E
8 M: D3 E. u, r9 D: r' R$ c: x
9 V% z7 B5 `2 w0 K) u
不久前,一套名为 Bian Zhong 1.0 的 KONTAKT 音源受到了国内许多制作人的推介,其作者是现就读于武汉音乐学院作曲系大四的聂凯文同学。为了一探究竟,我们联系到了凯文,希望能请他来聊聊音源制作背后的故事。
7 P- @8 A4 Y& { S8 L9 E2 k" k& Y# m! F6 ~! {0 I" o
$ {, E8 O y7 P: b& b
* T+ g9 d% |# W$ C7 Q4 }9 X音色试听: " b& E9 g$ e4 _- Z! ~
' N$ E( e; ?: l2 L
- i' O9 V$ ~0 Q6 h是什么启发你制作了这套编钟音源?% d' k) T2 o# k, w4 S
3 v' ]" |4 I N6 q+ m我大一的时候,在一场音乐会上第一次听到了真实编钟的声音,那种独特音色带来的震撼让我久久不能平静。由于我的专业是计算机音乐作曲,慢慢地又对编钟有了一定了解,就诞生了把它制作成 KONTAKT 音源的想法。$ X. w2 S* P" V( e5 M
) x8 B" H( h, [. q6 K% d我和我的专业老师李云鹏副教授分享了这个想法。在他的指导下,我申报了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以此来获得一定的资金支持。想法和资金具备之后,我就着手制作了这款音源。
% B1 o' `3 q2 {! e* R' O# |* y+ `4 ]+ x) A; Z* {
# k) D6 a2 y9 X) L e$ b8 |
, O$ }8 T T( L/ M: ~# Y* H
! Z9 P4 H, c2 d1 r" [
5 `" `2 i: T u$ b8 r# d+ g- Z) P
2 j! Z& t1 t0 h9 V7 {3 e
6 E8 k$ `. R7 K- }0 C; X5 [
, V. ?! d* C+ A) n7 y- z5 t% `% }' b( r" o% p- b4 |
听你提过录制的时候有些波折。能和我们分享一下你在录制编钟的时候的经历吗?有哪些事情是比较困难的?
# ^8 ^. B4 y: ^, K' K0 i 6 O9 v% U( E) ~1 A
其实整个过程都挺有挑战的。当我准备好了录音设备,来到音乐厅准备录制时,就发现那里只有能敲最下层甬钟的大木棰,没有敲中层甬钟和上层钮钟的小击锤。由于租借音乐厅的时间有限,一时间也借不到新工具,所以第一次我只录了最下层甬钟的声音。然而光是如此,就已经足够有挑战了。, M' @$ Q3 I3 j1 j7 w
) B7 x3 `/ `1 X$ |: `4 I$ m编钟的演奏对敲击位置有很大的讲究,位置不同,出来的音色也会有差别。由于我没有真正敲过编钟,只是在网上查过方法和请教过有相关经验的人,所以在敲击的时候我感到十分紧张。一方面是怕敲击力度过大损坏编钟,一方面是担心力度小了编钟的音色特性出不来。总之,花费了不少功夫,我才录制到了第一个满意的声音。2 \8 o9 B/ h4 L6 S
" r* M$ y* J8 l+ Z在后续录制的过程中又出现了一个十分致命的问题:有一个甬钟的挂环与挂钩之间有些许生锈,因此敲击时会发出吱吱作响的声音。在尝试一些办法之后,我还是没能解决这个问题。 为了不过多浪费时间,我只能先完成其他甬钟的录制。但是由于经验不足,第一次的录制中能用的采样非常少,与预期成果相差甚远。
+ E! r' @* h1 L. u
" q7 @. w+ q7 `
6 J3 v0 c2 i/ h( O2 G' {+ k/ s
$ B$ `9 v+ j( E) \7 _ ^3 a
的确是一波三折!那么有了第一次的经验,第二次的录制会顺利一些吧。
2 L6 X3 q& a: t是的。第一次在总结了第一次拾音的经验教训后,很快我就再次预约好了音乐厅。在这期间我去请教了学校中乐系主任谭军教授,他是编钟演奏及理论方面的专家。我从谭主任那里了解到了编钟击锤相关的知识,还认识了我校青年编钟乐团的一位演奏员。我从那边借到了我的新武器:木制击锤和橡胶材质的击锤。此外还了解到了更专业的编钟演奏技巧。
