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c3 Y9 Z* U$ O音频应用之管弦配器方法
1 l7 }- g2 B9 r4 m- r1 e
n, o1 E& \6 b' T$ H+ n* o H* V: g! g6 x
l 管弦乐创作首先应考虑的两个方面
3 \+ N1 k% z% D+ Z4 f) Z7 v0 C/ j5 P0 w* u7 a
在进行管弦乐编曲的时候,需要兼顾两个方面的表现:一是音乐作品本身要表现的意图;其次是用什么样的管弦技法来达到表现的目的。这两个方面都有相应的要求,在作曲的时候,需要很好地兼顾,才能获得出色的作品。 ) M1 Z, E$ e& p) y' G1 f
. W" b2 R$ j, g( z下面分别看这两个方面要达到的目的。 * g" f, M( X6 b" \% ~: N5 T& {6 Y
* U1 A7 c( X+ T+ A0 N1. 作品本身的目的。 , O; D% o8 k. _: _4 u9 q8 c
4 p( M) h4 X8 g3 n) _! e# Ka) 按照所需要表现的情绪,使用相应的风格来完成作品。 ; ?4 ?0 i; U* k; ~1 O! s
- S# k( \$ J+ G9 @7 x8 Q, V' mb) 通过各种音响的有机组合来打动听众。 ' [+ J9 h( o, z. X
# v0 r7 u" [3 ]# K
c) 作品要有引人入胜之处,而不致能使听众昏昏入睡。
4 v, q5 E4 v) `! [3 l# c/ x! p
$ b, f! W) S+ ]' X6 y) Qd) 作品应该有感情上的起伏,能够引起听众的内心共鸣。 * q4 P7 U$ _0 S9 s& v
4 _ t% m8 A9 q* A2. 通过管弦技法达到的目的。 ) e! _/ r) N# l q6 |
1 T" w! q) d3 i5 `# u& b2 e1 W# k6 R
a) 整个作品有平衡的音响,包括音量平衡、音色平衡和织体的平衡。 ( h% q, t6 ~. U' f! A G
; {4 s& W |8 d. z
b) 充分利用管弦乐队中的各种音色,使音响富于变化,为旋律、副旋律及伴奏声部指派最合适的乐器。
% ? f) t w6 e: G+ P9 V1 j& ?3 t
c) 为每个声部分配理想的乐器领域、音色及表现这种乐器的演奏技法。 " \5 u6 v; f" b
1 F! y4 P8 l9 n: p" S; Y为了达到以上这些目标,我们需要尽可能地把这两方面结合在一起来进行创作。有些因素需要在动手之前就充分考虑到,而有的因素应该在创作的过程中边创作边考虑。从作品本身应该提前规划好以下方面的内容。
8 I9 [5 L* S' g$ O( W. s) ]: ?9 c! J$ @6 F
1. 作品的风格以及要表现的情绪。 6 M/ v( ^8 ]+ ]/ ?( N/ B) e
( e' {( T. c2 L4 f2 p
2. 作品的长度以及将使用的声部数。
2 Y3 ]' E6 r3 s% v- n: @8 [6 M( p$ [3 d$ m! a
3. 编曲的目的是直接或的管弦乐队的音响效果,还是为了制作管弦乐谱。
( a( L" m( {8 y4 p8 M# k* O c" y9 o5 Y
4. 使用简单的和声还是复杂的和声。 # }2 Q$ {5 ^% G* o
$ J1 ]$ A. [% _1 i4 d从管弦乐队,可以先考虑以下内容。 $ F# Y$ v7 m0 m+ N' |
* M) {2 I1 V. H1 a% ]# v
1. 将使用多大规模的管弦乐队。 * Z# i% x" k% ]7 U
$ Y. I) B/ q$ ~2 O2 s* T, \5 X
2. 将要用到哪些乐器。
5 ^: W: @4 P5 c2 @& v
) m# C4 D6 F4 {8 M. J3. 使用哪种风格的管弦乐队编制(古典、巴洛克、浪漫主义或现代)。
% C4 A" T k9 ~6 a ?9 k) I
2 u, R/ t/ S2 S& K0 W4. 对于管弦乐队的动态、音色等相关细节的考虑。
8 t7 W" j$ B9 g- ^3 s1 K$ t. R/ L$ [+ ~
很多时候,作曲家从一些乐段开始构思,可能先构想出其中的一些元素,例如,一段旋律、一个伴奏或者一个和声进行,然后作曲家通过来回哼唱或者用键盘来弹奏这些元素,反复推敲将其发展成为较为完整的片段。也许一开始想到的内容不一定会用在作品中,甚至一些灵感一闪即逝,也有的时候苦思冥想,也不一定能够把各种灵感变成一个完整作品,只要反复酝酿,各种旋律、伴奏等会渐渐地完成,最终成为完整的作品。优秀的作曲家在创作的过程中,可以通过想象,仿佛他们就已经到听了乐队的演奏效果,其实只要通过多想多练熟能生巧,也可以达到这种境界。 4 `3 u* }. V2 i8 H
