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频应用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3135|回复: 0
收起左侧

[音频] ED206 话筒的变与不变——浅谈对入门级设备看法的转变

[复制链接]

132

积分

4

听众

54

音贝

音频应用

Rank: 1

积分
132
发表于 2020-9-2 07:20: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ED206 话筒的变与不变——浅谈对入门级设备看法的转变
* `3 i& }& w1 h9 }5 r0 d* }9 ~ , [9 O6 K. e/ D4 V8 ~
7 k  {7 T4 F0 [: p
人是会变的,变的既会是躯壳也会是观点和思想。30岁的我们不能奢望仍有20岁的天真和肤浅。, |3 B1 v% D7 e" X: Y( r

1 R! Y/ p; ~( G& K& d% U) z! K今年生日朋友送了我一支ED206,收到后颇为感慨,时过境迁,它划归到了独立的EDMiCN品牌下, “FEILO” Logo也换成了新的“ED”立体牌,有种熟悉的陌生人之感。% l' y( f- |( k2 @
我从2014年开始接触录音设备,到现在已有6年的光阴。随着时间的推移,再回头看以前印象中的事物,总有种错乱感,这种认知上发生的变化,很奇妙。
9 |! V0 T$ \, x. F; b, O 4315_1598955600_thumb.jpg   w& V! A1 @% l- R$ d; B

) \) a* ~4 X' D1 S+ N
+ G% c6 f6 o" V( Y; Y" B' x- R【我の小印象】/ l/ {8 `8 X; Q7 S- ~, a! [
对ED206最早的印象来自于多年前的网络论坛和贴吧,当时的感觉就是“火”,网络上不断的有人在推荐它、讨论它,有肯定、也有否定,这些言论中提到最多的词有“亮”、“薄”、“性价比高”、“千元首选”等等。而当时对于它声音的描述,“亮”和“薄”似乎占据了主流,不管用过的、没用过的,几乎都会提到这两个词。+ ]6 p  K  O6 f/ D

6 C& v2 I: `% Y. f. ?2 l 6594_1598955618_thumb.jpg
0 k% b9 w- E- {1 W7 d' J* H: m( u* a( B5 w& H
2015年我从朋友处借来了一支ED206, 录完后理所当然地跟朋友讨论道:“嗯,它很亮,薄,不够扎实!”
6 L. h6 D' }. g1 z( P于是作罢了想拥有它的想法。$ n; F0 z' ~/ W0 _0 M% F5 ^
2020年的今天,我重听ED206的录音,忽然觉得应该重新审视下自己对它的看法了。
+ @/ d3 R' p3 w# E$ R5 w2 H9 F! r( Z! Z  z

: R; k' Z. F4 E& I# Q& Y  Q% Z. l- o& s
【我の小看法】
/ O+ c0 J+ t; {2 J0 ~, x$ r先扯远一点。很多麦克风都会把高频提升一部分,这个优良传统【据说】承袭自U87——当年Neumann提升了一部分高频后,大家发现录制人声更贴耳舒服,便纷纷效仿。这种方式也成为现今多数厂商都在应用的“小撇步”,不过提升的具体频段不尽相同。
9 e) ]. X6 n( @( s那为什么入门级麦克风这么做以后,就不讨喜了呢?( m& u: W8 }: G2 q: M# l3 i
因为还有三频衔接和分布的问题。我们都希望自己手里的麦克风低频清晰、中频扎实饱满、高频优美。但能完全实现这三点的麦克风都不便宜。
; P4 x3 k4 j$ X$ d大家对入门级麦克风,特别是国产入门级的评价多是“亮”、“闷”、“土”、“干”、“没有质感”。* ?: ]' Q) j9 n$ r
“亮”是因为提升了高频,中低频又欠缺。说个不恰当的比喻,好比一个只有八九十斤的180cm的男生长了一颗很大的头,势必在观感上会显得头很巨大。“闷”是因为做不到三频扎实清晰,中低频糊在一起。其实“闷”更麻烦,宁愿整体亮一点也不要中低频不清晰,因为录音多了以后,就会明显的感受到,清晰干净的干声是多么重要。7 h4 t" c; T# g& o. A
而“土”、“干”和“没有质感”这类评价,有待商榷。购买和使用国产入门级麦克风,并做出评价的,多数是刚入门的用户。他们还没有形成正确的听感,所以往往会被“前人”的说法牵着鼻子走,一如我曾经对ED206草草做出评价一般。
, H  R- K2 y8 F+ O3 T$ l: X" Q2 w+ g# Y% A
0 P+ U7 G6 M0 ]8 X6 W
8968_1598955686_thumb.jpg 8 i/ ]0 s/ f7 R3 T
而且亚洲人的发声方式,大多是比较浅薄的,期望能出来像网络上中高端麦克风试用视频中的专业人士、特别是欧美歌手一样的声音质感,是不太现实的。这也是我们经常在各大品牌的试用视频中看到黑人歌手的原因——先天优势。- B! ]6 y" `. ~& d/ P: `, f

