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频应用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162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耳机] 什么样的耳机振膜声音更好?为你揭秘耳机振膜的真相

[复制链接]

3439

积分

5

听众

158

音贝

音频应用新手发布

Rank: 3

积分
3439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9-8-22 21:29:26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什么样的耳机振膜声音更好?为你揭秘耳机振膜的真相
" p' R7 V3 E9 B" P5 Q$ i
5 ?, m8 i7 Y. M你是否在选购耳机的时候,看到耳机宣传详情当中的“碳纳米管振膜”“钻石振膜”的介绍,有一种显得很高端的感觉?的确,在动圈耳机仍然大行其道的今天,做为耳机单元的核心组件——振膜,是一个不得不去关注的东西。那么振膜究竟有什么神器之处?它是如何将每秒的音乐送到你的耳朵当中的,我们不妨通过这篇科普和你聊一聊。
! S, O' q; T& I% V
6 S) ^2 w" [# v* `9 q7 }在很多厂商对耳机进行宣传的时候,都会对耳机的振膜进行一番描述,甚至有一些产品,会将自己的振膜做为核心卖点来进行推广。那么振膜的好坏、不同类型的耳机振膜,对声音都有哪些影响?我们在选择耳机的时候,需不需要对这款耳机所搭载的振膜额外关注和留意?这是本期《趣听私塾》将为你解答的。5 W4 r  Q8 d5 W9 j8 a6 {9 ^- }

; q- p8 u# y2 m+ z6 C8 t! N9 p$ ^% x5 B( f% u

, H6 ?' _0 l6 \一枚使用镀钛振膜的耳机单元
; J) M% I0 ?" Z# f2 |# m/ S/ M$ e5 o8 R5 ~& X) E
振膜:动圈耳机核心的发声部件/ C! P$ |) H# L/ Y3 O1 n

" N4 T- D' L4 F9 K" d) q) \  J在我们初中的物理课本当中,有讲过扬声器的发生工作原理,只不过在教科书当中是以音箱的扬声器为例子介绍的,那么动圈式耳机单元的工作原理,又有哪些不同呢?其实本质上讲,动圈式耳机单元和音箱的发声单元在原理上是几乎一致的,只是结构方面略有区别。- v$ ^- f; E  d) ~; W& J- j

* u+ g" Z1 G  \. m它们都需要通过输入带有电平的模拟信号,通过磁铁带动线圈振动,而最终发出声音的,就是和线圈绑定在一体的振膜。为什么叫“振膜”呢?其实按照专业的说法来讲,应该叫做“振动板”,因为这个“板子”它非常的轻薄,因此直观地来讲,我们将其称之为振膜。; c- u3 K( \: q; v. s" w& r) U" f

) k, N' S0 W, j. t' J  }+ d- Y / H7 K& f0 ^9 W

7 t# w- X1 {4 @1 y, M5 y. {& k一个动圈式扬声器的结构图
1 s) c" [' {" i3 E, P2 n& ^7 n+ n  ^2 R+ g8 G+ h
所以最终发出声音的,正是单元最上端的振膜本身,因此不同材质、不同尺寸、形状的振膜在声音表现上都会或多或少有些区别。抛开耳机的腔体结构、佩戴结构等方面,就说单元本身的话,振膜对于一款耳机单元的声音表现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其次才是线圈、磁石等。( `& q" u* k3 P/ v9 b
1 q1 n+ o/ _% I! I' d) t; I
可以说一款振膜的好与坏,决定了耳机单元本身的好坏,从而也会很大程度上地影响一条耳机最终的声音表现。但是从哪些方面才能体现出一款耳机的振膜好与坏呢?一般来说,振膜材质、表面设计、腔体配对等方面都会决定着振膜的好坏。  K! K! H3 x% }
+ D% ]6 E% ]6 s
* d/ q# T8 w, p3 Y
& f2 D, W6 A; ?
索尼ZX700头戴式耳机的振膜
+ d4 [9 u1 K# X& S# D) o5 G% G( g* v" t0 ]$ C6 w
什么样的耳机振膜才是好振膜?: u' U2 }' `1 e6 l/ Q6 x- Q1 O
& `- `* N; F' u# E2 t
先不说看着让人眼花缭乱的振膜材料,先放出一个设想:什么样的耳机振膜才是好振膜?我们知道,振膜本身可以理解为将电平信号转换为声音的媒介和纽带,那么振膜设计的好与坏,就直接影响到最后耳机本身声音品质输出的音质特性。当然,如何衡量一款耳机振膜的好与坏,首先要看振膜本身是否符合动圈式耳机扬声器的性能指标,因此我们目前可以看到的耳机振膜,都是按照动圈式耳机扬声器本身的特性所针对设计的。. _, a: A' a9 r( e) V$ i
2 P4 k$ j, W/ f6 x  @( y% W
因此根据扬声器主要的一些电声性能指标(失真、阻抗、频响等)来看,一款优秀的、理想的耳机振膜,应该具备:质量密度要相对较小,从而让振膜本身更加轻量化;材料力学杨氏模量相对较大,从而能让振膜本身具备着较好的刚性,此外还需要合适的内部阻尼因子,可以吸收振膜在振动过程中发出的不必要杂波,带来失真。1 J! S- O! J7 P, C+ J1 P4 o

