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de Menu
查看: 30755|回复: 0
收起左侧

[耳机] 给耳机初级发烧友的耳机干货(上)

[复制链接]

2167

积分

2

听众

104

音贝

音频应用新手发布

Rank: 3

积分
2167
QQ
发表于 2019-1-20 22:39: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给耳机初级发烧友的耳机干货(上)   
7 r: X9 @5 Z: |; L; Y4 I2 v* O( ~6 X7 M; _. {. C3 ]5 S
  
; x% ?( k, Y4 x& r" r7 H) ?  文章内容是写给“纯正的”初级发烧友,希望能通过这篇文章让新人少走一些弯路。
( L+ m) D  _: T7 P! J: _4 G6 {0 `6 B0 U5 q
  一、不可忽略的基础知识学习' ]7 N% q* I) w

& Y4 T* U7 B5 U9 f4 E$ i  作为刚刚接触HIFI耳机的初级发烧友,一件该做的事情是搜索一下有关耳机和音频发烧的基础知识,包括:9 Z% b, |+ t$ @1 J2 f& v

; d9 F6 G6 p! ^3 y5 o  1、耳机、耳塞不同的结构、驱动方式等,比如动圈、动铁、静电、平板等不同耳机单元的特点;
: f+ V4 j1 b7 O9 X" Y3 A! y% w7 J. X' r, J4 r. `# n& t
  2、耳机放大器(功放)的原理,不同电路方式的优缺点,比如甲类、乙类、平衡放大、电子管、晶体管等等;
! u" N  S' ^- K2 t  K3 [2 n8 V% h$ R5 u* \8 Q
  3、音源的不同种类和对音质影响的相关参数等,比如传统CD播放器、SACD播放器、纯数字播放器、USB解码器、模拟与数字音源的差异,高码率的不同格式等等。
6 s2 {& E) ~- |. P5 v) f; Q
! _6 Z) h: C  i: V  4、音频产品技术指标的含义和测试条件等。( O+ k5 j' o' ^* W( s

3 s( f! ]# T7 t1 G" r  b  二、新手常见的七大错误观念
, F: H' V) e2 _" E& j, A" L/ w. a6 B+ x0 k3 T
  1、以价论声、用简单的“好”“不好”概括音频器材
5 L3 M! P5 s* j& B# A# Y# @$ Z) w2 h4 p7 f! P
  音频产品*要不得的*是“只选贵的,不选对的”。因为不同音频产品并非千人一面,而是有各自的风格特点,而每个人对音乐风格上的喜好也是千差万别。如果没有找对自己喜欢的风格,那么再高品质的产品也是白白浪费金钱。" K8 k: s: n, c8 q3 n( p

( }# ]. r9 f) _/ q8 v  所以在选择音响产品的时候一个要了解的*是产品的基本风格特点,某些人喜欢用简单的“好”“不好”,“同价位厉害”之类的断语去描述器材,而没有对器材的具体特性做描述,这是较具误导性的。对于这类“评价”发烧友们可以直接忽略。
' ?% A2 t8 r: Z. Z2 j! L
0 X* g! z& g) x  ~  对声音的评价是基于主观感受,要想完全统一到一个数字化的标准是不可能的,但是HIFI器材对声音的还原还是有一个大致划分标准,特别是通过不同器材的直接对比,*很容易认知一个器材的基本特性:比如声音还原的冷、暖、柔和、刚猛等风格特点,对细节的还原、低频的控制力、声场/定位的表现等基本素质。所以一个有参考价值的评测应当包括这些详细的对比内容。
  D/ v  k* W1 Z5 S
' y; a; K$ ^6 U( o4 H# F; J  2、声音响=推力大3 c( \% z4 |* R& M* P

