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9-11-5 18:57:17
|
显示全部楼层
二、AirPods Pro的四大创新逻辑
) h8 X; d( C$ X) e( J' b: n8 k+ {' N6 J v& H* L
苹果到底是如何来定义这样一款降噪蓝牙耳机的呢?可以从体验、功能、新技术、设计几个方面更深入地来看看,任何对成熟市场的重新定义都不会那么简单,不妨来看苹果具体怎么做的。% }/ I i1 c( L: L$ G' f, c* B
$ d! S& x: S5 Q' i8 t2 `- L( Q
1、更好的体验:从配对开始9 G: d: J* [% @, f" ?9 X
% [& k6 E# ~' A: n9 i
体验上的创新集中在最常用的操作、交互上,对AirPods Pro的体验从简单的配对方式开始,延续了AirPods一样的靠近配对方式(安卓手机需长按电源盒上按键进入配对模式)。细节上新的改变是,AirPods Pro第一次配对完,还有会几个简单的动画演示告诉你操作方式。( e( P; d) b3 X6 t9 ~
/ E1 |! [9 U/ Q, u同时,通过音乐分享功能让一部iPhone同时配对两幅AirPods这个功能也非常实用,在iOS 13.1之后的版本可以这么用。) R( X. F+ r9 v+ D4 F: v; E
i. u9 E! ?9 J' H; V4 p
佩戴的舒适性和不易掉落是TWS耳机友好体验的另一个关键,否则就真如网友调侃的,不知不觉就会丢了一只。这方面苹果下了不少功夫,比如为了实现更好的贴合度,他们在之前EarPods研究的基础上,新增扫描全球各地成千上万名受试者的耳道结构,并用全新的方式对耳道进行建模;同时提供三种不同的耳塞尺寸,核心目的就是为了在“千人千耳”的情况下,获得一致的佩戴舒适性体验。4 O! h. r8 Y3 r1 t q4 a' q
: Q e6 J/ ]! y! `1 H, i) Y* c R. F1 o" S
为此,AirPods Pro还增加了一个全新的设置过程,配对之后的第一步操作是在蓝牙连接菜单里找到一个叫“密合度”测试的选项,AirPods Pro会检测耳机的佩戴密合度并通过算法进行适配。% g; f! y4 Y7 s/ I0 W# a* B& d
: t* b D5 W i' o1 V
2 d# U$ Q+ u9 ?' T1 c1 X7 J. Y/ X为了解决一般入耳式耳机的密闭、耳压感,AirPods Pro通过内部通风通道的设计来减轻这种不适感。
: v2 C, F8 C0 g+ x% q* B1 ]/ n( G# i7 o% K/ C% C
2、三大核心功能:降噪、通透、均衡1 n) m& c% z6 S* e% }# a
i1 B5 w, t# [& W) ^8 T1 VAirPods Pro带来的核心功能里,我认为三个是很重要的,主动降噪、通透模式、自动均衡。
) N7 }* X, U+ v7 k( j
! E9 T5 s# o( c主动降噪AirPods Pro的工作逻辑是,通过耳外的两个麦克风、耳道内向的一个麦克风,分别感知耳内和耳外的噪音,并进行对抗消噪处理,H1芯片会进行每秒200次的实时侦测降噪。
4 u/ e f: S- \0 e/ v( q* K7 d! T% z8 J3 ^& d l. S
通透模式或者叫透明模式,其实不是简单地将降噪功能关闭,因为即使降噪功能关闭了,由于耳机密合度较高的佩戴方式,仍然会听不清环境声音。所以,AirPods Pro在通透模式下实际上会增强外部的声音,进而让你感觉像没戴耳机一样,变成“透明模式”,也有人形容这类似“助听器”的功能。
; u T4 N4 p9 i1 M- a0 m: ~ ~4 z2 [) P) _: v
第三个比较关键的功能其实是“自动均衡”,前面说通过外形的设计来实现千人千耳的佩戴舒适性,自动均衡则是为了让千人千耳听到更一致的音效,其逻辑是内向麦克风根据输送到耳道内到声音,进行自动均衡调节,对高低音频的效果优化实现音效的一致性。8 X/ l" j& `0 h+ o2 ^; Q2 e
3 j% h2 B- ~( v此外,AirPods Pro这次其实还有强调一个功能“Siri信息播报功能”,这个功能的特点是使用了音质和自然度都接近声的神经网络语音合成 (Neural TTS) 技 术,从苹果、谷歌今年的技术、产品发布看,更自然的语音合成成为巨头们推进的一个技术重点,实际体验看,AirPods在收到短信时也会进行语音提醒,是比较自然的合成人声。5 }0 q! {' x1 S0 m- V$ P3 ?
