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入耳式监听耳机常见的四个误区4 q) ^7 ?7 e# E& G
% o, I/ y; ?6 S1 i" l4 _3 U随着技术进步和成本降低后,入耳式监听耳机开始在市场上流行起来,每个需要在舞台上监听的音乐人都开始跃跃欲试。
, g3 m8 O2 T+ @- S# o9 i0 e3 o8 N! O) D/ b( T, I* E W8 N
比起传统监听音箱,入耳式监听耳机的确有许多特点和好处。然而,入耳式监听耳机并不是解决任何问题的灵丹妙药。虽然它外观专业,但的确存在一些缺点和众人对其的误区,在决定要使用它之前,最好先了解这些误区和其中的问题:4 {8 G7 K6 ]" T+ G! p" R
/ w( w- T: r" R% v4 c+ z% m l. k
# |; z4 {4 R- z
误区一:“监听耳机能解决一切监听问题”
6 d, \8 d) j. i0 c2 E& S. n3 @+ ]
" w, R: d' B! o, M! k8 l/ ^! Q0 n监听耳机的功效有时的确被放大了。出于各种原因,表演者对舞台监听系统不满意,有可能寄希望通过佩戴监听耳机来解决。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监听耳机和音箱一样,也会受到GIGO原则的影响,甚至更严重。(译者注:Garbage In, Garbage Out - 输入的声音不好,出来的同样是垃圾)
" S! K* r3 T& z/ |- n# z
# j8 p, A2 Z9 V- Z! x O* P) @举个例子来说吧,也许你觉得地板上的监听音箱总不能让你听清每个所想要听清的部分,于是你决定使用入耳式监听耳机。现在,这个欠佳的混音直接发送到你的耳朵里了,输入的混音有问题,耳机里可没有住着一个小调音师再帮你混音。所以,你听到的依然是糟糕的声音。更可怕的是,由于入耳式监听耳机会隔绝一些周围环境的声音,现在舞台上的鼓声、手箱就变得更难以听清。寄希望于手箱和监听音箱一起听的解决办法也被堵死。这种情况下,你对电平的细微变化可能变得不敏感,难以去细腻地处理表演技巧和力度。
- u+ f' m6 F' x
0 M% X, m: N" M U7 e
; i$ z1 m |6 W
+ |- F0 \. N, M
; G; B e+ u# Y5 a' S( L3 V# W( \如果只用监听耳机不用监听音箱的话,贝司那种扑面而来的物理压感就消失了!+ v1 n5 f" G, J
. M6 J5 N6 j4 S/ D3 l
所以监听耳机里要放入什么声音,混音怎么安排是需要单独聪明地考虑的。如果你是一名鼓手,需要跟随一段贝司采样去演奏,在舞台监听音箱中,你觉得音箱发出的贝司低频与底鼓有冲突,导致两者都听不清。那么可以先让调音师对鼓手的监听音箱进行调节,如果遇到无法独立调节EQ的监听音箱或其他无法解决的问题,再用监听耳机隔绝低频的干扰(不过低频没有高频那么容易隔绝),或者只在耳机中放入采样,以补偿监听。
e6 I5 I7 W0 e+ e% w3 V
+ g( ]. K: B, ?) X如果是在大型演唱会或者音乐节演出,监听耳机隔绝外部声音的特性还会影响你感受现场,影响互动的情绪。所以我们能看到在一些大牌音乐节现场,如果表演者使用监听耳机的话,专业音响团队会通过指向观众的麦克风将现场的氛围传送到表演者的监听耳机中。一些高端驱动的头戴式监听耳机上甚至还有小小的麦克风来补偿环境声。
. Q9 R% l+ @* e4 x _- J# R4 w1 k7 O. O; Q
还有就是,戴着监听耳机,你很难感受到一些低频或超低信息。如果只用监听耳机不用监听音箱的话,贝司那种扑面而来的物理压感就消失了。这可能会降低你的感知度,影响到表演的情绪。3 Z% t# }$ _9 N, ~
; ~! g, O! D) V1 b3 d误区二:“有入耳监听总比没有强”) V+ ?6 T) r. e' T7 |5 z
1 s9 N9 S& s; t6 w0 L. A4 q, Q
这句话是放在资金有限的情况下来说的。如果你是以“金钱无限”的方式打开,那么自然是各种好装备多多益善,但绝大多数情况下,资金总是有限的。想戴着入耳监听在台上灵活自如地表演,必定要依靠无线技术,而能达到标准的无线技术比普通监听系统昂贵许多——出色的频率响应、净透的音质、无干扰的信号——这些都需要高投入的高端设备来完成。你其实可以花费更少的资金去添置能达到同等效果甚至更优效果的监听音箱系统。
$ N: P I8 ~4 s1 |
. d9 n6 K7 V z4 q% n; ^+ r/ l所以如果在预算有限的情况下还要追求入耳监听和无线设备,不仅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反而会让你的投资者后悔当初没有把这笔钱投在别的地方。$ F9 C6 p+ x* T: B3 N7 z) i# g7 J% G) w
! G7 k$ D- I( {' ~+ V% Y' `
) X$ M6 r1 E, m2 b6 k; P0 S
, V1 b) R1 ~2 X: f, t* |) ^' @3 k% k# r% ~! l6 g" U
价格不菲的无线技术设备
6 r) Z( y Z9 A; m1 `
8 ], w9 e) e; Z( L t! H$ d误区三:“既然花钱买了入耳监听,就一定要时时用上”7 m. v, u; D% F( h5 ?8 j) B
~* ~6 _7 `5 ^+ o' q. b" [花大价钱买了什么东西就一定要经常用,这是我们经常能听到的一个奇怪逻辑。不管是什么东西,用在点子上远比不经计划的使用要聪明。什么情况下没有必要或者不宜使用入耳监听呢?
