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S2 n) Z9 I% ~. W, [
微软 Surface Headphones 无线降噪耳机体验:惊艳和遗憾共存
% q6 @2 r3 [# S
/ ~) T5 g2 v4 l 随着越来越多的手机选择砍掉 3.5 毫米耳机插孔,无线蓝牙耳机从前几年的小众产品迅速变成了很多用户的刚需。
! B5 X% }' v0 y3 d% K/ q! h: g 面对巨大的市场需求,无线耳机领域的「玩家」也逐渐多了起来。从传统的音频、配件厂商,到体量更大的手机厂商,再到各种创业公司、跨界「玩家」,各家厂商纷纷想在无线耳机市场中分到一份「羹」。
+ ?% a2 M' [1 E+ E9 B0 M 或许是意识到了无线耳机市场的潜力,去年 10 月,在发布 Surface PC 新品的发布会上,微软还发布了一款号称内部筹备了三年的头戴式无线降噪耳机——Surface Headphones。5 I( e# L2 h& F* I$ z: ^
5 i( \# f& R& N6 y! p% v
) Y+ Z+ z2 x3 d
3 Y" d1 e1 L _4 V' I 经过了几个月的准备,Surface Headphones 在今年年初登陆了国内市场,售价 2888 元,和索尼 WH-1000XM3、Bose QC35II 等代表行业一流水准的顶级型号处于同一价格区间,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这款产品。
# [7 k3 w R4 v0 ?$ Z1 M 可能是最好看的无线头戴耳机
( V% Z" D6 |7 N6 y$ ?4 Z* n5 k 外观的美丑向来是一个很主观的问题,不过就像 Surface 的 PC 那样,无论你喜欢什么样的风格,Surface Headphones 的外观应该都不会让你感到失望。
' T1 g8 C$ U- b! e( N& y% Z$ ]% x( [5 ~9 |
: b+ ?8 h. t( z, {& V |# f9 h. \# r- R" N3 S8 v0 C7 C
Surface Headphones 采用了 Surface 产品招牌式的灰色配色,耳机大部分区域采用了品质感出色的塑料,头梁内部、耳罩和头梁的连接部分采用了金属材质进行加固。
: k( `$ @- Q% ?* f
. r* |0 q8 H, E e Q( p
" [! }* H& d5 W9 X) D* }6 E: R6 G
' V* l* l3 p, }0 w& S* v0 Y: q 独特的配色,加上简洁的曲线和细节上的棱角处理,让 Surface Headphones 在众多的头戴式耳机中有着极高的辨识度,一眼看上去就是来自 Surface 团队的作品。
9 _. n* B7 f1 E( A0 a5 P% M9 M
6 ~; P5 w+ S, b5 `9 O z, U
& r1 ~" n; m8 m
* r# f$ G1 i( j3 S% f 整个耳机唯一在视觉上显得「突出」的地方是头梁左右两侧的亮面银色「田牌」logo,这个 logo 采用了金属材质。% b; h# ?2 V8 ]
) Q7 r1 H9 N" W" [! u- Z% }' X4 m3 L( v" ^% Y; k) k% C( v3 k
3 S6 k( Y/ R% q, r 在耳罩和头梁部分,Surface Headphones 都采用了记忆棉做填充,耳罩使用了蛋白皮包裹,佩戴时可以完整包住耳朵。0 q: W1 C/ {% t% ?
Surface Headphones 的佩戴体验还不错,较轻的 290 克重量也让 Surface Headphones 可以在长时间的佩戴中不容易感到疲劳。不过和 Bose QC35 和索尼 WH-1000XM3 这两款代表了同类产品最佳佩戴的产品相比,Surface Headphones 的佩戴还是要稍微差了点意思,戴起来还是没那么「宽松」,依旧有可以提升的空间。7 d) [7 |$ |' d. w- V) e S6 u
此外,可能是出于美学方面的考虑,Surface Headphones 无法折叠,耳罩部分可以旋转 90 度左右。微软为 Surface Headphones 设计了一个梯形的收纳盒,不过毕竟耳机体积在那摆着,Surface Headphones 收纳之后的尺寸要比索尼、Bose 的头戴大一些。. H( b5 e& S4 E
总体看,虽然细节上还有可以改善的地方,不过按照「颜值即正义」的标准,Surface Headphones 的外观无疑配得上一个高分。2 Y- ?3 }6 I$ Z; Z2 ?' [! k
对我个人来说,外观也是我一度选择用 Surface Headphones 取代索尼 WH-1000XM3,作为主力耳机的最重要原因。在使用 WH-1000XM3 的时候,我从没有感觉它的外观有什么问题,不过当把 WH-1000XM3 和 Surface Headphones 摆在一起,WH-1000XM3 仿佛变成了当年的「听力耳机」。
$ {4 ^& }& i* Q 出色的操控: t! t. o& [' E) o7 Q; ~
目前无线头戴式耳机的操控可以大致归位两类:第一类是传统的「按键流」,代表产品是 Bose QC35 系列,第二类则是「触摸流」,代表产品是索尼 1000X 头戴系列。
% y4 \# `5 I; ?4 K) E: i! q" E* e9 Y
# _% L4 U+ \7 W0 }- O6 j! f9 B
7 o- a! L3 `* T3 {
Surface Headphones 更接近后者,左右的耳罩外壳均支持触摸操作,单击暂停,双击下一首,三击上一首,长按呼出手机自带的语音助手,触控的面积大,灵敏度高,体验出色。
% T; D5 y* z' ~ 在这两块圆形触控区域的外侧,Surface Headphones 还分别加入了一个无极旋钮(有点 Surface Dial 的感觉),功能是调节降噪强弱(左耳,包括拾取环境声在内共 13 档可调)和调节音量(右耳)。% t d1 S" ~( w, _) I8 R# C: n5 ?
" _7 v$ h* [4 o( U
7 V3 d% I- C7 | ?
1 \9 r) t. _" V4 [: b; Z 在我几周的使用中,Surface Headphones 的两个旋钮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在使用无线降噪耳机时,我通常会希望直接获得最佳的降噪能力,所以基本没怎么用 Surface Headphones 左边的降噪旋钮,不过右边的音量旋钮每天我都会使用很多次,相比 Bose 的实体音量键或者索尼的触摸滑动手势,Surface Headphones 的音量旋钮都要来得方便和直观很多,而且不存在误触的问题。
, w9 M, k y* X# O( g# H, x 在右耳罩下方,Surface Headphones 配备了 3.5 毫米音频口、USB-C 充电口(对微软来说可真不容易)和两颗按键,功能分别是开关机和通话时静音,关机状态下长按开关机键会进入配对模式。' M' E0 s( j7 d+ O
值得一提的是,Surface Headphones 支持同时连接两台蓝牙设备。如果你有两台希望连接蓝牙耳机的设备(比如一部笔记本电脑和一部手机),这个功能可以省下很多麻烦。3 T0 |/ D8 s8 r1 f- R. x: s
Surface Headphones 的续航数字不算好,官方说法是最长 15 个小时,我实际用下来大概有 10 小时出头(中等音量、无线、最大降噪)。虽说和索尼过去两代 1000X 头戴动辄 30 小时的续航比不了,不过 10 小时出头的续航也已经足够满足跨国长途飞行这样的需求了,只是充电的频率要稍微高点。4 r: O4 T! H @7 V- f9 J( v
此外,Surface Headphones 还是罕见的支持佩戴检测的无线头戴耳机之一,摘下耳机时可以自动暂停音乐并关闭降噪,可以一定程度上延长耳机的实际使用时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