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楼主 |
发表于 2019-5-17 21:45:10
|
只看该作者
3.2 偏置的必要性和偏置电路
3.2.1 偏置的必要性
在前述放大电路中,只着眼了放大的情况,晶体三极管以直流成分为中心交流成分叠加其上进行工作,输出波形可与输入波形成比例地无失真地放大。这里,电极间的直流电压、直流电流通常称为偏置电压、偏置电流,也简称为偏置(参照图3.9)。
图3.6(a)是发射结没有加上偏置电压的情况。因为发射结正如已经学过的那样由pn结组成,所以只有在vi的正半周期中成为正偏,如图(b)②所示基极电流流通。因此,由于集电极电流ic仅在ib流通时流通,结果出现如图(b)③所示的输入波形的一半被放大的情况。
于是如图3.7(a)所示,若对B、E间施加直流电压VBE,即偏置电压VBE一旦加上,则偏置电流IB就流通,令IB≥ibm(基极电流交流成分的最大值),则集电极电流IC+ic如图(b)③所示,获得与输入波形成比例变化的波形。
还有,即使加上偏置电压VBE,但假如此时流通的偏置电流Ib<ibm,则基极电流IB+ib变得如图3.8(a)所示,集电极电流IC+ic变得如同图(b)所示,波形产生了失真。因此,放大电路设计时必须设置适当量的偏置。
3.2.2 偏置电路
前节的放大电路中,没有在发射结之间专门使用称为VBE的电源,那么,偏置是如何产生的呢,让我们对下面的偏置电路进行分析。
固定偏置电路
若只考虑与直流有关的部分而重画前节放大电路的电路图,则变为图3.10。
这是最简单的偏置电路,偏置电流IB自电源VCC经过RB流通。即这一电路的偏置电流IB可用下式表示:
IB=(VCC-VBE)/RB
式中VBE的值对锗晶体三极管而言约为0.2V,对硅晶体三极管而言约为0.6~0.7V。
因此,由于一旦给定VCC的值,由该电路中的IB就基本决定,所以该电路称为固定偏置电路。它虽电路简单且功耗小,但由于对温度的稳定性能差,故用于像玩具那样的放大倍数不高、保真度要求低的场合。
电流反馈偏置电路
作为最通常被使用的偏置电路,有如图3.11所示的电流反馈偏置电路。与固定偏置电路的不同的是将RA和RE接入了偏置回路。这种情况下,由于RA和RB是对电源电压进行分压的元件,故称为分压电阻。另外,RE虽称为发射极电阻,但由于它具有使偏置稳定的作用,故又称为稳定电阻。
这个电路的工作原理如下(参照图形3.11、图3.12):
①流过分压电阻RA的分压电流IA为基极电流IB的10倍以上,令RA端电压VB即使当基极电流变化时也基本保持不变。因此,偏置电压VBE为VB与VE的差,如下式所示:
VBE=VB-VE=VB-IERE(参照图书馆3.11)
②现在,一旦温度上升,IC增加,则因为发射极电流IE增大,IERE也增大,所以VBE减小。
③若VBE减小,则由于IB减小,所以可抑制IC的增加。
因此,电路虽较复杂,但对于温度变化的稳定性好。
3如何确定偏置电路的电阻值
3.3.1集电极电流和负载电阻的确定方法
放大电路设计时的电源电压,考虑到放大电路的用途、晶体三极管及负载的种类等,采用从电池或稳压电源电路获取电压等,选择适合于相应状态的电压就可以。
其次,考虑如何确定集电极电流和负载电阻的值。下节将详细叙述,在图3.13的电路中,因为集电极-发射极间的电压VCE取值为电源电压VCC的1/2,所以可从负载电阻RL上获取最大的输出。因此,同图电路中负载电阻RL上的电压降变成电源电压剩下的一半,集电极电流IC表示为下式:
即选择集电极电流IC,以使VCE成为1/2的VCC即可。
如上所述,首先确定电源电压VCC,然后若确定了IC,则RL确定。如果,根据负载的种类RL先确定下来的话,则IC在其后确定。通常,IC先被确定的时候居多,特别是对信号放大时的初级晶体三极管,由于输入电压很小,偏置电流尽可能取得小一些以防止杂音的产生,所以集电极电流取得小一些。
还有,人们一般认为若对图3.13中的负载电阻RL取较大值,则RL的输出电压将变大,但如图3.16所示,输出或产生失真,或输出电压降低。其原因是由偏置的不恰当引起失真和一旦IC降低到某种程度就会导致hFE降低,从而使输出电压降低。
3.3.2 偏置电路电阻值的确定方法
设计偏置电路时,如前面已学过的那样,对电源电压、集电极电流、负载电阻的值等有事先确定的必要。这些称为偏置电路的设计条件。
(a) 固定偏置电路的电阻值
试求图3.14中的偏置电阻RB。首先,作为设计条件选定如下的值:
电源电压VCC=9V
偏置电压VBE=0.67V
集电极电流IC=2.5mA
直流电流放大倍数hFE=140
对基极电流IB,根据hFE=IC/IB,有
另外,根据前节图3.10,RB满足下式:
因此,虽RB的标称值取为470K,但因为电阻器也存在误差,所以IC选用的值接近2.5mA。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