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长江剧场“黑匣子”剧场声学设计
# l- K! ], i# G9 D1 项目概况4 U1 j" r5 O6 `" N$ E2 K2 f% y
7 V7 Q: Y* v8 I* ~
长江剧场位于上海市黄浦区黄河路35号鸿祥大厦辅楼内,前身为卡尔登(CARLTON)大戏院,1957年和1976年进行过两次大修。2017年再次进行修缮,新的长江剧场在原有的建筑布局基础上,将大剧场的舞台和观众厅“一分为二”(图1),化身为一个可容纳230人的“红匣子”剧场(原观众厅部分,图2)和一个可容纳100人的“黑匣子”剧场(原舞台部分,图3)。长江剧场装修工程荣获2019年上海市优秀工程勘查设计项目三等奖。
" `) r4 y5 q; W- M7 H
: r" f! ~7 l2 _/ s: f
6 ~; V; ~, ]5 w3 a图1 长江剧场平面图
' l/ i1 }5 s/ S2 N4 P$ g. [8 \ p+ z3 `( p* I
+ h7 u$ v* j- F3 V$ x0 G$ w
图2 “红匣子”剧场% v$ K$ \3 G8 I" I' y% P/ O
4 Z/ ]3 [6 y9 \( H2 T
* w+ Y) w# N. m4 F
图3 “黑匣子”剧场
# Q5 E* h8 R6 R$ L9 \" Y1 \9 P# ~3 s. ]# s1 ?
具有先锋色彩的“黑匣子”剧场打破舞台观众席分隔的传统剧场概念,12块升降台既能做舞台也能做观众席,辅以可全方位转动升降的灯景吊杆系统,可根据不同艺术表演要求做自由组合,观众席位和表演区几乎零距离。“黑匣子”剧场建筑平面呈近似矩形,最大长度约16.5 m,宽约11.5 m,水平投影面积约173 ㎡,平均高度为11.5 m,主演厅容积约1 990 m³。厅内采取合理的建声设计,配备“四维全息声”音频系统,为观众提供极致的视听体验,也为戏曲内容的创新演绎提供展示空间。
3 U0 G! C' s$ n7 m0 x* D
0 e. Y" q; x( h7 X1 p2 建筑隔声设计与噪声控制" s9 y7 H) P5 ~% Y3 r8 ^% k, E* F
& w, f6 t8 A2 `- m将原剧院的观众厅和舞台分隔成两个独立的演出空间,首先要解决的便是两厅的隔声问题。为保证两厅同时使用的情况下,不受彼此噪声干扰,在结构荷载非常苛刻的条件下,本工程采用中间400 mm厚加气混凝土砌块、两侧具有隔振和阻尼构造的轻质隔声层的复合隔声构造,在全频带取得良好的隔声效果。施工中期对其进行现场声学检测,复合墙体的计权标准化声压级差DnT,w达到63 dB,可基本满足两厅同时使用的隔声要求。墙体各频带的标准化声压级差DnT检测结果见表1。
0 m0 C* h" ^( f1 e' A6 j% h: z: U+ L# O* P: {7 g
6 f& @7 n/ i% b. z7 V1 g& H表1 隔墙标准化声压级差检测结果
% I$ t3 V, z1 K$ @7 _# X4 s& I$ B6 i m/ C+ b! M! Q
此外,剧场屋顶有大量机组设备,为避免机组设备振动和噪声对剧场内产生振动、噪声干扰,分别在“红匣子”和“黑匣子”剧场上空做轻质隔声吊顶,并对新增机组采取有效隔振措施,有效解决屋顶机组设备对剧场的振动噪声干扰。
* h0 @- ?- |; @' K! |
8 c" C; \ k" A' t, z& ^$ v- g8 I3 音质设计! L8 [5 I! ~0 P4 v7 ?0 j
8 Y& J0 z! v; q& A0 Y! ]- r, t
新的长江剧场功能定位为先锋性、实验性、创新性小剧场,以戏曲为主,兼顾戏剧类演出和教育展示活动。“黑匣子”剧场需兼顾自然声演出与全息声扩声演出需求,而两者对声学设计[1-2]指标与建声环境需求有较大差别:自然声演出时,为避免声音过于干涩,提高声音的丰满感与空间感,一般要求适当的早期反射声与稍长混响时间(本项目规模理想中频满场混响时间约1.2 s),而全息声演出是通过扩声系统来构建三维声场环境,所有音效在演出前已制作完成,并要求厅内建声环境以直达声为主、较短混响时间(本项目规模理想中频满场混响时间约0.7 s)。为平衡两功能要求的冲突,在具体设计及声学指标上进行兼顾、折中设计,设计指标如下。 Q E0 x0 W) [* {5 a- M+ ^0 C
% A$ L& l7 y* d/ b4 }
中频满场混响时间设计值:RTmid=0.90±0.10 s。
) _) z( L2 n# @ q( _2 ]2 l6 M% o混响时间频率特性要求尽量平直,允许低频段适当提升。
" J/ M1 [9 U3 ~$ z' H1 ^1 Y0 e厅内不应出现可识别的音质缺陷,如声聚焦、回声、颤动回声、共振等。; b5 Y2 A7 }- i" z/ Y9 F0 c0 F# b
/ h9 l8 R. p7 S7 P1 k/ l具体声学设计如下。
9 u% `" w0 t; a" S9 D: `# T7 q
& t0 A( v( H9 m# Q6 W" V% ]3.1墙面% u N4 I3 `& N1 F: n" e
: h: ~# _/ x3 z/ }0 D8 z
采用阻燃装饰吸声板与QRD扩散体间隔布置,二者面积比例为1:1,既实现厅内在使用全息声系统时观众区以直达声为主,又保证自然声演出所需要的合适混响时间。此外,为均衡低频吸声,同时考虑建筑空间限制,阻燃装饰吸声板采用100 mm空腔和200 mm空腔两种构造(图4)。5 v0 L7 o5 `. {8 e: Y, I3 ^4 s
% N9 z: K; t/ q7 K3 I' |/ H6 Q9 E/ N: M% J1 D4 |9 ?# k3 ]# i
图4 “黑匣子”墙面布置图. T9 n% c: X( U, R
- t% e6 K- K( Y4 i0 d/ Z; s
3.2 顶面
) I) s& d& C& J: J% d' e8 v2 S: s5 e1 E2 w) `0 [4 c
由于剧场建筑高度较高,高11.5 m,为避免出现回声,也为在自然声演出模式下给地面观众提供来自顶部的早期反射声,在距地面8.5 m高度设置折线形反声板,其材质为双层12 mm厚石膏板。
V$ z7 @; M! y/ W/ F6 @+ R# ]
% D" b$ r+ b# B, G3 k! ]3.3音质检测
$ O7 d; a4 `: h4 t; A' B- S. g/ f9 C
剧场竣工后, 按照国家测量规范[3]对其进行声学检测(空场状态)。厅内主要音质指标测量结果见表2。6 Q3 {/ B3 \( x8 ^, [. q) W
: E" t; e5 A0 \; m1 l+ ^4 R% T. C4 f0 r
表2 音质参量检测结果
2 {* p# P. o9 Q
( Y, M" R% T6 B* N* w“黑匣子”剧场空场中频混响时间为1.0 s左右,达到满场混响时间设计预期。厅内声场分布均匀,音质明晰,可较好地满足戏曲自然声和全景声系统演出模式对建声环境的需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