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提到广西柳州,不得不说导演张继钢为柳州创作的《白莲》《八桂大歌》《侗》三部曲。过去20年间,这3部作品引领柳州舞台艺术走向一个又一个辉煌,但最初《白莲》的惊艳却一直让人怀念。11月21日、22日,新版民族歌舞剧《白莲》在柳州市文化艺术中心绽放,再次向观众呈现20年前那个凄美动人的故事。
- H/ k) V* Y9 w% O: s
1 R1 B: n* t, V, t$ a 《白莲》讲述了热爱唱歌的柳州女青年白莲渴望自由和爱情,敢于冲破落后愚昧的封建思想,为救乡亲百姓,最后不惜与爱人共赴火海。流光溢彩的舞台上,演绎的不单是一段唯美的爱情,同时也是柳州绚丽的民族风情。柳州山歌、苗族银落舞、铜鼓舞描绘了一幅让人沉醉的民族风情画卷。& e3 A% G- D) d/ M3 z9 W9 q e
+ g' d- G9 x# g h
《白莲》创作于1998年,是张继钢“柳州经典三部曲”的开山之作。张继钢在新版《白莲》首演仪式上回忆:“20年前,我应邀来到柳州,第一次到广西,看到美丽的山水风光和丰富的民族风情,于是有了有歌、有舞、有故事的《白莲》。”《白莲》于1998年12月首演,迄今累计演出756场,先后获得文华新剧目奖、白玉兰奖、中国曹禺戏剧奖等多项大奖。20年过去,剧中的很多片段如《银落舞》《柳州姑娘爱梳头》等依旧活跃在各种文艺舞台上,成为广西民族文化的代表性名片。20年后,张继钢率主创团队经过数月修改和重新编排,脱胎换骨的新版《白莲》重现舞台。
: I6 Y& ~% [3 l4 ^ y1 P# n4 c8 ^" m( w: w5 Y
“什么尖尖尖尖尖上天;什么尖尖尖尖水中生……”剧中的这段《盘歌》取材于长期流传于广西的传统山歌,广西群众对其耳熟能详,只要音乐响起,都能让人情不自禁跟着哼唱。
. j# y+ {# g0 @% ^* @4 m" W$ B( G* j/ Y& t; X' f& P
“旧版《白莲》的剧本和音乐优于舞蹈和服装。过去的舞蹈太具象、太真实而缺乏浪漫。”对于重启《白莲》的初衷,张继钢表示囿于当时的审美眼光和创作能力,《白莲》尚留遗憾。“它是一部经典也是一块璞玉,应该让它与时俱进重新绽放。”张继钢说。为此,《白莲》原班人马再聚柳州对全剧进行再创作,力求戏剧性更集中、人物性格更突出、舞蹈更好看、画面更感人。" i# z* b, w' |0 M% u
4 R- H* I. l' b/ k “新版《白莲》不是重排,而是再创作。”按照张继钢的构思,《白莲》首先从“民族音乐剧”改成“民族歌舞剧”,让艺术形式更准确。其次,整个剧目是在苗族银落舞、侗族梳头舞、壮族羽人舞、瑶族铜鼓舞等舞蹈基础上加工而成,舞蹈成为全剧“动刀”最多的地方,几乎全部推翻重新编排,新的舞蹈更加鲜明流畅、凸显民族性。剧目的舞美、服装、道具也都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动。
0 D& Y0 B( f/ a7 m* P' U8 a) P- e2 Y
另一方面,主创团队保留了原剧的剧情脉络和音乐,仅对台词做微调。“‘人说黄莲苦十分,我说你比黄莲苦更多,我俩结伴天堂去,让妹再疼哥。’唱到这里,男女主角双双跳进火海。观众听到这里都会掉眼泪。”在编剧符又仁看来,尽管相隔20年,但剧本所表现的情感依然经得起时间考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