# u5 ]0 v" o6 _3 T/ A- C& n. [# a. e2 [3 x, ^
击锤和演奏的问题解决之后,就只剩如何消除挂钩与挂环之间的摩擦声了。经过一番实践,我发现润滑油可以消除铜锈带来的摩擦声。在一切准备工作就绪之后,我进行了第二次录音。在吸取了前一次的经验教训之后,这次的拾音相对比较成功。
5 c% C4 ?% [7 h- A
i# e4 X9 d* V+ w& ~# l5 R
: ?9 x- C: G, C n) g
% c; A# n" U2 `, \" _+ M1 ^( K) C
0 d& a$ C. j* G7 |4 W5 j# B
8 O9 M" s. {; z% I6 q8 t1 ]4 l5 d- m' X) J
凯文在武音编钟音乐厅内录制声音素材
: r. ^% J8 r' g5 F: P
# b% p( o9 D; L6 o9 k想说明一下的是,由于这是我第一次尝试独立制作音源,且涉及的工作量较大,所以 1.0 版中我只录制了力度分层的采样,也只选择了一种击锤进行采样。在未来的迭代版本中,我还会录制更精细的采样。
- [- t3 z/ B& e
' ]0 G- V. v5 P! w% d& d6 `% v3 {
% _. i3 \; E* {8 v! p8 X" @
; g5 f* Z* Y; {' L3 j听上去现在有了不错的基础。有了采样后就能对音频进行处理了,这个过程中有哪些部分让你印象深刻?6 a7 B) H0 d# `5 L) a/ _) n4 B
音频处理的前期工作主要包括音量平衡、降噪处理、音频剪辑以及音色音高分组。整个处理过程虽不复杂,但十分繁琐。其实无论是音色采样还是音色处理,都是一个极其繁琐的操作过程,都需要花费操作者的大量时间,所以得十分耐心和细心,不可因为其无聊的过程而对其松懈,影响了最后音源的质量。
/ g+ Y( z4 n& ^( E( V% [7 x* N: w! s$ q8 a8 D8 a& ?/ i/ }
处理完音频后,接下来的工作就是将声音素材挪到 KONTAKT 上真正开始制作音源。8 }& c0 o4 h, `- {6 u
! ?4 _6 b7 ^2 Q8 i' w
这个部分的工作大体可分为三个步骤:% K: a. z7 q0 r, s# B. o
R* {. g/ Y9 a3 q' [. V" ~7 ~) _" e8 A导入采样音频,将对应音高的音频拖入指定的音高位置。
( w, n- ~+ ]8 Y0 D1 s2 r# c根据需求,为音色加入一些可以调制的效果器。
1 N0 a$ S$ A. @* Y, j设计音源 UI。这一步是技术含量最高的一部分。这一部分包括背景图的导入、效果调制器的映射以及音源的入库,需要涉及到 Kontakt Script 的编写。# g# k* q4 t9 L# I
# t: `; t% N% O" O: b5 kKontakt Script 是一组脚本代码。一开始我很是苦恼,因为我能在国内查找到的相关资料很少。后来在专业课上,李云鹏老师给了我一些相关的资料,并帮助我在 YouTube 上找到了一些相关的教程。
: c, f* b2 t. u* `" P% I- B& P- G7 b3 V, S. Y3 d
在进行了初步的了解后,我通过对 KSP Reference Manual (官方参考手册)的学习,熟悉了它的原理及编写。虽然学习过程相对较艰难,但当能够根据 KSP Reference Manual 来编写代码的时候,我还是很有成就感的。
4 Z3 e0 ?- }2 h9 `$ I i# Z7 D/ O
2 s" ^: V0 \( ]6 c2 O
# e; y* I/ B) D6 Z5 J7 Q
# @3 Z1 ]1 s: a/ [
) }; J& s3 z* q$ P3 f) c8 A# ?4 Q$ \; j' G
聂凯文同学已将他如何制作编钟音源的过程记录了下来,编辑成文档,连同音源一起分享给了大家。如您对此部分感兴趣,可以在网页中打开本文末提供的「下载链接」获取相关文件。8 L8 ^6 q& U( J2 R$ a
, }8 Y6 a3 X0 w. R& f