5 ^" ^$ t2 {) C& ?+ f ], {+ a( E3、硬核技术:芯片、封装、传感器. `/ B* h3 B/ ]0 w
o6 `' E, @ O$ h2 Y/ F6 x# _
AirPods Pro推出后我的第一印象用了一个说法来形容,说这是在“螺蛳壳里做道场”,要在5克多点重的一颗耳塞里大做文章,背后肯定少不了一些硬核技术的支持。
) I/ S4 ^$ _8 Z0 D O
2 _: W$ S$ M& E, UAirPods Pro背后到底运用了哪些新技术?至少有这么几种,最新的芯片、最先进的制造封装技术、以及丰富的传感器,这是硬件的部分,背后还有对应的应用算法。
. B4 x) \3 M' C' D# Z8 V9 w' h: Q1 D) X! g; B3 U: V
: r3 `9 R& p; [5 X% F! I" L8 c
首先是H1音频芯片,2016年推出EarPods的时候,苹果专门设计了W1芯片,一个很强大的地方是延迟极低、连接稳定,今年推出的H1芯片则明显更上一层楼,包括了10个音频核心,每秒进行200次的实时运算,保证快速、稳定的无线连接,并延迟极低地实时主动降噪,还可以免提使用“嘿,Siri”功能,这是H1芯片的支持下才实现的,所以,我们可以认为前面搭载H1芯片的AirPods 2可能有些大材小用了。- K+ \2 |: t" b
' ]$ z. D3 c& \+ \另一个很重要的是SiP封装技术,简单来说是把之前分布在电路板上的多个电子元件封装在一个壳里,可以大幅压缩电子模块的体积,正是基于SiP封装技术,AirPods Pro才可以把电池移到耳塞内部,早在AirPods Pro发布之前,歌尔就在内部分享了SiP封装技术对AirPods产品的影响。
- F6 K. P. W, ~' ]3 o- \
; o, ~8 I8 i3 j+ T) |0 Q( S
; Y0 a( r0 J' m; }( l! V; f5 |- P
▲AirPods Pro底部充电接触点上隐藏着一个Mic口
3 W- f3 D& k2 X4 x* ~4 d- z& |4 U8 I3 r
AirPods Pro上所用的麦克风技术也有升级,AirPods配备的是2个波束成形外置麦克风,AirPods Pro新增了一个内向的麦克风,也就是说每只小小的AirPods Pro上都有三个麦克风在同时工作。
7 u" O7 l: b$ M! N* i7 [4 d: ^
! q; D+ [$ ?/ H$ m另外,多个传感器的加持也是AirPods体验的保证,比如两个光线传感器、运动加速度传感器,这次还增加了一个力度传感器,来感知几个便捷操作。9 M. M8 \9 k: z: {3 I) M& n
) c5 S2 A3 l3 m& o, A2 ^% t, E4、设计精进:更短、更稳
& G# m9 i6 u4 Q4 b" E! q+ [
" i2 e% ^' P# x' X0 N# QAirPods Pro的设计改进更多的在细节上,由于AirPods Pro的长度变短,“脑袋”更大,开口方向改为电池盒更长的一边。
3 ~2 g* v' @; s8 y3 @
- e1 z* n- Z9 \! I4 z前面提到,更符合人耳道结构的设计可以让AirPods Pro不易掉落,其实还有另一点,得益于产品在设计上的改进。) m c/ J' B/ q' R$ P2 [' T. |+ V
6 T4 ]1 y! y: l
7 I3 Z5 d6 c6 n2 S2 ~! u2 Y▲AirPods Pro对比AirPods佩戴效果1 b8 c: F- [1 T' o2 {. E
t$ `, ]. W6 [3 v4 DAirPods Pro相比AirPods下柄的部分变短了不少,同时上部耳塞的部分增大,电池也有耳机柄里的柱形电池,改为放置在耳塞里面的饼状电池,这样的好处是,重心上移、耳机与外耳道结合更紧密,更不容易掉落。
$ Q3 H0 B& d' W
