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06-2-2 07:31:00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部分:乐段的写作) @, r" F% t1 Y G. L
5 l% u9 W% v5 H0 Z: q1 @' r5 y9 o. S
乐段是音乐结构的基本单位。许多短小的乐曲和歌曲就是一个单乐段结构。比乐段更小的单位是乐句,乐句有点像文章中的“句”。比乐句更小的单位是动机,动机有点像是文章中的“词”。下面我们就由小到大,由动机、乐句到乐段的写作逐步进行练习。
( ^7 u( D3 Q4 {0 n9 I' B2 H/ `" e
( ]( a+ f* F3 {$ @0 ]第十一讲 动机
+ {, F' I! s) Y' w2 g4 d1 i: I
9 k4 @0 g+ P$ q5 U* @ H一、动机 / D$ {; _* j1 Y( s `7 `/ A/ V
' O$ A. m: |2 a& H3 P1 P动机可以理解为音乐中的“词汇”,是旋律的“种子”。所以,在创作之初,作曲家都非常在意,首先要把主题动机写好。许多优秀的音乐作品,我们只要听到它的开头,就能认识它。例如《在希望的田野上》的前奏、《凤阳花鼓》的第一句、《保卫黄河》,外国作品《贝多芬第五(命运)交响曲》等:
S' e+ o ^7 c6 ^: W. F) O; l 8 |$ G( d6 h$ S: C& [* v! T
" [) R! x' \% \$ j3 K# x0 ~
二、动机的写作
# _. Z$ j( l9 {, X5 [初学作曲的人,会遇到许多困难,而首当其冲的,便是“怎样开头”,实际上就是如何写出一个理想的、符合内容需要、而又生动的动机。对于这个问题,大家既不要轻视,认为“无所谓”,也不要被它吓住,以为遇到了不可克服的困难,甚至怀疑自己的才能。
5 D5 \" Y) O' [" h% J根据我自己的经验,这里有一个由不熟悉到熟悉的渐进过程。当初写一个音乐主题,可能要试写七个、八个,要几天的时间,才能选出一个比较满意的动机。而在若干年以后,这个过程缩小到了一天、半天,有时甚至几分钟,脱口而出。 G! _( j6 l& ~& k% i
我愿意向大家提供一些路数,供大家参考。
0 ^8 B% m$ n# v7 A" Z1、从意境入手 音乐是感情的艺术。情绪、意境是否恰当,决定着作品的成败。例如:欢快、悲哀、抒情、激烈、邪恶(例如大坏蛋、大灰狼)等等。这些形象的渲染,是差一点儿也不行的。
, y$ }" e' ]( [+ S3 E: o- M" x在写作之初,首先要给自己定下一个感情的、音乐趋向的轮廓作为“标准”,然后用写出来的动机与之对照。对头了,定下来,不行就重新来过。4 D% \6 G" M3 }' t5 m
那么,这个“意境的轮廓”又是怎样产生的呢?
2 `" J, m |# A: _1 e这一方面要勤于动脑,观察生活,把生活中的各种体验铭记在心。还要多听音乐、看电影、欣赏美术作品。特别是听音乐和看电影,我们和普通的听众不同,我们要学会欣赏,在不同的意境中,看看那些作曲家的作品是如何表达的。; X3 n! K7 }4 \; v! n
以前,我见过一本清朝末年出版的《律诗作法》,其中对诗的意境有一些提示,对我们扑捉“感情点”很有参考价值:
1 r7 G& K; o- v8 G) y6 W雄浑 冲淡 沉着 高古 纤秾 典雅2 ^/ v; ?2 W: q5 }% _2 N2 D
洗练 劲健 绮丽 自然 含蓄 豪放$ z8 f' K4 I a% t
精神 缜密 疏野 清奇 委屈 实境5 O8 N5 ?5 r3 A* n+ y L
悲慨 形容 超诣 飘逸 旷达 流动: W0 g/ K# t1 M: R/ i. l" r$ C
这些古代诗词的术语,有些我们现代人不太熟悉,而有一些现代还在使用。有一些与我们现代音乐作品的术语十分相像,如“精神”(Con anima),“豪放”(Con dignita),“悲慨”(Con dolore)等等。
/ M" w. k8 F/ Z# }; F$ j; C f3、
) z. U+ p4 }8 K引用现成的素材,如民歌、戏曲、古代歌曲等,取其某一点,作为作品“起兴”的“火花”。如生茂作曲的《学习雷锋好榜样》,为了突出“兵味”,选取了中国旧军队“大兵”歌曲《北望满洲》的开头:1 A2 a* T6 U6 |8 }
1 U" c; J( _( x$ Q4 a
他选取了前两小节作为自己作品的主题动机:
, b& H5 N1 U6 A( g2 }. f8 ~
0 m0 h7 P, v9 o: C w l
" T: s+ v" Q: k1 q2 I, [1 ^- \; S0 w0 v原来旧军队的“丘八”形象,经过吸收、改造,发生了本质的变化。9 A, m8 B0 h8 _ M" t5 ^
1 X" V( y( K6 [# }8 e# Z- z- |
请看下例,湖北民歌《练兵小调》:) U# o0 z! D+ V$ M/ }
# [- S+ R: F) B7 V" z9 y再看王永泉作曲的《打靶归来》:
, i, p% O& w ?$ k2 G2 V; b0 M) V$ k3 |; i