# h8 x+ c9 _7 j0 H5 V! t5 C为音色加入效果器和设计 UI 不是容易的事情。在这个过程中你遇到了哪些困难吗?能详细说说看吗?2 z- s" u, }- [
. F6 o( X5 z2 J/ z$ s
是的,事情并非一帆风顺。在加入映射混响的时候我就遇到了一个问题:一开始我用脚本映射了普通需自行调节的混响,但之后李云鹏老师建议我将其换成可选择的卷积混响,这样更符合大多数人的使用习惯。+ i9 x% f& Q/ h
) _7 f' v. l" N/ z: v但是卷积混响的映射方法比其他普通效果器的映射要复杂很多,所以我想着能不能 KONTAKT 原厂音色里的混响映射中找到一些启发。打开音色经过一番寻找,还真让我找到了相关的选择混响的脚本代码,但这个代码是比较复杂的。我对代码进行了学习与模仿,再结合我的需求进行了与修改,在进行了多次尝试后,代码终于才正确运行,混响也被成功映射到外部界面。
. J( P6 w2 q* f6 U! ]* V6 H( G2 K" R# v
这个项目前后花了 2 个月的时间,加上学习和查找资料的话至少得有 180 小时。在这个过程当中,我切身体会到了音源开发者的不易,所以我也想借这个机会呼吁大家尊重开发者的工作成果,多多支持 NI 和正版音源。
4 b/ g) [. ]0 V: j% I" q% a1 r# ]: G9 ^0 C1 N
8 f, k! E% ?0 ?8 O7 q. H# j6 u
^; }! q( O$ h6 y% |感谢你的支持!为音乐创作者提供更好的创作工具是我们一直以来的愿景。这边还有最后一个问题:上面提到过 Bian Zhong 还会有更新版本,那么新版本会在哪些方面做出提升?
9 ?8 ^1 Z' o7 I! r7 ?Bian Zhong 1.0 版是在 2020 年 9 月 28 日正式免费发布的,这之后获得了广泛的传播与好评,在这里我非常感谢大家的肯定。能取得如此反响,我还要特别感谢我的专业指导老师,在我研究与实践过程中,教会我如何高效率的查找资料与筛选信息,并一次次给我指明研究的方向,给了我很大的帮助。! { N" q) y% `7 b& G
! S8 f' H4 T3 A# a5 t) S
3 e8 s& L0 c4 L( p1 P
* {" o: [7 _+ I& m' x+ Q
. Z# \" O5 B* U& q- P4 k我在音源的使用说明书里留了联系方式,有不少用户朋友联系到了我,我也从他们那里得到了不少使用反馈。后续的更新将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编钟音色的品质,二是音源的 UI 界面的优化。' l' J1 s# H3 ~1 I; X4 D! E5 @
% t h6 e( b% v, r5 K
我打算将音频采样工作做的更加细致,添加力度分层采样,并录制不同击锤敲击的采样,做到采样数据量翻倍,提供用户更佳的操作体验,以回馈大家对编钟音源的关注与支持。% L3 E) P6 J9 f
- X9 ?4 p9 W) l! F
, n T; K2 m) P) c$ t' m+ H4 ] w& T9 R" V
编钟1.0下载地址# M# M& J& o, G+ R8 z' ?
▼▼▼' w% I) S1 I7 z& C2 `6 G2 S3 n
0 w) x9 Z0 I8 R1 `
Step 1 2 G* [+ w# O/ `/ p" K1 ]1 h
在浏览器中打开此链接
2 Z5 Z" h- o; e. S S6 jhttps://cowtransfer.com/s/a55dc57ffafb45 : E% K( h# y7 m9 G& f& c
3 o5 F" ~- Q5 x i. E! L. ~
Step 2
2 B0 }# i8 N2 m4 V5 r% T3 _点击 "Save to Cloud" 即可免费下载
+ d2 X$ y( |8 i9 O7 t) p- H4 [* |6 ]9 j& s8 b2 J# |' S) M3 l# R$ S
" o6 w6 C S/ e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