: y( ?+ m g$ _! ~/ K. ~9 V& l) K' L$ L
没必要使用:排练或以往演出时没有任何监听困难,配器间频率冲突问题不大,不需要听采样等等。6 x& T$ ]/ K @* A* l
! V% |' a0 Q% U5 `
0 o9 M& [4 J( E) {8 s: I
, R# z3 M- \' h9 N' k
& l% C7 ~7 L/ S$ R, b2 G, w% h2 y调音时间不够的情况下,没时间再去调无线监听系统了( p) R/ _5 ~( G1 r" @
, E) f8 K6 A9 G% b9 r7 {; L7 ?
不宜使用的情况:增加入耳监听系统就意味着需要更多的调音时间,如果参加的是一场调音时间紧张的演出并且没有商量的余地的话,应该把更多的时间分配给乐队的全体成员,去调试最必须的部分。一般情况下,一个三大件乐队装台、试鼓、调手箱、试麦、总体调节和基本监听这一个必须流程就需要至少30分钟的时间,如果还有其他周边或配器那么就更加复杂。在时间很紧张的情况下,你需要考虑是否还有时间去安装和试用入耳监听设备。
/ e, _0 R# T: t/ x% m( E5 x p; F0 O0 y0 ?: h( J- {( v5 V, u& p0 S/ R
8 q( j0 p1 F. b3 m/ e% A7 a2 J7 o: u误区四:“普通耳机也可以用来监听”$ F5 Q$ S* m8 a; p: j' n" j
+ M# r( z% ]. X) }0 R4 |1 Y3 U! j
普通耳机,即使价格不菲,也并不能代替入耳监听系统。平时大家用来听音乐的耳机与用于现场的入耳监听耳机有着很大区别。因此,即使你花钱买了耳机放大器来DIY一个入耳监听方案,也需要购买正确匹配的耳机。它们之间除了上面提到的抗干扰、频率响应等特性上的差别,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差别就是隔音和保护听力的功能。将普通耳机用于舞台监听,很有可能会对听力造成伤害。- B. B# k. I' u+ x$ c( E, O3 t
2 e/ r9 x- i% K
3 b1 ^& p7 N5 F# r/ s4 a1 a1 V
! B) c! h) X. P, b: k& y, }( `3 a, j5 s( u
你确定用普通耳机真的大丈夫吗?8 C- g8 I" o8 T$ o1 J) ]
% d- V, N" b' [
正如很多听力保护的文章中提到的,我们只有一双耳朵来应对这个疯狂的世界,对于长期暴露在高分贝环境中的音乐人来说,保护听力尤其必要。我见过很多想在现场使用入耳监听系统的乐手,上台直接掏出一对普通耳机,让我把它接在任何能反馈监听的线路上。我当场就醉了。出于各种原因,它并不有效!
4 u# E5 K3 A0 ^9 G- |' M9 A; O+ I9 m3 w; n, G+ [' M
写在最后:别误会,我并不是在黑入耳监听系统,它有无数条优点。但同时,也有许多你需要去了解的陷阱。尽管越来越受欢迎的入耳监听系统并不是一项省钱省时的解决方案,但在音频世界里,任何事情都要遵循“视具体情况而定”的原则。所以,在踏进入耳监听系统的世界之前,确保你已经做足功课,并准备好相应的预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