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z8 P* S/ l) I \! `4 H
是什么让说唱制作人 Bazzazian 成为了德国 “音乐热度收割机”?( {9 r* t) N& `. z, z& b7 J' m
% m# ? I8 I: G
2 e1 @0 r1 d+ K# t6 K- S4 O5 C9 v& p, c
+ \3 ^3 i5 a E9 \" w+ T* W! Z我们拜访了说唱制作人 Ben Bazzazian 位于科隆的音乐工作室,只为一探其独门音色背后的秘诀。
. b* i1 p1 n3 _. J& N# W" p! N' H3 B
0 k: L7 I) g$ Y* |3 ]! m
7 M* Z( u+ {! |
' _9 v, w( t1 v) R$ \$ u9 u( w
要说 Ben Bazzazian 作为制作人前途一片光明,那简直是轻描淡写。因为无论是为 Netflix 的热门德剧 “Skylines” 制作 Beat,还是担任德国说唱巨星 Haftbefehl 的制作人,亦或是为 Rammstein 乐队提供工作室级别的帮助,这位混迹科隆的制作人都能轻松胜任。如果说有什么因素能真正使 Ben Bazzazian 与业界同行区别开来,那一定是他的独门音色,还有其中非凡的手法技巧。
- V/ f, T+ l6 v! ^- J9 {. o" R L1 W5 ], d5 `+ M6 f
; f- s2 V# f8 M( N0 s7 Y! g* P# m |. T3 Y4 J& `6 c& O5 D1 \; E9 x8 @
而音乐工作室极客、音色设计专家 Kabuki,将作为本次的采访记者,与 Ben Bazzazian 一起探讨工作室风俗、 808 Kick 的失真技术,以及 Ben Bazzazian 为 Netflix 工作的详情。7 N$ z( e7 f6 w7 }* m
/ x% g2 \+ \$ J; ]$ |
2 \0 }" `: C1 V/ n. f8 p2 \! z* _, t/ D* m, P& R+ z: p
在过去几年中,您在制作圈内已经成功为自己找到了一个合适且独一无二的位置。那么当您转战工作室后又有什么新目标呢?
/ e5 _5 r: e) d3 o5 I+ J6 d; G; O( Y& W3 P1 ]+ ~0 @# @
1 W& D) t0 n& l! L9 l
+ ]$ h# B) Y7 X% l我想让自己的音乐独树一帜。我要创造出你们闻所未闻的音色,所以拥有属于我自己的独门音色才是当前的最高任务。
0 {, |& v7 Z' k- M
. b% m2 D* q4 x. o! P
/ k4 X- R% J$ A7 T
4 y8 L& `9 I. A# W1 q7 J/ n% b) P# O; e/ I* |& S
所以总有一首大家都争相模仿的Beat。正如“Mask Off”的那种长笛风格,对吧?
6 T0 A6 f r# l" M# L
& L0 m7 G4 `0 ?0 Q% P6 t! `& C/ W/ e( c# ?0 ?% x
3 W- |9 S# m/ G9 I0 S
没错,所以我也一直在极力避免出现这种情况。我并不是说模仿的人都水平有限,只是我自己不喜欢这样做,而且也有很多人和我的想法相同。个人而言,我的心中一直有个最高准则:如果你使用合成器预制音色,那么听起来想必不会差到哪里去,但或许另外 20000 个制作人也在用这个音色。这就很无趣了。所以我想让自己的音色独一无二。比如有时候我就会拿某个预制音色进行二次创作,使用极端的手法进行重塑,直到这个音色相比原来变得面目全非。所以说我对这种事情的看法十分开放。曾几何时 Haftbefehl 的 “Russian Roulette” 专辑里有一首歌叫做 “Ich Rolle Mit Meim Besten”,其中用到了一个失真的 808 音色。当时大家就直接上门问我这个失真 808 的做法,我也直接就告诉了他们:“我用了三个 808 叠出来的这个音色(笑)”。所以并没有什么好隐瞒的地方,我只是想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罢了。无论您想对任何合成器预制进行二次创作,或者使用软件乐器,甚至是效果器板,都是可以接受的,只要能让其听起来独一无二即可。
l& e! E1 _* j! a* D' a6 B: u! C7 Q: _' k" g! @ G) j
7 J5 n0 ?- p0 P6 D$ ]) t