( r I: G" F: [三、AirPods Pro实际体验9 P! T- d" W' Q, I6 z: ]
: V( ^+ h4 [# x, O" _9 B接着聊聊AirPods Pro的具体使用感受,可从功能体验、场景使用体验、关键参数的变化和对比体验来看。对比体验我着重对比了第一代AirPods以及降噪耳机的标杆之一BOSE的QC30,这两幅耳机也是我过去两年使用时间较长的便携耳机产品。
$ Q8 J; r8 n) O8 h; ?! ~# F2 s2 z7 p3 `* t1 U
1、功能体验:通透模式更惊喜0 m r( ?, I! U8 E
( k# {! O' @3 p( ~6 Z* F
功能上的体验可从降噪效果、音质、操控体验、续航表现几个方面来看。
( i) M8 i8 n% w" ]1 _
3 b1 r' |3 l5 Y- S2 B/ q8 f0 ? o' q首先,降噪效果第一印象非常惊艳,在嘈杂的环境能够让世界瞬间变得安静,比如在街头、在出租车上、乘坐飞机等场景,而且没有明显的背景底噪,不过有些不足的是,降噪的幅度不能调整。* B' U: c: g3 z, O1 `
7 z/ [4 B* V% X" Z6 L. K( j
如果说降噪效果称为惊艳,那通透模式则可叫做惊喜了,这一点,首批用户不少有这种感受。开启通透模式之后,不仅环境音会听得很清楚,佩戴耳塞的存在感也会减少不少。
2 Z5 K% K- e0 U [
( i! t" b6 |: R+ b- Z* C" t音质对比AirPods Pro确实有着质的提升,尤其低音更加浑厚突出,在不开降噪的情况下,立体声场更强。. `% B) J' |4 T0 W& F# [
" r5 I3 t! U6 |. Z
操控方面,新的力度控制传感器需要适应一下操作方式,从方便性上是没有之前轻拍来得方便,但控制更为丰富,新的操作方式更像是“捏一下”,苹果的逻辑是,如果沿用轻拍的操作方式,会影响耳机的静谧性,捏住的时候会有“滴”的一声提醒,长按则进行模式切换。# y- G/ }' ^5 k
; L! _$ g+ U! |# n* q* V( a0 u' X
续航方面,我在实际使用遇到的情况是这样的,电量在10%的时候提醒低电量,之后一边听了40分钟完全没电,另一边听了45分钟没电。在电池盒中充满电花费1小时16分钟,电池盒电量减少24%。使用中发现,一只耳机佩戴时可以使用通透模式,但没法使用降噪功能。. c" H! Z) X% O# c9 ?9 k+ x) T
. ^5 O0 ^& z9 i7 o# B' `) b2 b0 B
, J5 S3 K8 T# v! \如果从100%满电开启降噪功能听音乐,我测得的一次数据时1小时6分钟,电量减少21%,换算下来和官方宣传的数据是差不离的,不过我前面说的第一代AirPods在听1个多小时后,电量就只剩50%了,可见电量在过去3年的衰减还是比较明显的。2 z0 B0 y5 \3 X- S, A8 B2 o
3 N: Y8 d# y) C1 Q- M* j a5 Q2、场景使用:航旅神器9 L9 Z* N5 o4 Q) t
: F7 U5 a2 R" R" Z1 l" k# A
这几天的使用过程中,我体验到了几个不同场景中的表现,在乘坐飞机时,飞机发动机的低频噪音能够很好地隔绝,个人感觉比BOSE QC30强。; {9 p) U6 q# p% w( R* t
! P% x$ B0 r. m/ i5 c# M, J1 L
在乘坐出租车时,车外的噪音能够很好地隔绝,如果希望不影响和出租车司机交流,打开通透模式变得很方便;在办公环境则体现不出降噪功能的优势,因为办公环境实际噪音不大,建议关闭降噪或通透模式,关闭降噪功能的音质表现比开降噪更好一些,声场更近,临场感更强。! u* f7 U5 ^0 y7 }3 p
# S" w+ I$ o! h! k* E
如果你在嘈杂的街头、马路边行走开启降噪功能,则会瞬间感觉行走在属于自己的自己的宁静世界里,世界突然变得安静了。
