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频应用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5174|回复: 0
收起左侧

[后期] 贴唱混音如何让伴奏更贴人声?

[复制链接]

1496

积分

5

听众

1332

音贝

音频应用新手发布

Rank: 3

积分
1496
发表于 2019-3-3 09:19: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贴唱混音如何让伴奏更贴人声?" H/ O8 K# w5 P) S- d

! r2 H% Z7 W+ N+ \9 V音乐制作中,混音师的喜好必定影响作品最终的听感。本期带来5条关于混音的问答。
" K6 ]* S/ v- _, x# z, I
3 j7 @4 o- N2 n% j, m
5 k  w, G0 J% D/ F- @# C( Z( L( p' x
Q1:合理的监听环境要有哪些因素?# Q* `$ T5 x5 z4 g7 z  ^9 @) y
201903020853070056613.jpg
! F- M! \2 ?! o
0 `' Z% {7 G8 l) d( m& A通常监听分为两种:1.监听耳机——不受房间因素影响;2.监听音箱——有房间因素影响。无论是哪种,只要能正常发出40赫兹以上的声音,基本都可以。所以不必特迷信贵与好,因为这些不是混出一个好作品的关键。
) W; x$ @0 ^" L+ _! ?# k  O1 j5 U, @# I6 ~

% F2 v# x' G# J. m4 E% n8 s$ I
. d, P+ q& ^2 f. r' Q; p$ X9 n+ @' G对于出品一线混音作品的立体声工作室,空间较好足够大。一个足够大的空间很必要。例如可放下15寸监听音箱的房间。因为通常制作人来听混音时,都会带助理或歌手,所以大空间可舒适的容下更多人。
, y, Y& L% c( e9 _3 S( X0 i7 {  P) r6 e/ |

9 A$ @0 f0 ~! f2 K: u5 r& f3 T, x) r
Q2:贴唱混音如何让伴奏更贴人声?+ v& ]$ k. R9 z" C5 K& {
4 A( D3 x# u) @0 |/ u
201903020853070224373.jpg / t' s4 O. s& F; o7 I% x

$ t& W7 M0 o3 R9 u- ~人声和伴奏老融不到一起,很多在观念上有个误区。大部分新手会觉得,伴奏都是已混好的成品,所以往往都是在用人声去贴合伴奏。
7 m/ L, e4 g1 {3 {, ]8 u% D6 C
5 z; c& ~9 u5 [# S
$ z+ g9 L" [# ^4 `7 o3 O
+ T) I* g) T$ Y$ ~, Y3 E* q5 z但很多伴奏在出来时都已做过 Master,所以其动态会较小,响度会较大,所以伴奏贴人声的时候,人声的压缩要比混音时的加更大一点。
4 r5 k' m! H5 k4 l# k4 J! j+ u/ m* F: z* W+ P1 U; c5 i1 e
! i: K! f2 q! N& p3 [# {' R

6 G1 |/ [- L/ s. ^+ i& uQ3:如何克服混音时听觉疲劳影响效率?
/ Y+ l- y/ F# H! K9 l' j 201903020853070473955.png
" z9 B1 U' k5 y* d) c* P- h  _6 q- N% k6 d/ f: V- o
9 t  g' X9 o! Q
听觉的疲劳不能代表质量就要下降。混音中,所有人都会在所难免的疲劳。
3 B: d5 }' E" L* ~: \
* z; E' n' r1 ?) F% j$ [
0 a2 q, i" W# D: l" k( j# Q6 u
! W6 R# w1 {5 s, F. Y# N适度休息,重获较好的听觉判断力。通常我个人混音的方法是先把 Balance 先做好,然后将重要的乐器调好,随后小歇一会儿,再用适量的音量继续往下做(千万别用太大音量,混音音量越开越大,更易造成听觉疲劳)。4 H& G* K3 I) \! T' V, c1 j

# K& @& ]! k3 F# E( e
+ |! w: _& B8 G. o* X1 g: u3 B6 }' |
最后,混音做完可先导一个版本,待睡一觉后,第二天再去听,你就会发现一些要修改的地方。总之,适度休息反复刷新耳朵,然后让混音变的更好。
. l' f" g" {, X5 K$ N
- J; Z/ |2 H' b" G- `1 F4 m5 L! D+ u! ]* X4 t2 i

* v- W  g  _+ A4 iQ4:如何让声音靠前或靠后?
, u8 v! c; K0 i 201903020853070647906.jpg
. u. O5 Q1 B6 i/ ^  P; J: \9 H8 @0 q6 V
  l1 p, \( f& j' _
如果一个声音细节很多,即使它音量很小,你也会觉的它很近。打雷的声音很大,但我们依然觉的它是远的,因为雷声在传播中很多高频被吸收了。
  Y7 u5 {, y) c
- w; M) p/ r8 J& |* L0 T1 |2 |; G3 K, J* W( R% y

7 m% f  r1 W1 _! j* ]! C所以要处理一个音色的远近,就要去弄它的细节(高频)。衰减高频会变远,压缩处理高频,细节就会增加,感觉上音色也会靠前。) b, Y; o2 @+ @
4 c$ H4 O' i! ~) v9 I' n6 f5 C
" E1 U& C8 q% N- t1 [. [

# D9 Y" ^+ }- SQ5:混音师如何看待与制作人的关系?
  l7 p; @) `4 d% w 201903020853070834590.png " `: O) n7 r$ }& G9 U

) [, B5 z5 @7 h( D7 e0 y8 v# T; z
  o4 m1 o& Y3 Y2 S- P% S制作人要负责整张专辑最后的品质。这就需要对整个制作环节非常了解。其在整个过程中一定是拥有权力和担负责任较大的。
0 H: u& D  k4 d' v9 e, K$ w
1 t& _) G) K0 T
- T; z5 b% O% o, l7 T5 o7 D
- w9 B! B! n0 a混音师和制作人的沟通很重要。开始混音前,混音师较好和制作人要一些可参考的曲目或已做好的 Reference Mix,以确保尽可能了解到制作人需求。这也会让最后混音的成品不易跑偏。
5 M; w9 b) _, d& j- D: `
5 G/ B" l  v7 N1 Z$ j. w& c. _; ?4 a' p; ?% G

2 W- U: k8 W' V3 K; p( L当制作人给混音师一定自由度时:该情况下,制作人通常已较熟悉你的风格和能力,此时就可增加些创造力的东西,但每一步的进展较好依然与其保持沟通。
: V- T/ C/ m" |! t# l2 v
( \; j1 r$ I" v' S) B! z2 c* K: K/ u6 M: V% V$ k3 r' G

; p+ O* J) q1 A: I沟通是个不断在学习的过程,对作品的最终表现是个更保险的做法。当然,最后的作品是怎么样还是由制作人来决定的。% {9 M  w: P' I+ M' b  }
欢迎厂家入驻,推文!免费!微信:yinpinyingyon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音频应用搜索

QQ|小黑屋|手机版|音频应用官网微博|音频应用 ( 鄂ICP备16002437号 )

GMT+8, 2025-5-29 20:13 , Processed in 0.026911 second(s), 8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Audio app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