* Y5 \. [- M& d' C# I
# s' a0 h* @0 y# q
通常来说,歌曲的处理过程才是最重要的,对吗?比如“疯狂添加效果器,直到放不下为止”这种做法!7 _4 j# r, o+ V6 x' U3 c
4 E5 P! E% t$ V! O
& `& ]$ e& I3 m% x4 ~
6 s$ ]% L5 T, v, b! {有时候这种做法一不小心就会过头。然而在“不断尝试各种事物”这一点上,以前的我并不像今天这样开放。现在我更愿意使用多种方式去完成同一件事了。比如我要做一首歌曲的编排,就会不断尝试各种手法。因为只有不断尝试,才是最有效率、最富成效的做法。千万不能在这些事情上偷懒。有时候我甚至会为一首歌做 5 种或以上的混音版本,这样我就可以轻易找出哪种版本才是最适合的了。2 J% y6 E8 s, ?2 D7 g; R2 D
) h3 o: J. k0 F" O; V8 k
2 [& j9 t: F+ @/ ~' U
" \: t- i. ~& x* I! S$ U) b
所以重点就是需要不断挑战自我,不断尝试各种事物!3 Y: q& t& _! D& C1 a, x0 g
! k, M- l, O( w5 N: u, Y
2 l/ V6 t" `) ^- U+ y$ S
; e3 `% o7 h( K1 l! E- i, [ g% _流行音乐的编排并没有什么秘密可言。您可以轻松学会近来最优质的美国流行音乐编排,但如果大家都用同一种编排公式的的话,那未免也太无趣了。
2 ]+ S+ f, i0 L, X7 M8 J0 C
* M4 F8 [/ ?0 g8 {( a; o
+ y" R4 o" Q- U w/ z. |
( e3 Y$ p& L- u7 L& J% h" a/ o
' J5 {# {* M- ~( v, V/ ^' E因为这样做永远也找不到属于自己的风格!
3 k" ?' O7 o6 k+ H: @& H0 m+ E; `" p! I; p" }4 Z9 o
" ]0 c- n+ l2 |% u+ u
: e s7 S- m! q) k
没错。找到属于自己的音乐表达方式,才是最重要的一面。就拿 Native Instruments 的音色库来说,每个产品都非常棒,能第一个用到它的人非常幸运。但是随着大家都开始使用这些音色,就需要这儿改改、那修修来获得个性化音色了。回想我刚开始做 Beat 的时候,很幸运能遇到 Timbaland 和 Neptunes 这些制作人,他们的风格都极具辨识度。所以我当时就想,如果我的音色和其他人相比很有辨识度,而且大家一听就能想到是我做的,那就太好了。当然,今天它仍然是我的目标,从未产生过动摇。) D0 `" f4 J4 k* {6 ^) w; U
+ o4 h! X. s( t
, z) ~3 m- A( h5 r2 z5 r3 |1 a$ J+ K+ l; ~' b' ?3 h
在欣赏您的 Beat 时,最震撼我的莫过于重量感十足的鼓音色了。貌似您每次都会在鼓组之上再叠一层鼓。所以这都得益于您的朋克背景吗?/ |$ F" n' n$ J" Z& w
0 R1 |( {% n; u3 B6 |" q
. L# ]* w( k! e% K. ~3 \# h( P, B: o
: \8 U* V; b5 V
那当然了。其实这也得益于我受损的听力(笑)。在那些鼓音色占了重要位置的特定风格音乐里,为鼓音色加上失真效果才是关键。
' L8 D9 E0 Z1 w- z, u& U. o2 h
* `% ]( U& ^( ^! T
. I& E, p4 o" x$ _$ Z5 F2 I6 c
# T5 d: k) L: j您在工作中经常使用 “The Culture Vulture” 插件,那么现在您仍然在使用吗?+ d, {1 Z' M) T' Z; f" z& p" h
' ~1 m8 f# ]8 V V" M/ B/ y4 }
4 V h6 a4 x: ]: l1 F; Q
! \. b' ]5 Y( ^. M, Q. n失真效果简直就是我的本命,而 “The Culture Vulture” 正是失真之王。当然,也有其它同样优秀的失真效果器,“D16 Decimort” 在我的鼓音色中也扮演了重要角色。
8 L. M* N9 v! ^; e" h5 w) l
1 }: C8 {$ L& N( w7 }
6 D) E% ~% N/ Q) R
% Y. T5 q( w) D" |; Z4 S6 K
, d8 {# Y2 }1 U8 p/ z除了使用失真,您是否还有其它独门秘籍,能让鼓音色充满力量并在混音中脱颖而出?