  w4 ]; c2 U% s: q& a6 X' b
: `: U  i! p1 t6 x% n+ ]5 r: a! f& @, b* U7 ?# J3 b. x2 N
将振膜从耳机单元上单独取下
5 v/ w& a. Y5 S& }5 n" p7 N8 C$ c, ~0 x1 s& k
因此我们会发现,这似乎是一个异常矛盾的问题,如果说要轻量、更轻薄,那么振膜本身的刚性就不会有特别大;如果说要刚性大,那么和轻量化好像就没什么关系。所以对于耳机振膜来说,要尽可能的兼顾这两种要求,就需要从两个思路上首先入手:一是振膜本身的力学设计,二是振膜的材料特性
  ~. ]  |! a: R" U0 n
6 c  J8 o9 b/ l& l% t: ]' u. C, i) {所以你可以看到大部分的耳机单元振膜都会在周边设计一圈“加强筋”,从而增加膜片的刚性,但是不同设计的加强筋、球顶等部分,都会带来声音不太一样的表现,因此单独开发出一款性能优异的耳机单元需要通过大量的测试、数学模型论证、装配配对等环节,这也就无形中增加了耳机的成本。
3 E. b! G- N* x! b5 y2 R
! T& q6 \1 E7 i" W+ \2 k9 Z4 |1 V0 l6 L. g1 ]+ X5 ?
9 e5 W4 Y6 k& J  i
也有部分不带加强筋的耳机振膜. ]5 Y4 M# x% k0 z. n, z* k9 o
( Q) T. ?. P9 p% j! x+ Q8 X
材料:动圈式耳机振膜性能提升的一丝曙光3 V; e, o, T7 F0 }% b% ?3 D& q

! J+ b, _2 n. |, h: v% U我们之前的文章已经说过,目前动圈式扬声器的发展技术已经走入了一个瓶颈期,所以在理论模型完善、结构优化将近极致的时候,能再进一步提升动圈式扬声器性能的思路,或许就是对振膜材料进行入手,所以不同的材料也有着不同的性能、风格,这也就带来了耳机厂商们宣传的各种各样的振膜。% k& i5 v0 p7 ~3 w6 k

% `: K; x# d( H% w, J从振膜材料方面来看,耳机振膜共分为:纸浆类、高分子类、复合类、金属类,而采用纸浆类振膜的耳机本身不算太多,苹果早期版本的Earpods就采用了羊毛纸盆+塑料复合振膜,一般来说纸浆类振膜本身成本较低,低频效果优秀,但本身的刚性、重量方面都没有太大的优势。因此对于耳机振膜来说,最常见的仍然是以高分子材料为主的PET振膜。% S2 ^8 W) ?2 D2 N