4 B) q: t3 A6 S" A7 G& ^
, e0 F9 f* K) h: v) s% W- D3 F" y
( l$ a; I. `5 e- N7 i【我の小想法】
, O* w+ y, r3 r. K9 y# Z我经常听到这样的推荐:“你的声音清亮,用个清亮的麦;你的声音厚实,得买个厚实的麦。”私以为,如果声音已经很细很亮了,再用个亮的麦,是不是会变得更细亮?选择麦克风最好取长补短。如果有预算能上个三频均衡、声音通透扎实的“万金油”,当然巴适;预算不足,就选择跟自己不矛盾的、最好能帮助你的麦。
4 H' n; i" R/ w( |" a9 @8 M说回ED206,多年前我觉得它不适合我,听起来又亮又薄。现在想想,一方面是他人的言论已经让我在心里对它有一个基本的看法,试用时发现它出来的声音跟我平时听到的不一样,便否定了它。, Z- d4 p# A  b

+ J& h1 h/ l$ e( u' l+ H, t 2671_1598955705_thumb.jpg
; t5 a2 V& T; G, G. v* K5 }! c& x5 E7 ?5 m. p% ~
可随着我录多了、听多了自己的声音后发现,我的声音比较笨重、不通透,还有点沙,用提升一部分高频的麦,反而可以增加亲切感。现在回头听ED206当时的干声,其实是舒服的。当时不懂,觉得好的麦干声听起来应该是厚厚的,这样才温暖有力量。后来用了不少“名麦”后,才渐渐扭转了这种错误的声音认知。& a7 d  g: Z  Q/ d: b% q
8 Z5 @9 o' O2 i) I4 W
  M& Q) E2 B* L* n
+ O+ j( D$ D, B& ~
【我の小转变】" p/ I4 C5 y0 N6 X
说了许多,设备还是得用起来。既然收到了新的ED206,据说更换独立品牌的同时还进行了小小的调整,来听听如何吧。
; |4 T' v' R8 V1 ~+ i6 T5 T入门级麦克风的测试就该用入门级用户的惯用方式——话筒搭配入门级声卡的集成话放(当然配好的话放或者高端卡肯定更好)。本次用卡是著名的国际销冠小姐——斯嘉丽2i2(二代)。. D% |- l" u0 c# A