o3 Y0 y& E8 `
7 C% r3 ^+ ?# J# J1 B
5 S) m6 t& L8 Z8 d8 C* M
+ c7 V9 O" f/ O我经常为某个音色单插入加失真效果器,比如像 Kick 和 Snare,然后再将这些音色接入鼓组总线。我比较喜欢使用像 “The Culture Vulture” 这样的电子管过载效果器。当然“Summing”(一种多线D/A转换)插件也是一个比较重要的工具,因为您可以将来自不同调音台的信号送入虚拟的通道链中,然后再对声音进行如此染色。2 B. L2 F O* E. x
0 X9 O, ^) W0 J* K( F* Z: u( \
7 ~- X5 i$ D3 w
, S+ [0 w& Q2 x* ?您的鼓除了拥有独特的音色之外,还有一种特定的律动感。那么您是否使用了量化功能,或者手动调整了打击乐音符的位置呢?9 E/ W0 F8 h+ B( T0 E2 b
* v/ `2 I6 ?* {1 D4 N
; }0 Q3 O/ @1 E
7 d4 K: H. R3 y( {. l; f' @其实我两种方法都用了。我一直觉得 Neptunes 二人组的韵律非常独特,比如他们通常都会严格量化 Kick 和 Snare,但是 Hi-Hat 却非常随意。虽然我没必要也这么做,但这说明了一个重点,那就是各个成分之间的对比度。所有那些关于韵律和摇摆比的争论都让我十分头大。所以我觉得如果听起来不错的话,那就可以了,哪怕所有元素都量化对齐到 16 分音符都行。每次我都会自动加载一个量化模板,包含从 MPC 系列到 Emulator、Oberheim DMX 等的各种量化设置。我使用最多的就是 MPC 3000 的 52%-16 分音符量化设置。而有时候我则手动调整所有音符的位置,或者干脆就不调整量化。* Q" o# i3 z4 T3 [
+ l) y; i0 [% x/ B3 o/ P
/ r$ ~1 T) X9 a6 I5 w# @3 d4 _4 T5 O" s, F$ E) I
我们来谈谈 “Skylines” 吧。我非常惊讶能在剧中看到如此专业的工作室。比如 Snare 上面使用的 Bit-Crusher 就是例证之一。所以是剧组专门向您请教过这类问题吗?
% I' H; d8 ?8 s4 I- x' W; Y6 R$ K2 x* e
9 K, I+ D) V" N! G; [: K' I, g6 `4 }& Q1 r
在 Snare 上加的 Bit-Crusher 其实是我的主意。Dennis Schanz 是剧组演员之一,他事先问我在这一幕里应该表演些什么内容,所以我就给他制造了一些话题。
2 e; ?3 ?9 ~/ }8 R6 H" _2 w7 u" b& X6 D2 m
! q& b0 \. Q( v7 h, U" f0 Y- W4 d
: S* H) X# g1 e t/ h: H您的作品 “Skyline Glänzt” 在本剧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而且听起来就像是用 MASCHINE 现场做出来的一样。那在制作这首歌时您就已经使用了 MASCHINE 吗?
0 a4 H2 _4 l3 F# n0 I; v* Z0 u' l5 t9 K) f- S' A
: ?5 D2 W5 r+ w! U
" I' i1 I7 |% x" E* H+ S: f不,这个 Beat 其实之前就做好了。当时我无意把这首歌做得这么有“现场感”。但在剧中恰好需要让在场的每个角色都为之疯狂起来。所以这首歌真的是“来得早不如来得巧”。
0 ]' p8 d( g( A& b- N6 ?4 A) Z x: m7 q' j0 {' U
% P+ {" F$ X$ K# q$ y3 ?: o6 P% m4 ?. U/ E% j O
再谈谈您与其他艺人的合作吧!6 a5 b- u% c- K+ b1 F$ p4 L5 W; q% u, T( q
0 w( W' L$ O" j
; M+ C6 t( L* ~( j* h* s0 {; E9 R5 N: Y5 f. V
在大部分时间里,我都只为其他艺人担任制作人。这种感觉对我而言很不错,而且我也挺享受的。但是到了某个重要节点时,作为一个幕后制作人就不够用了。那时我遇到了 Farhot,预示我们决定一起工作,这也就是 Die Achse 的由来。至今我们已经发布了两张EP:“Angry German” 和 “Hooligan”。目前我俩正在筹划一张用于正式出道的专辑,希望今年就能完成。
+ t5 \# ?) _9 n$ l9 ]; K, Q! X
2 L: H) R A; o& y& B1 g, R3 A S
. T( S- a. [/ o5 _, n3 t5 u但同时我仍然在为其它艺人进行制作。就比如去年,我制作了一首 “Mathematik”,挂在 Rammstein 乐队的 Till Lindemann 名下,参与人还有Haftbefehl。还记得在工作室里我与 Till Lindemann 和 Olsen Involtini 的会话十分有趣,令我永生难忘。当时 Olsen Invotini 正在制作 Rammstein 乐队的一张专辑,他问我是否愿意贡献几首编曲,我当然没有拒绝。然而我写了三首歌,最终只有一首进入了Rammstein的专辑,那就是 “Ausländer”。现在我还在为 Haftbefehl 的新专辑而忙碌着,这张专辑将会在春季发布。
1 a# `& b" a% e" N0 g* R6 E6 }: n6 W: D1 L' S' @
( [- m) j8 U p% \6 q* }- l
# t7 H) ?# ]5 n9 g @( Q& B( \: F
您在音乐制作当中经常使用外接乐器或音源,这其中有什么门道吗?
