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耳放的误区很多发烧友都不清楚,看完不花冤枉钱7 l; m/ z) |0 K! b9 L4 ^3 e
7 a1 m Y9 E8 ~
是否需要「耳放」,是耳机发烧友经常会讨论的问题。
. w% U, K9 P* `9 e
& M0 Y2 S6 H5 `: c, s1 B; R! i关于耳放的重要性,已经有不少专业的讨论了。但也存在很多「误区」,比较明显的就是脱离整个系统和具体的耳机来讨论耳放的作用。) N: x. [6 `2 C2 K; D" A7 ?
' Z- _. h8 r0 X
小爱把了解的知识进行了简单地整理,供大家参考。
- F" c6 n, w8 L5 u
3 C1 l0 @# K. }: w
2 e. d1 d$ a, K/ e6 p4 \! c7 N考虑耳机系统和音源
% @' I k3 W1 j$ O8 Y" ]6 F4 g( @. G$ v$ t6 e
耳机系统与音箱系统类似,都要从整个系统的角度考虑问题,抓住最薄弱的环节才能用更小的投入得到更大的改善。1 O, M- L, r( K/ _$ v
% E& J7 t- E K7 E- T- k% z有些耳机音源档次并不高,在这样的前提下,耳放的作用会被明显缩小。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音源在整个系统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民用声卡以及随身听和入门级台式CD差距也是很大的。
( h9 E5 ~3 w! O1 ?5 o/ g( X s2 R3 q$ z1 f1 M, p$ J/ V
民用声卡或随身听来搭配耳放的组合,私认为只能是一种临时过渡措施,因为音源会限制总体的效果。
S; O& q5 L" X# Y
1 ?. b0 S" B+ [+ M; ?8 ^所以在考虑是否需要耳放之前,先来看自己的耳机音源到底如何。
0 ?4 }6 K$ |# m$ [4 ~
9 {1 Z- \; g2 X5 n+ q) V
* p# k3 F/ S9 A
6 @2 A" q( w" U, S) P- m9 j
什么样的耳机需要上耳放. O8 m) ^7 c8 R( _; D" A1 X
7 W. k# u! J+ D7 X8 [; [* N
有些人总是很笼统地提出耳放有用或者无用的观点,其实不同耳机对耳放的要求千差万别。0 n0 u- u8 Z: S& R& ^. x
& }3 d3 v( h1 J3 O5 e
对于低端耳机,一般不需要耳放,直接用随身听、声卡搞定,这些耳机本身素质有限,虽然配上台机和耳放也有一定的提升,但意义不大。
6 a( G8 R7 ]1 I2 M$ e' {& Z
% B: a9 H9 |- P, e, G“需要耳放”的耳机大多是中高品质。有些耳机可能高频细腻,延伸好,但相对应地容易出现低频有肥慢的缺点,可以通过耳放加以控制,使低频的层次感和弹性发挥出来。: z b$ @ y. t6 P: ?0 ]- T. c
- R* P* y$ B5 V7 D W4 Z; ?3 o民用声卡和随身听以及CD机、功放所带的耳机输出其实都是个简单耳放,前两者受音源本身的限制不可能有什么好的表现,CD机所带的耳机输出也是个附设功能,推力有限且效果难以让人满意。
" ~6 P$ w" ?2 Q' e Q: H* A% V
2 r- Q! X! i! `3 w另外有些耳机对耳放要求虽然不高,靠声卡也能推出像样的声音,但想要彻底发挥出耳机的本色,还是得靠耳放。
3 M/ u8 }( r, C, }7 O6 F! w
3 V/ V& f" F' b) q6 E0 P# w$ [
- k2 B1 `9 A+ o$ I: s" k
/ l I! w! W/ } r, M+ }不同的人听感要求不同
& S6 r' J2 Q% Z8 z8 Y$ s9 A. U, L8 h! Y3 w
人对声音的敏感程度不同,自然对器材的要求不同。
* Q" {6 h8 L3 \2 o1 O: \6 p% Y' B0 v- P! M6 o6 P( T5 n
不同的人对声音的敏感程度不同,所以有“金耳朵”、“泥耳朵”之说。有些人对声音的反应不强,所以对器材要求不会很高。但我们不能以此不敏感的耳朵为标准来选择器材,因为听感会不断提高。- F: N# }/ @4 v! C( t) p- h; `
' i& [- N" U' a' e/ J& X
耳放在整个系统中的重要性其实并不需要“金耳朵”来体会,只要有对比经验就可以感受到明显区别。找机会去听听更好的搭配,也可以逐步提高听音的敏感性。/ \. q6 L6 n1 V. L3 T% _! b9 p$ B
( ~& D& E& B9 R2 K$ W$ F! Q: Q! ]还是那句话,需不需要耳放要看系统、看耳机。如果你有了中高品质耳机,而不配耳放,那是浪费了耳机资源,没有有效地发挥。3 X3 ^5 X) U( _7 M+ {
: H4 z2 g0 s* h# i7 D- q5 S
一台耳放无法适合所有耳机: W% q' ?6 [. x! C
0 c% a' q4 M* ]" {7 m; ]$ K4 T7 q并不是一台耳放可以适用于所有耳机,耳放要做到100%无失真和音染是不可能的。
4 P0 U6 f! C) ~% `8 R; V, {3 s) L5 `, e0 D" D/ P& w+ C0 l- [
只能尽量接近这个目标,越接近付出的代价越高,而耳机本色也不是频响完全平直毫无失真,这也就有了不同风格的耳机,这反而满足了人们不同的喜好。$ C9 c% N$ R, v& q
# @0 b- Q$ v* T$ V( j1 H所以在推响的前提下,如何让耳机充分发挥出自身特色,同时部分弥补其缺点是耳放的一个重要功能。; r( x, M& v% F# w
/ d/ n. s5 n9 F8 o: j, f
有些观点是很正确的:一个烂耳放还不如不加,多了一道污染源,会劣化音质。比如部分组合音响和功放的耳机输出(都算内置耳放),大多是有音量没音质,只能暂时满足听“响”的要求。' H* I6 E% A+ P3 \8 F& t* ]5 p
+ e" L( W" N4 c" ]6 n5 a
0 S+ F; \ q5 s/ f. Y
0 J0 x- J2 @' K3 o* d0 `先放大,再保真
: N I2 e0 l2 {6 a0 z, K/ R0 x D3 q
耳放的保真是在“放大”的前提下的保真。
8 d6 I; O6 N+ W2 m' z
3 u2 B- d% r- ~: n4 m( f! w k) L不然就不叫耳机“放大器”,没有这个放大,很多耳机是在”吃不饱“的条件下工作的,所以会影响其发挥。并不是耳放去创造了声音。5 r% \' ]6 ]; q3 k4 _1 {
# k5 m! @3 q- c& q; K" Z; l
耳放的作用不是“提高音质”,而是让耳机在充分的驱动下表现其真正的音色。
4 w2 G' t! n% g# A h4 q& B8 }) D
声卡+中高品质耳机一般能发挥耳机的4成水准,有了一个入门级CD+千元级耳放,可能就有8、9成水平了,想要得到更高的效果?那个代价就要翻跟头上去了。; g( Q/ X+ Z)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