0 ]) N/ n5 [' \4 x: Y& F9 l7 M 8791_1598955730_thumb.jpg
3 W" K. l; h3 X/ |$ }7 j7 g. a/ ]
( }) D5 e: {, w8 D( s7 X4 G  K录制环境是卧室,用了防风屏(自己加了顶盖,三面环绕),背后是窗帘,距离麦克风2拳,话放增益1点钟方向。6 I  Y2 A. X' X7 Q" M
得到如下干声:
# U8 b" v2 b, C9 [/ v* `/ S3 q【清唱1】: , c- r- C9 e$ G- o; Y$ U/ x7 U+ `) i
+ X' }1 r$ T/ ?/ T9 w0 S
https://pan.baidu.com/s/1Ca_CHGz-R52uexZBbODtmw  S6 D# }1 P$ L* e
提取码: t4vw
  D2 {2 D  I5 V0 a4 h  Q7 F# z
2 p9 \9 a) s4 v* Q从主观听感上说,我觉得还不错,没有以前“印象中”的薄和亮的感觉,整体比较圆润。因为高频有所提升,我的干沙音色多了些亲切的贴耳声,同时也提醒我以后用的时候要注意口水声的控制。中频和低频也没什么问题,甚至在入门级里算听起来饱满的。低频如果再干净点,整体就会更清新舒服。不过,这个价位低频干净清晰的麦克风可以说是“零”,好多中端麦克风低频都不算很干净,何况这里面还有人声和话放的问题。& t5 ]% n- m/ L9 S0 z5 F
; G8 z; t3 t( l2 q4 ?0 M, V
3 G7 B( I: t3 O+ Q1 p" v
9275_1598955754_thumb.jpg , a1 E& |+ r+ T  ?1 ]& C
再从观感上,看看波形&频谱频率图吧。
+ C! e9 d. u( ]  L, c可以看到,我录的波形其实很小,但听起来声音还是很集中和清晰的,这是优点!
5 R% l! P, q, J7 i好多麦克风灵敏度比较低,声音又发散,搭配声卡集成话放的话,增益可能得调到3点甚至以后,结果就是环境音很大,底噪也不小,波形够了人声还不突出,听起来没什么能量的感觉。
/ C. u# Z* ?6 L% P; H, i  [
+ |% M3 Z1 G3 l$ G1 j2 p; [【清唱2】:
/ W. [: `0 z$ h3 n' m8 O
7 e5 c9 I3 z9 b4 _% f$ b9 \https://pan.baidu.com/s/1lO06XWATTVQ6Sw0dFQfWpQ: u; ^( l. {% Z1 k  H9 ]
提取码: 5rqb
3 _$ w  ^+ L$ K0 A( G7 x$ O
/ X2 T/ o; q$ `: G
1 T0 a: W2 [1 V0 W5 V# q* ~/ g
) P" `) n3 N# x+ ^, K9 p. H- A1 f0 m1 t% r& S1 U
' Y# j4 d$ o# k
这一段,声音听起来有种温暖湿润的感觉,我干沙的嗓音润泽了不少,后面升key后也没有炸耳的声音出现,声压级还是不错的。当然我的口水声问题依旧,以后真得多多注意了。
! c% N$ {( D1 C( {1 O0 p2 ?3 h从官网找来了频响图,可以看出,ED206基本平直,高频部分提升了一点,跟我的实际听感也接近。
$ x1 t; C2 X! y6 J" V做个结论的话:作为这个价位的麦克风,ED206是合格且不错的,整体平直,高频略提升,声音比较饱满。除了本身齿音非常明显的女声以外,其他人声应该都没什么问题。如果你有一支ED206,就先别折腾了,好好的使用它、感受它,跟它好好磨合。
3 P  l  e* y/ l1 Q【P.S.以上都是个人观点哦。有关声音的感受其实都是偏主观的,只能努力做到基本客观。】
2 G5 k1 H9 j: ~6 H$ ?! q" s) }
. j" X1 h- c, Z. N) C( Q 6571_1598955768_thumb.png
+ V) _* \% P5 ]1 @: b5 p9 o" [% X6 g' {- i
【我の大废话】! i, s& s- ^- z" D1 M$ ?" U  E/ s
最后,唠叨几句吧。
, a  R5 _" c- W: {对于日常录音的朋友,特别是刚入门的,与其在差不多价位的设备里划水,不如先解决下自己的录音技术和唱、说的问题。
$ j. H# }* D9 o( J- i一套专业品牌的设备,即使入门级也不太会有什么大的问题。好的设备固然能让你锦上添花,但前提是你有“锦”。如果出来效果不满意,考虑下是不是自己可以先做出改变?好比我听过自己这个ED206的录音后,会觉得口水音有点明显,那日后注意点就好了,而不是通过换设备去规避问题!(当然,如果你的口水声可以跟童丽发烧碟里一样好听就不需要规避了。)
2 {2 I+ X# r# K* ]: P如果录和唱都没有问题,再来考虑预算和设备的问题吧,不然很容易陷入来回升级的死循环。
0 D6 @9 z) Y5 q好用的设备是用出来的,不是换出来的。
% X* f) j+ N* b8 \7 o" l
欢迎厂家入驻,推文!免费!微信:yinpinyingyon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音频应用搜索

小黑屋|手机版|音频应用官网微博|音频应用 ( 鄂ICP备16002437号-6 )

GMT+8, 2025-7-6 11:41 , Processed in 0.034952 second(s), 10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Audio app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