+ q8 J: J7 D3 o, D
, q8 R- t( k, `0 m, }( v- R# H- K6 q' }) c1 U# r( m' O
) z v$ v: U/ K6 I$ o当我在感到音乐缺失成分时,就会使用一些外置键盘或效果器板。但我可不是 “Analog”(模拟)粉,因为我觉得有关 “Analog”(模拟)和“Digital”(数字)的讨论都没有什么意义。我并不在乎最终声音来自哪里,如果听起来不错,那就能起到相应的作用。不得不说来自外部设备的声音确实有一些优点,我无法确切地说出来是什么优点,但确实有一些特别的东西在里面。当然我也经常使用各种软件工具,但是使用硬件的话也确实挺有趣的。所以我才觉得这玩意儿如此炫酷(此时指了指桌上的 MASCHINE),因为它完美结合了硬件和软件。
' M7 Q- l' N9 N9 t: g
9 C$ \- h. r2 k2 L) D2 F9 H0 ?7 p, C# z1 N7 v
: J4 B9 p' s2 b1 n V
那么您在制作时,是否先做好一些基本的东西,之后再进行细节处理呢?
1 F( P& s/ N7 ]
) b% M+ G0 v' n2 T" B* j
! h$ |4 w' [+ Y: N* U8 m8 S$ Q; @: X, ~
基本是这样的。但真正来说,其实是无法将音乐制作和音色制作分开来对待的。另外我注意到了一点,如果我过早地开始进行混音、音色修正和音色设计,那么就很有可能抓不住重点。所以在进行更细节的制作之前,我都会先布置好一些基本的东西。这些年来我也一直在训练自己:如果听起来不错,那就不要对音乐整体做太多的改动。
$ k. O; k- h% d& N; f
! K; p7 w! l# O" C1 p# _& r( Q0 @- |
. t$ b) e9 h/ A3 V7 E M& p7 F( H" X
正是各种小细节的相互耦合,才能造就完美的整体表现!
) Z# ~% ~3 n) t( k% v. L" ]+ a% ?
$ k! \( K. r( B6 P( V; S$ X6 g5 `9 e' Z# ^/ y
& K- L+ @8 R3 P7 u0 c
我同意你的说法。比如有时候的细节就只需要调整适当的音量。当将自己的作品送去做混音或母带时,我会将所有元素都预先放在合适的位置上。然后只需混音工程师或母带工程师做完剩下的 20%,添点儿新的频率、加点儿混响什么的就行。所有和我一起工作过的工程师,比我强的都只有一点,那就是人声处理。说实话,我还挺喜欢这种合作模式的。; B/ m9 E# y) s6 N- N8 M: E
" X/ d# C7 ?" ~ ~
% h) k( D/ E7 U3 C( b, L4 ]
0 H7 W1 I: Z6 T" s3 C
1 \- D1 O" x/ H+ d对于自己的制作人身份,您有什么独特的职业哲学吗?5 p% _. s( ?2 F7 T
: e8 l. b2 K8 @- f4 `, u* q7 T' Z( g1 w! i R' N F# Z% j
. i- l, `9 R" g- s9 @我发现,当你因为自己会做某件事,所以就一定要去做它,这种行为是非常愚蠢的。对于别人的作品,我没必要因为自己会做 Snare 就去替换掉人家的 Snare。如果某个东西还不错,那就不要动它,哪怕是 Apple Loop 也一样。我只对有意义的地方下手。不能因为我有一台 Korg 的 MS-20,就要每次都使用它。因为音乐制作并不能陷入教条。另外还有一些人使用电脑处理一切,觉得声音这样也挺不错,而且不需要任何 “Analog”(模拟)元素。这当然没问题,但是我不认为你因此就可以漠视那些实际存在的工具,无论是 “Analog”(模拟)还是 “Digital”(数字)的。$ E" l0 ]. B; a& V' k; V4 \- }
m6 w+ ~: Z+ d0 E
, d4 K1 H- d c8 \. W$ s
- N2 `9 C: Q! {; ~/ v
最后,虽然您可能无法听辨出某个声音的来源,但是可以听出这个声音是否能为艺人带来启示,对吧?
! Y" g2 G1 Z& m
: D- U6 W) v& X
- r7 g1 c8 U1 u+ D2 a+ ~5 \' x5 {0 g" t/ l: z! P. J
完全同意。最重要的东西只有自己的“感觉”。如果一台数字合成器能给我想要的“感觉”,那我又何尝不能放心使用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