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06-1-31 11:08:00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五讲 三个正三和弦 ]2 n1 [$ |9 U+ W5 Z8 L
0 `/ \& {" M" o9 E
远古时代的旋律,包括我们见到的“原生态”民歌,受和声的影响很少。而在创作歌曲中,尤其是在电声乐队环境里成长起来的作曲家,在军乐环境里成长起来的军旅作曲家,其作品中的和声因素就会非常的大。" _; p/ u# W' K% f
在旋律中起作用最大的,就是建立在3个功能音上的和弦,被称为“正三和弦”,即Ⅰ、Ⅳ、Ⅴ三个和弦。如《太阳岛上》(王立平作曲),是D大调的三个正三和弦:( r6 Y5 Q9 V% f) d
; p& D$ o7 ?7 D3 M, i6 \) T, c
《一剪梅》(陈怡曲)是E自然小调的三个正三和:
. z! L1 ^) C# ^0 n6 h& V* `% j( Q8 O/ f# Z2 L6 P0 `
在中国南方的一些地区的民歌里,也存在着类似的和弦结构,所不同的是,它们往往是一个主和弦到底,缺乏功能的矛盾、对比。对于这一类风格,我们要具体分析,不能以功能和声的要求对待。例如湖北民歌《崔东崔》:6 x3 j t& X# Z. O$ o
1 |0 B1 y2 E" K9 ~; \% I
: t3 B3 x& c) F" o/ m练习7:请大家分析以下谱例的开始部分,将3个正三和弦标出:2 L7 e5 L* D: T
, Z1 S F' ^4 j9 ]3 Y' h《保卫黄河》2 z4 A+ N5 {4 w4 `4 b
《团结就是力量》
2 \8 t* V* b) o9 ~# r《思念》' n) j0 |8 T. D* w
《万水千山总是情》
4 {, y |, r7 l6 x3 t0 Z4 l, R 0 h: D8 l9 H" A! h: P
/ j; ?; e; m8 C5 Z3 K
第六讲 副三和弦8 {8 g# E* ?) r' T
# r+ O) ]( l+ R: S0 @: ^在一个调的7个自然和弦里,有3个是“正三和弦”,我们已经讲过了。还有一个 Ⅶ 级上的导音和弦,理论上是不能独立的。剩下的3个和弦Ⅱ、Ⅲ、Ⅵ级,大家习惯上称之为“副三和弦”。! H+ M1 o O- k' X, N
正三和弦在一个调里,起着稳定调性、支撑结构的重要作用。而副三和弦,则在丰富色彩、充实内容上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二者结合起来,可以使一首作8 A- D9 l7 W( A# x# N8 @, p8 p, T
`3 H6 a1 }0 Z# U0 n! u
品更加生动。请看谱例《执着》(许巍作曲):! Y* }) l5 J, ^& t7 ^ y0 p
( P# Y: S) d* X ^! n! b
/ @# @0 ^, ?5 j* U5 Q, O" y《涛声依旧》(陈小奇曲):
" Y3 N" H+ W( t7 I
6 R& E8 I* s, ?: C+ [
/ s- [% ]) ~: B" O A
+ k/ i8 T: M: Z7 F* }# M% y) X4 Q8 D5 X
; ~ K& |/ Z8 {8 L 6 z% g6 [$ R6 N" g" V3 o5 q! I
练习8:用不同的和声框架,写2到4乐句的旋律2条。; |5 w$ C2 }4 T" n2 | n, k
2 I# \4 L5 h6 W) k/ A
$ C2 l3 G! x$ C; `( c$ G
第七讲 和声外音: d& V5 t9 v! F# m
& _ S, M0 Z, X! Z0 G1 J0 o! h在分析第六、第七讲的谱例时你会发现,那些旋律中存在着并不属于所标示和弦的音,这些音便是和声外音。% ~* K% b0 S* v8 w \
使用和声外音的目的有3个:
: Y. M' Y5 T( m1、旋律的美化。3 G% Y8 S" V K; ^
2、旋律的顺畅。
& ?( T- e8 G& Q) p3 I3 h3、突出旋律的某种个性、特点。
* g$ f0 f* A; u. ]7 u为了证明这一点,我们可以做一点试验:把一支优美的旋律将所有的和声外音删除,只剩下和声骨干音,这旋律就会变得晦涩生硬。
) f. S' g0 e# \. N关于和声外音,我们没有必要进行详细地练习和讲解,那是以后你们学习和声时要做的事。而现在要做的,是树立这样一个观念:旋律的优美顺畅是第一位的,为此目的,和弦音可以用,非和弦音也可以用。为此,不要顾及规则如何。至于你所使用的非和弦音叫做什么,这是无关紧要的小事情。如果非要说清楚,大体上有以下几种:
7 ]6 W; S$ T, n0 d, Q/ b C1、经过音 从和弦音同方向级进,并同方向解决。" N! ]/ Y6 n$ `) Z3 b
2、助音 从和弦音出发进入,又回到原和弦音解决。助音可以是单音、单向的,也可以是双音、双向的。
; ?. T+ i! Q3 M- h3、倚音 没有预备的和声外音,下行级进到解决音,(导音上行解决).( n- z2 ^6 v# R. ?6 B* h% y
4、延留音 前一和弦的和弦音,留到下一和弦成为不协和音,下行级进解决。
( z& j9 u1 y4 R3 h% V4 K- S: _5、先现音 下一和弦的和弦音提前出现,成为不协和音,无需解决。# H8 M9 G3 q+ G& n! M
6、持续音 从一个和弦音开始,在原声部保持不变,而不顾及和声的变化,
* ~# i m) H6 H/ C9 p6 ~
0 @, S* V: k4 _4 t直到成为和弦音时停止,自然解决。! T9 \$ D E7 \) z* b) S) k+ h
+ r; ^3 c7 R5 z我在这里再次强调,这些介绍只能作为参考,看看就翻过去。在写旋律时可以任意使用任何的音,不必考虑“叫做什么”。
. I' Q6 m3 ?# T, U3 l * N4 L+ t+ K) ^- s, b
练习9:将以下4条旋律片段,利用和声外音,以及重复音、附点、切分等节奏手段,加以丰富、美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