我不知道作曲家在创作时是否借鉴了上述民歌,但是作为在浩瀚的民歌海洋中选取自己创作的素材,作为音乐主题,却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5 C" d! l3 L* j! ~0 C; {需要注意的是,这种“采风”的方法,只能是对于不存在著作权的客体,而对于有明确著作者的作品,是只能学习、借鉴,却绝对不能抄袭和模仿,否则会带来法律上的问题。在我年轻时的那些年代,个人的权益得不到保障,我们单位有几个人纠集在一起,专门找别人的“窍门儿”,这是一种非常恶劣的风气。# e6 N, M- Y8 L1 `1 G& {4 _
3、类化法,即以某种风格(音调、节奏)作为自己创作时的对照,进行模仿,但又不是去“照搬”。也就是说,并不去照搬它的旋律,而是仿照它的风格去进行再创作。在别人听起来,“似曾相识”,却又找不到出处,这是一种艺术价值很高的手法。这方面的优秀作品有很多,例如山西味的《一道道水来一道道山》、山东味的《谁不说俺家乡好》、江苏味的《太湖美》、西藏味的《洗衣歌》、以及《长征组歌》中的大部分段落。4 x% a$ c5 I$ G( ~, e- S
' E4 i! M$ K' H1 z4、不一定从头写起。可能是从歌词当中的某一点得到了启发,就应当马上抓住不放,顺势写下去。我在创作合唱《八一军旗高高飘扬》时,最先写出来的是“前进!中国人民解放军”一句,一个由低到高的分解和弦,这是倒数第二句。紧接着写完末句,然后再写开头的部分。
\% n2 d2 B: j3 \1 t5 A. _/ u8 A, d, V; O& V4 f, A
据作曲家王酩介绍,他的《妹妹找哥泪花流》,当初的起兴也是从倒数第二句开始的。在苦思数日之后,突然想出了一句“啊”高潮句,于是顺势写完最后一句,然后再回头写旋律的前半部分。; D, R& n6 j. b+ l
1 ? P2 K) A6 ]* l' u. M看来,歌曲的高潮部分,也是最容易调动感情的部分,可能更容易捕捉一些。3 R9 Q/ t2 Z) J5 i
4 }/ ^) ^+ f, R4 E" m% B8 A2 c) j
5、从一个特定音型,或特定节拍入手。1987年,我为青年花腔女高音歌唱家李棠写的独唱歌曲《春风你好,青春你好》(潘新民词),本来打算借用《杜鹃圆舞曲》的大三度开头,制造一种欢快跳跃的圆舞曲气氛:
7 v; }* r3 B' a
( O) W9 D7 X0 g8 w$ Z主题写出来以后,觉得太生硬唐突,不够含蓄。于是我试着把前两小节颠倒过来,觉得蛮好,便顺势写出了第一乐段。
5 i& f' F) K2 S7 J# e$ b1972年,我给女高音歌唱家马玉涛写的《祖国处处有亲人》(刘薇、石祥词),音乐主题的起兴,是来源于有些少数民族的羽调式,特别强调下属音re,而不是象通常那样强调属音mi(例如《瑶族舞曲》),我觉得很有特色,就想试试。另外,有些混合节拍也很生动,我便用3加2的混合拍子写了这首作品,反映很好。: o6 s4 c0 ]. e# n) A9 Z) E$ |
; b, \; n* F; i+ g- C
6、从一种演唱形式入手。例如男低音、女中音独唱,男声齐唱,男女声二重唱……在其中你想突出一种什么效果,使用某种音程等等。例如男女声二重唱,你想突出一个平行4度,或一个持续的5度……从这个音程出发,也许会启发你的乐思。! c* f+ ^# Z0 P, p
7、从前奏起兴,有时忽然先想出了一个前奏的片段,那就应当抓住不放,从这里引出“正文”来。
/ ]5 a( G# U, k1 B# t8 \4 l9 V9 S三、动机的写作要点
# s2 F9 ~8 w; {1、动机既然是旋律的“种子”,就不可能很长。从上例可以看出,一般不超过两小节,或者是紧凑的几个音。8 [. j0 R6 e+ r x4 D B3 ?
2、音域不宽,一般不超过6度。试想,一个音域很宽的片段,稍一活动就到“极限音”了,还怎么去“发展”,去“折腾”?
. V) C; J0 A4 I' |3、动机既然是旋律的“种子”,那他就要准备发展。而为了之后的发展,它一定要有自己的特点与个性,而不能是过渡性的片段。否则,它会被淹没在音符的海洋里。这“特点与个性”是什么?从本讲开头的举例可以得到启发:要么在节奏上(如《在希望的田野上》的前奏),要么在音程上(如《保卫黄河》附点节奏下的6度跳,《命运交响曲》的三度下行,三短一长的节奏),要么有一个鲜明的线条(如《凤阳花鼓》)。9 k* _/ {- L$ R# l* o# }; ^
4、在写作动机的时候,还要考虑到其他因素。如果是人声,男声、女声?如果是器乐,什么乐器?二胡演奏的味道,和萨克斯就截然不同。( c/ E; h" m# C8 |+ y2 Y+ z% v8 G! }
) h9 e! ]0 ]$ m" X" g% f( w+ c练习13:写出4个短小的主题音型
( J4 m9 \% Q7 z" |, @6 E6 j# U- A& ?①活泼欢快 }! C' l0 F- ?6 l
②抒情浪漫
4 Y$ Y; [8 W9 I③江南丝竹
. Q; y( f t4 i. R9 F, L( N+ h& d4 v④少数民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