+ i: D# F0 d& ^  常见某人描述:“音量旋钮只要到某位置声音*很响,结论是:这个器材推力很大”。这属于对于音频器材技术性的误解。一个放大器把耳机声音推得很响并不代表其推力大,因为还需要一个重要的前提:不失真。所以在音频放大设备里输出功率这个参数必须包含3个方面的细节:输出功率(W)、负载(欧)、失真(THD),通常默认失真数据是在1%,这样的数值对于实际听感而言已经算是明显失真。失真数据是可以通过专业测试仪器直接测定,所以对于器材的推力大小看看可靠的测试数据即可。
3 W4 o' x, c9 g
9 x- K" C" g# R  ?  举个典型例子,SONY的D100录音笔在刚推出的时候被不少人称为“推力强大”甚至有人声称超过推力超过200毫瓦的国产便携播放器。为何有这种误解,*是因为D100只要转动很小刻度的电位器*能得到很大音量,而实际测试音量旋钮在转到一半(刻度5左右)的时候*已达到极限失真1%,此时输出功率仅仅为17.3毫瓦/32欧,这个值其实和其说明书上的25毫瓦/16欧换算下来差距不大,而相对mini audio 的DX100播放器378毫瓦/32欧,差了20多倍。
" P4 V% q6 O3 L4 f! q
+ {; n& {' e& p  另外一种形式的虚假大推力是某些器材通过软件提升推力,这种也属于大幅度增加失真的方式,通常只有在非HIFI类大众音频产品里才会采用。
3 m9 F3 g1 o, V+ a2 k7 P6 {2 S( ?# t) @- X1 L4 [
  从实际听感对比来说,声音响不等于推好也是可以直接验证的,比如D100驱动HD650耳机的表现*很糟糕,不仅是缺乏动态,中高频失真也比较明显,属于典型的没推好。
1 B5 J0 I+ r5 d8 ?) X
+ I- f. h* u% H. g' g3 U+ t) ]  吧 3、低音猛=声场大; C/ ^. P  j- X1 `) I. Q! C
$ ~+ B' H+ R+ Z5 k# X
  有人把低频控制力较差、量感夸张,所营造出来的空间感(类似残响、堂音的效果)与声场定位混为一谈,其实这完全是两个无关的概念:
( w& O' S. ~( m) Y7 E% k- [0 }# f* |3 e7 b' }
  A.声场定位与器材特性相关的主要是两个参数:
" u% X" ?5 e- U$ ]$ S6 i3 r& \6 h6 b' ]0 @6 s
  a、通道分离度:指标越高声场越宽,越能还原出乐队应有的阵势。
/ C& u3 C6 G2 C* Q. g( q& l; \/ H4 g0 B% [: G/ I
  b、高频解析和细节还原:这两个指标越高乐器定位感越强,人耳对低频的方位感不敏感,所以会有那些2.1音箱出来。( P! U% J( d* [; {

* y& Y3 H. e$ j  B.空间感、厅堂感涉及的却是中低频的问题,主要是低频部分。低频控制不好容易形成一些类似残响的效果:一个信号结束还带着余音的尾巴,显得有些拖拉,同时会添加一些虚假的空间感/厅堂感。
+ d1 w+ m+ M' V3 d1 W4 Q7 y3 y/ ~! M6 E  r) M. F  k# t
  有些人会说:能营造出厅堂感效果不是很好吗?但是实际上录音的时候,只要是现场录音(大多数古典乐),已经把当时音乐厅里的残响堂音之类的同步录下来了,而音响器材只要做到直接还原*能体现出现场的真实空间感。低频控制力不好实际是一种失真,夸大了空间的感觉。& ^; v& o( P  C3 n% v( f

6 ^' S: |$ C3 X' t/ t0 q  4、对音乐性和解析力的误解
9 B& W6 {' T& v/ a5 R' J; e
3 z2 u/ U; Z$ S5 a0 o  *常见的误区是把刺耳=高解析,音乐性=糊# f5 T2 |) F4 Q2 [0 z0 x+ C" ^

, z8 T( D, q, V' s  这牵涉到主观的听感,没有化的标准,而参照高品质的音频器材也可以做一个相对的标准:*重要的*是远离干、硬、刺的数码味。- `4 k8 e! j! J; p. M
4 z( J  v  A  {; h: q1 L
  什么是真正的高品质的解析力?简单的概括起来,好的解析力=丰富的细节+不刺耳,长时间聆听而不会烦躁。不少人听惯了数码味重的ipod等产品习惯把刺激生硬的高频当作高解析力,其实这是地道的失真。5 c8 }/ j, n; w  Q9 s

3 z+ Y% _( b! _! U4 p  b  什么是高品质的音乐性?既不是涂抹细节的掩盖细节的软、蒙,也不是生硬刺激的假“细节”。中频是人耳*敏感的频段,人声则是鉴别器材音乐性较好的方式,好的音乐性应该是亲切自然、细节丰富,人声与器乐拉开明显距离。不少中低端器材因为技术成本等限制无法达到真正的高保真,所以采取刻意抹掉一些细节使声音听着更柔和的方式,这种方式减少了冷硬的数码味,还是比较讨好大众的,但这种调音方式和真正的高保真还有明显差距,*主要是人声还原欠缺了情感和亲切感。
9 H# Q2 o, c; K' b  J$ z4 t 201901151402470436801.jpg
* b/ a; I2 q$ F+ g
欢迎厂家入驻,推文!免费!微信:yinpinyingyon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