4 P& M1 a, l" `
/ _" S3 m5 E/ n$ I4 A; z* e0 W
; h# A9 z; E& Z: g( Pl 在作曲的时候用管弦的习惯去思维
( w4 q9 `- D: b! \8 o5 W5 R6 \1 x8 |
# r% I: f! x' @; M" @只要决定了创作管弦作品,就应该在创作的过程中养成用管弦技法来思维的习惯。虽然一开始在头脑中形成这种概念并不容易,但一旦成为习惯,就可以更加熟练地使用管弦这种语言与听众进行交流。这就像学习一门外语一样,初学外语的人总是习惯先将外文翻译成中文再去理解,而真正掌握一门外语之后,就不需要将外文译成中文,而是直接用外文来思考,来组词造句,并且,能够做到脱口而出。对于管弦技法,不管是真乐队演奏,还是MIDI编曲,同样也是如此。例如,在进行管弦编曲的过程中,我们要写一段旋律或一个伴奏,就应该马上想到应该用管弦乐队中的哪个乐器来表现它。通常在学习管弦乐配器之前,我们已经熟悉了其他类型的音乐形式,例如,在为流行音乐编曲的时候,我们会很自然地想到用主音吉他来演奏旋律,甚至头脑中仿佛已经听到了吉他演奏的音响,眼前浮现出吉他手演奏吉他的情景。正是这种感觉,让我们仿佛置身于舞台之上,从而产生创作的冲动,那么,在创作管弦乐曲的时候,也要有这种感觉,在想到一条旋律的时候,应该想到管弦乐队中的某件乐器(例如小提琴)正在奏响,眼前也应该浮现出演奏家正在演奏的情景。这样,我们创作出来的作品就可以把管弦乐队的风格发挥地淋漓尽致。 # r3 h7 ^/ d% z9 _) u2 p* I7 N( V+ w0 i5 z
7 w/ @. M: A6 b: a; X
在作曲的过程中,对于重要的乐曲元素应该反复推敲,不要急于求成。作曲大师们即使在构想一条简单旋律的时候,都会花费数小时乃至数天的时间反复揣摩,去尝试用不同的调、不同的乐器来奏响它,尝试不同的伴奏风格、不同的速度,或者是把主旋律做成各种不同的变奏,再尝试添加各种不同的副旋律。通过这种反复提炼的过程,最后留下的必然是创作的精品。
8 l7 F5 t# m8 N. w7 d; Y% t: a
y7 m4 H- O6 i/ x* T- }在使用MIDI设备进行管弦乐创作的时候,建议大家不要急于在键盘上进行弹奏,应该尽量地在头脑中把一切都考虑好,须知人的思维是无限的,如果让有限的MIDI设备来影响到我们无限的创作性思维,就难以出现突破。但很多编曲者已经习惯于通过电脑音乐系统来记录自己的灵感,这种做法跟刚才提到的创作性思维并不矛盾,因为如果一切都已在头脑中考虑成熟的话,终究是要通过MIDI设备来进行制作的。
' L. c6 O, x0 |: ^# g/ u# V/ h
3 ~$ g4 g! [0 U/ b很多时候,我们的头脑中会有各种创作的想法,例如,根据主旋律写出各种不同的变奏,然后把这些变奏,通过选择、组合等方式来搭建作品,其实这就是作曲的常用方法——用音乐的手段把各种灵感搭建成一个完整的作品。
' ^0 c* E8 P1 p+ Q1 y" O7 M8 `8 ^. s G4 i7 c; ^# s" K# m% _- }4 |3 \4 n
有了足够的旋律、伴奏、和声等音乐的元素后,下一步就是运用一定的结构把它们组成一个作品,尤其是开头、中间和结尾。好的音乐作品就像一幢出色的建筑,具有良好的结构,对于听众来说,良好的结构就像一条线索,带着听众去感受乐曲所表达的感情。好的线索就像是密林中的向导,听众就好比密林中的游客,向导领着游客在蜿蜒起伏的群山中,忽快忽慢,忽左忽右,穿过树林,绕过瀑布,去欣赏不同的景色。不管是几十秒的小作品,还是半小时的大作品,都应该有着良好的结构。作品中各种不同的乐器、音色、伴奏风格、主旋律和副旋律、基本风格和变奏风格,应在有机地组织下展现出丰富的层次和内涵,把听众带入到美妙的境界。
7 a# C. H$ N2 g3 S, g
1 n N( |: R' p' g9 v. P6 P. X在经历过这样一个创作过程后,我们已经对作品的整体效果做到胸有成竹,同时在细节上做了一些推敲,大致确认了哪些声部用什么乐器来演奏,大概通过什么样的风格来进行伴奏,这个时候,即可写下乐谱,或者将音符输入电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