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处理困难的人声录音
有些时候,即便是现场表现很好的人声也很难稳定的保持在一个混音中。Joe Albano 在这篇文章里给我们讲了讲如何处理这种情况。
大多时候一个有经验的工程师/制作人一般会使用工具-EQ 和压缩(以及一些小微弱的混响/环境声)来处理没有太大问题的人声-但有些时候你总是需要面对一些有问题的人声轨道,这时就需要更多的处理工作了。以下是一些处理这种问题录音时的建议。
太多好的东西
判断人声轨道是否是有问题的录音要从两个方面来看-一是从音乐上来说,二是从技术上来说。通常音乐上的问题包含了音调和时间对应上的问题,现在也有很多可用的工具来解决这些问题。但是在这篇文章中我要讨论的是第二个方面的问题-也就是技术上面的问题。这一方面指的是不受控制的动态变化和有问题的录音技术所带来的问题, 之后我都会涉及到这两点。
最近我有机会碰到了几个含有这些技术问题的音频轨道;首先表演的歌手们本身都很厉害,有着厚实的人声音色,表演很出色,并且有着合适的音乐动态和表演方式,然而一但在混音中听他们的声音,有一些技术问题就被显示出来了。对于(不知道具体信息的)麦克风来说,拾取到的厚实的人声可能有点过于饱满-所以在一些部分会感觉有一些刺耳,并且在整体编曲的大环境里,有些时候会感觉到低频有一些过重;我猜测,至少一个歌手的麦克风使用技巧过于依赖于现场演出时所使用麦克风的技巧,也就是过度“使用麦克风”。
在现场演出中,这种麦克风使用技巧可以帮助一个没有通过压缩处理的人声保持动态在可控的情况下。但是在录音棚,这种麦克风的使用技巧则会加剧出现近讲效应的可能性-当离麦克风很近的时候低频会有所增加-并且,在麦克风前过渡来回挪动所导致的音色变化,在录音过程中很容易显示出来不连贯的声音 。另外,在这两种情况下,表演本身过于多的动态变化都会让人声在混音中变的不连贯, 要不人声会被盖住,要不人声出来的太多;尤其在一些部分,单字或者断句过分的跳出来会让人觉得很分心。
通常的猜想
现在这些典型的人声录音问题-十次里面有九次,只要使用一个标准的压缩处理就可以解决动态的变化问题,再加上一些简单的 EQ使用也足够解决这些音色的问题,像是中频有一些刺耳的声音或者过多的近讲效应。但相比于常规的处理方式,有些时候这些相类似的问题会长期存在,那么面对这种情况,就可能需要一些额外的处理才能使这个录音更加成功。
动态突变
大部分的时候,一个压缩器可以很容易的控制由于大幅度动态突变所导致声音无法稳定的保持在混音里的问题。根据演出的不同,通常有两种常规的方法的可以进行操作:对于大部分时间保持稳定动态,但是在某几个字或者短句中又过于大声跳出来的人声来说,一个较高的阈值和比值可以做为处理这种突然峰值的方法,这样就可以确保电平大小基本在一条比较平稳的水平线上-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尝试使用 dbx-style 压缩器 。
而对于电平大小不稳定的表演来说,过于大声和过于小声的部分(即使从音乐感觉方面来说这种处理是合适的),这时候可以使用一些较低阈值和比值的压缩器来进行处理。这种处理方式可以给整体带来一定程度上的压缩-在音量强的部分和音量弱的部分-通常影响更多的还是音量更强的部分,并且整体的动态范围也会有一些轻微的减弱,以便让人声可以更连贯的保持在混音中。当使用了合适的压缩器-可能是一个经典的压缩器,像是 LA-2A -这样,尽管经过了大幅度的压缩处理但声音本身不会有被过渡挤压的感觉。
假如这两种方法对人声的处理都没有太大帮助呢?这时除了砍掉人声的部分或者引入明显让人分心的人工压缩效果(像是抽吸 pumping 效果)也就没有别的方法了。所以这时就考虑同时使用以上提到的两种方法-使用一个高阈值/比值的峰值压缩器/限制器来应对突然大音量的音符,同时再使用一个低阈值/比值压缩器来处理整体的人声范围,这样在轻微减弱整体动态范围的同时不会再偶尔减弱峰值电平。当两个压缩器结合在一起后,对录音不同方面的处理会比要求一个压缩器完成所有的调整更加的有效率,当然如果想要达到最有效的作用,所有的设置一定会是比较繁琐的,但得到的结果会是值得的。
图1 用一对压缩器来处理人声大幅度动态变化的轨道
用两个压缩器来处理一个大幅度动态变化的人声,以便保证在不会有明显处理痕迹的条件下对电平大小进行处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