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
资讯
论坛
免费插件
合成器
二手音频
账号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快速注册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登录
注册
首页
资讯
电脑
硬件
二手
接口
音频设计
合成器
插件
搜索
发帖
帖子
道具
勋章
收藏
任务
广播
设置
我的收藏
退出
全部
搜索
首页
首页
›
音频应用信息与交易QQ群 50691091
›
品牌专区
首页
数字音频技术/多媒体技术
音频电子电路设计
电脑宿主/音响/音频/软件
视听声学基础及软件分析
吉他
专业打谱
乐器发布
作曲与编曲
Cubase/Nuendo
录音/配音/混音
Samplitude
ProTools
快速访问
合成器
免费插件
音频接口
音频硬件
声学视听
音频设计
返回列表
【寻味胆管】寻味Mullard
[ 复制链接 ]
weiersi
音频应用
2020-9-11 14:29:36
资料
在众多的电子管品牌中,有个品牌它代表着音乐感和甜美柔顺,它就是著名的英国Mullard,也即是我们俗称的英国大盾,源于它的LOGO像极一面盾牌。
Mullard成立于1922年,是英国最老牌的电子管制造商之一,起初工厂规模很小,后来得益于PHILIPS集团收购,在得到财团注资后,Mullard一举成为当时英国电子管业的头号厂家,不但在电子管机黄金岁月的五十年里声名显赫,也在晶体管机日渐成为主流的70年代里续领风骚。(70年代中期PHILIPS陆续关闭欧洲各大小电子管厂时,Mullard依然屹立不倒)直到80年代中才正式光荣结业,成为欧洲老牌电子管厂中最迟关闭的一家。
Mullard电子管的地位可由五六十年代许多成名机器的原配电子管中反映出来,当年的Dynaco、EICO、Fisher、Scott等品牌都爱用Mullard的电子管。Mullard生产的电子管,在管身下部靠近管脚或管基的地方都蚀刻上两排独特的log code,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暗码,由于早期电子管瓶身上印刷的商标和型号使用的是白色粉质的材料,手指捏或者擦抹极易脱落,而暗码则不易被擦除,所以有些型号完全脱落的“光身”管,仍然可以从暗码来查询到它的具体型号和产期。(例如:50年代的ECC83暗码用MC1代表,ECC82暗码用K61代表;而到了60年代这些暗码又有所改变,ECC83改用I61/I62代表,ECC82改用Gf1/Gf2代表。)具体的暗码与对应的型号存在着生产日期上的联系,这些在log code表上一查便知。
胆管上的暗码标识
在Mullard生产的ECC83和ECC82那30多年的悠久岁月中,历经过许多的转变,其中最让烧友痴迷的,就是最初约十年的“长屏”时期。在许多电子管迷心目中,只要是长屏的83和82,无论是最早期的黑屏期(极其稀少),或是后来的灰屏期方环、双支架圆环、单支架圆环等,都是电子管中的极品,是Mullard成就的代表作。而有的烧友认为短屏期的素质与长屏期的落差巨大。但我的看法略有不同。刚从长屏期转短屏的时候,Mullard电子管仍然水准极高,几乎可以与长屏媲美。
其实长屏转短屏虽然在技术层面改进减小了长屏管的MIC效应,从另一个角度也反映了厂方在生产成本上的缩减,也影响到了材料、手工及品质管理等方面。所以长屏与短屏在表现上的差别,绝非屏身长短那么简单。许多其它型号的Mullard电子管虽然没有长屏转短屏那么明显的结构改变,但其素质也大约在同个时期开始有下降的趋势。例如Mullard的另外两款力作EL34和GZ34的品种,早期的“大座”与后期的“小座”,素质表现都会随着每次外观上的改变而有明显的滑落。
长屏、短屏的区别
Mullard电子管的声音可以用“甜美而富有音乐感”来形容。无论是50年代初或是70年代末都是差不多,如此风格的保持算是可贵。不过50年代的Mullard电子管除了“甜美而富有音乐感”之外,还具有“幼细”、“通透”、“层次分明”的优点,可是后期的管这几方面就相差甚远了,更使得部分烧友留下了“肥声”于“声像朦胧”的不良印象。
#胆管
#Mullard
收藏
送赞
分享
回复
欢迎厂家入驻,推文!免费!微信:yinpinyingyong
发表回复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登录
后才能评论
提交
本版积分规则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音频应用活动预告
音频应用专题报道
音频网官网
快来评论吧
0
0
0
搜索
搜索
本版
文章
帖子
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