! B [2 T2 v$ m/ U2 D
2 b3 Z3 g: H, a. l3、关键参数变化:更重了
4 r! c! s D* l6 [# W0 ]7 O* A$ L0 B
! R" v6 i1 }5 M9 jAirPods Pro的关键参数变化主要在重量、电池容量和传感器几个方面。
% s8 g) m. H& P8 `- m0 V# U0 S
5 V( A7 R: U- W) i* `重量方面,单只耳塞重5.4克,比AirPods重了1.4克,充电盒45.6克,比AirPods重了5.6克;电池盒的电池容量增加了121mAh,从398mAh增加到519mAh。% z8 q7 E% z$ ^* `8 V; O$ i
! Y6 w- n# e$ }传感器方面,则增加了一个内向的麦克风和力度传感器。
$ G8 j( P1 O6 V& `/ Z2 R2 ~& V/ T4 Z& [
4、对比体验
8 M% T" P: `: z Q" p/ Q8 ~ X- }( S( B$ @9 T4 s
AirPods Pro对比AirPods和BOSE QC30的表现前面也有提到一些,重点再说下和QC30的对比。
6 E# i$ e% v$ P" x3 s! F. v) M9 v; o7 y8 E$ c, b
) e9 K2 w: B* P/ ]
由于QC30为项圈式的设计,单次充电的续航更久。耳塞的佩戴舒适性方面,QC30的耳塞材质很软,其实也很不错,这一点我到没感觉明显的差别。, A( l% E: t. q' K' L* v& X
( ]9 ~7 A5 {, w( T- X
0 w! z8 v X" y. {1 t降噪效果方面,QC30一直是便携耳塞的标杆,而且可以十几级的调整降噪效果,不过QC30在将降噪级别开到最高的时候,会有比较明显的背景底噪出现。/ r( }) s+ j, O( ~; y' } k
" d2 {2 C2 L1 u# U8 f/ `( L
音质方面AirPods Pro在低音表现上更加丰富饱满。
' W' A6 z/ C# F* N
1 @( n) ^$ X4 N6 }9 z% e8 E {其实还有一点,QC30一直有一个被诟病的地方那就是通话效果奇差,这与其通话麦克风的设计位置有关,这一点AirPods Pro则完胜。
4 X! s: X- o4 L5 _7 J! x+ t! w7 F' B
' U0 |2 C& p3 c1 H5 n: KQC30目前在电商平台的售价为1799元,和AirPods Pro其实是在一个价格区间,所以,AirPods Pro对BOSE QC30的市场肯定是有很大冲击的。
. V {8 I0 {- ]1 I; @( p* j# r9 I% ]+ t
四、总结:AirPods Pro带给行业的启示
! R8 ]9 y2 t2 f! w/ z$ @- _, t
- O4 k: \* ]3 S; n没想到一副蓝牙耳机能让我写这么多东西,放到一个更长的时间维度,从2009年开始的EarPods研发,到2019年AirPods Pro的推出,苹果用自己创造性的设计、功能、核心技术突破创新,对耳机行业产生了深远影响,不仅带动了十亿副规模级别的TWS耳机市场,而且带动了很多新技术的应用。, C; g6 w. P V, {9 Y% s! I3 o
# Q2 W' d" W0 y, D/ K
. H k- m( C0 l, D" |: [* F这也是为什么我认为AirPods Pro此次带来的多项设计、功能创新将对耳机行业再一次带来深远影响的原因。对用户来说可能看到的是一副价格并不便宜(1999元)的主动式降噪耳机新品,背后其实是AI芯片、算法、工业设计、制造工艺全方面的改变。
3 `6 D( `0 J$ n! a5 J2 u, b6 p% V6 `7 k+ A5 U
也许再过十年回看,我们对这种改变的影响会看得更为真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