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楼主 |
发表于 2020-12-14 13:46:59
|
只看该作者
而TK-Lizer 2后面板就无比简洁了,各有2个标准的XLR输入以及输出口,产品信息牌、电源接口以及电源开关,没有什么值得特别说明的。
另外有一点值得小吐槽一下,TK-Lizer 2包装内的说明书并不是装帧良好的精美手册,还是用可回收级别超薄的A4纸,用订书钉装订而成的。此外,我还深度怀疑说明书上的文字是打印出来的而不是印刷的,这或许只能说北欧人的环保可能是真的说到做到。
性能详解 — 全面而强大,轻松应对现代应用
作为立体声母带均衡器,TK-Lizer 2的性能足够强大,几乎能够满足你对母带均衡的任何处理。
TK-Lizer 2的两个通道各有四个均衡频段旋钮。单个通道中,前三个旋钮分别用于调整低、中、高三个频段。在低频与高频两个旋钮下方各有一个按键开关,可进行选择峰值与搁架式的两种均衡模式。第四个旋钮为HPF高通滤波的专用频率旋钮,其下有两个按键开关,分别是高通滤波的开启与5倍频率的选择。
每个频率旋钮都有六个档位,以此构成了精度高覆盖基本所有常用范围的频率选项。
低频: 28Hz, 48Hz, 72Hz, 132Hz, 195Hz, 255Hz
中频: 400Hz, 630Hz, 870Hz, 1.3kHz, 2.4kHz, 4.8kHz
高频: 4kHz, 7.2kHz, 12kHz, 16kHz, 20kHz, 25kHz
高通滤波: 20Hz, 25Hz, 30Hz, 35Hz, 40Hz, 45Hz, or 100Hz, 125Hz, 150Hz, 175Hz, 200Hz,225Hz
此外,高密度的频率选项还囊括了几乎所有重要的均衡频率点,真的可以说无论是何种声源,几乎都能选到相应的频率点进行调整。
位于频率旋钮下方为boost/cut增益衰减旋钮,与上方三个频率一一对应,每个旋钮都有11个档位,分别为 -4dB, -3dB, -2dB, -1dB, -0.5dB, 0dB, +0.5dB, +1dB, +2dB, +3dB, +4dB。0.5dB的精度档位完全能够恰到好处地带来音色的微妙变化,而总计+-4dB对于母带均衡来说也是相当好用以及够用了,足以能把作品雕琢得更加好听。
而第四个高通滤波频率旋钮对应的是整个声道大小的Level调整,可以增大或者减小该声道的量感。
中间上方的IN按键为EQ应用的开关,可以用来方便地进行监听对比。
而下方的M/S按键则为TK-Lizer 2身为硬件设备最最最重要的性能特点。当开启之后,传统的左右声道模式转变为M/S模式,M对应Middle声道,声音的中央声道部分被分配到了左面板部分进行单独调整,而S即Side,声音的两侧声道部分被分配到了右面板部分进行单独调整。你无须借助额外繁琐的MS矩阵转换器即可单独对MS声道进行单独处理,这对母带处理来说是一个极大的福音,我们因此可以针对音频文件做出更多更高精度的处理,在应用篇我会详细讲到。
我们可以通过位于两个方形按键的中间的拨档开关,通过左右拨档,方便地单独监听M声道和S声道的声音。
此外,TK-Lizer 2搭载的复古Baxandall 电路也值得一提。
Peter Baxandall在20世纪的50年代设计了 Baxandall电路,因其卓越动听的声音特点备受好评,而后全世界数以百万计的音响系统中均应用此电路。如果你的音箱上有高音和低音旋钮,那它也很可能就应用了Baxandall电路。
Baxandall电路均衡器与传统的均衡器不同,传统的均衡器在设定频率上有一个陡峭的上升或者下降,而Baxandall拥有一个较低的Q值(Q值越大越陡峭),这也就意味着无论提升或降低,频率都有一个较缓的坡度。宽大的曲线虽然意味着调整更多的频率,但随之带来的好处便是,平缓的坡度带来更为自然的声音和较小的相位失真。较小的相位失真让用户能够进行更加剧烈的增强和削减,随之产生对信号的负面影响也会相对较小。
此外,在合理的操作下,Baxandall均衡电路能够增强或减弱已经存在于声源中的音色,而不是额外添加均衡器自己的音色。正是因为拥有这样的优秀效果,Baxandall电路目前也多应用于总线以及母带的混音。
应用场景 — 便捷而灵活,满足众多现代应用场景
TK-Lizer 2在实际操作中,档位式的旋钮通过转动带来的极佳阻尼感以及良好的触感让操作更加得心应手。而档位式的旋钮也是强迫症患者的福音,旋钮能够明确得达到精准的数字,再也不用为声道调整地不统一而烦恼了。
M/S均衡模式的加入使得TK-Lizer 2的应用场景大大增加,我们可以更快地得到所想要的声音。
以防万一,我这里还是解释一下M/S模式:
当选择该模式之后,立体声信号被分配至M和S声道:M=Middle (L+R) S=Side (L-R),随后经过EQ处理后,再重新经过解码返回至L与R声道。
就最终结果而言,在M/S模式下,例如底鼓、贝斯、主人声等未经声像Pan调整,默认在中间位置的声音都在Middle声道中,而经过声像Pan调整的吉他、键盘、鼓组等声音会在Side声道中。
当各个元素被重新分配到M与S两个声道,这意味着我可以直接对M与S声道中的元素进行调整了。
举个简单的例子,想要把一首歌中的低音部分更加集中到中央位置。那非常简单粗暴的做法就是 — 打开MS模式,Side减少低音,Middle增加所想要的低音即可。当然我们还可以活用高通滤波HPF功能,对S声道使用HPF,减少其低音,那其结果便是低音在中间更加集中。
再举个简单的例子,你想要在歌曲中增加一些空气感与环境感 — 打开MS模式,直接在Side声道中增加高频即可。
不仅如此,在M/S模式下,我们还可以快速地改变立体声宽度:使用Level旋钮,通过增大或者减小S声道的Level旋钮即可实现。同理,我们也可以把声音做得更加集中,增大M声道,减小S声道即可。
当然,每首乐曲的情况各不相同,以上例子仅作为参考。但毋庸置疑的是M/S模式的增加可以带来更多精细的调整余地,帮助你更好地打磨你的作品,同时也会增加不少调整的乐趣!
当然,在普通LR模式下,TK-Lizer 2仍然可充当一个普通的两声道均衡硬件效果器,你完全可以使用它来进行单声道的均衡处理与操作。
在应用场景中,我还想说的是,相对于软件图形界面的直观,TK-Lizer 2的硬件面板需要通过自己双手去操作,可能整个过程相对软件来说会更加“慢”,更加考验去“听”。而我始终认为面板上的刻度始终是数字,最终的声音是通过你的双手的调整外加双耳聆听共同来打造的,而一个好的音乐人/录音师可以不用过分依赖软件图形界面。我想这也许就是TK-Lizer 2希望我们更加从容地“慢”下来,去仔细聆“听”调整后的变化。或许刚开始你可能会有所不习惯,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你真的会越来越享受通过硬件的调整一步一步打造出自己想要的杰作(masterpiece),而这个过程最终就会如北欧人民的华尔兹般优雅而从容,同时快乐无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