2 D! J+ Q  ^. z7 h
" j/ r1 q# @! r0 L# }' ?" {! y2 p
9 A  Y% ]8 B. K' AEarpods采用的正是复合类振膜
* i( p, B8 N9 I, ?3 [0 J5 a+ {9 p* x8 }2 v0 h$ Q
随着材料学的发展和生产工艺的进步,目前中高端耳机产品的振膜往往都会采用复合类振膜,也就是所谓的“生物复合振膜”、“钛金属振膜”以及“碳纳米管振膜”,这种振膜都会使用1-2种材质共同设计打造,比如振膜边缘负责低频的部分就会使用PET材质,而金属膜片对高频的瞬态、细节表现更好,则出现在振膜中央球顶的位置。$ N7 P# i3 p8 t5 F7 w- y

! G% P8 t9 Z! l' f# I8 C9 t当然还有一部分非常舍得“堆料”的产品,会使用一些稀有金属来制作耳机的振膜,这种振膜我们就称其为“金属振膜”,比如法国著名的HiFi音响品牌Focal(劲浪)旗下售价2万多元的耳机Utopia,就采用了含有剧毒、危险性较高的Be铍金属振膜,当然在合理的生产设计和结构保护后,是不会有风险的。铍这种材质就很好地诠释了质量小、刚性强的特点,非常符合耳机振膜生产,但是无奈成本非常高昂。
4 k0 B5 v- T$ Y* R, ]) j4 R4 S1 X6 R
9 C! r6 U7 |& s$ O" a& N& N( G- C0 e) s

% D0 O4 Q$ I3 F9 H$ y. qFocal的旗舰头戴式耳机,采用纯铍金属振膜
0 J1 O! @! {8 P
. z4 M) G* C8 _虽然只有高端耳机才能用得起铍金属振膜,但是中低端耳机仍然可以选择性能更好的振膜,比如镀钛振膜就在很多耳机上出现过。而近些年随着碳纳米管技术的进步,镀有碳纳米管的耳机振膜也开始逐渐出现。此外能和铍金属振膜相提并论的,也就是一小部分使用DLC(Diamond-Like Carbon)振膜的耳机出现,这种材质的振膜密度与金属铍相当,而杨氏系数为铍的1.4倍,声导速则是铍的1.5倍,数据上并不输于铍金属振膜单元。
8 u7 J, ~! W/ e- r2 z; ]" B& T6 A2 r8 V9 E7 n
当然对于大部分低端动圈耳机来说,仍然是采用最普遍的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并且也是很多复合振膜的基材,它的声学性能表现各方面都不算差,并且还有着极低的成本和较为饱和的原料供应,因此受到了很多耳机厂商的喜爱。3 Z' A9 L, C# u. L$ ~+ W  M8 d* |
+ ^" u: D, B/ H

4 V" V) E1 C$ B' d* O
0 H$ s" J$ m  v. Y  K8 b1 P采用PET振膜的耳机单元
/ k, F% X1 G" n( M) A, a% I2 h
% V; ]! f! `: f, o: ]振膜虽好,但不能“以膜论声”4 e; N+ C4 E. I8 B7 U
2 j/ m0 S8 S  ], w8 E6 k7 h
这是很多厂商、商家都存在的宣传误区,总是在给消费者传达一种“振膜好,所以声音好”的感觉,宣称使用了XX振膜就可以带来比XX耳机更好的声音表现,但事实果真如此吗?其实并不见得,因为振膜虽然是耳机单元本身的核心组件,但耳机本身并不是只靠单元就可以发出好的声音的,因为耳机是一个环环相扣,相互搭配的整体。
$ w3 x' r* ?" O# M2 W3 T/ a) p" y1 a$ p/ X3 i2 D3 R
我们在之前的文章中有给大家科普过关于耳机腔体对声音的影响,但也说并不是腔体就能决定耳机的声音。耳机单元振膜也亦如此,很多厂商在宣传自己的耳机产品振膜的时候,总会有意无意地向消费者传达比如“镀钛振膜就有非常好的高频表现和声音解析力”,而不明真相的小白用户很容易相信,其实这是一种心理暗示罢了。9 [5 j! r) g5 X. L! x) \
8 d0 Q, U: Y4 K. w- G/ s* O
欢迎厂家入驻,推文!免费!微信:yinpinyingyon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音频应用搜索

小黑屋|手机版|音频应用官网微博|音频应用 (鄂ICP备16002437号)

Powered by Audio app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