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开幕运营十周年即将到来之际,近期国家大剧院的演出也迎来了一个新的高潮。2017舞蹈节上,堪称当代芭蕾领军力量的荷兰舞蹈剧场一团时隔三年再度来到北京,与此同时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也已飞抵美国芝加哥,于当地时间10月28日20时开启了为期半个月的美国巡演。既要“引进来”,更得“走出去”,来去之间,彰显的不仅是国家大剧院走在国际前沿的艺术水准,更是新时代的文化自信。
2 {5 [% l3 ]2 A) P' e- }9 A( Y4 T8 i9 ^+ ?% z1 _
走进北京 荷兰当代芭蕾诠释《易经》智慧
% @; @+ d* H( {- P$ Q, f% Y
$ z% |3 z% v- K& D0 B& P/ y 伴随着巴赫的音乐,一扇巨大的白色“墙壁”在场中顺时针转动,每转一周,便会有一个舞者“凭空”出现在封闭的“白匣子”里,不少观众都是头一次在芭蕾舞台上看到“大变活人”,忍不住睁大眼睛一探究竟。墙的这一边是黑衣的舞者,另一边,几名身穿白色紧身衣的舞者似乎在极力挣扎着阻止墙面的转动,最终黑与白在不羁与严谨中达到了平衡,不免让许多人因此想起了旋转着的八卦阴阳两极。其实,这样的猜想和理解是完全正确的,《易经》中“变易”、“易简”、“不易”的哲思,正是编舞保罗-莱特富特和索尔-莱昂想要传达给观众的。这部名为《藏身之处》的作品是荷兰舞蹈剧场(简称NDT)一团时隔三年后带给中国观众的见面礼。5 ^; X, c) g8 ?$ X% a) l" B, \
* k3 D5 _5 L( P5 s3 W I5 [ “《藏身之处》的灵感来自《易经》,我对道教非常感兴趣,《易经》给了我非常多的灵感。我们运用黑白两种颜色体现《易经》中的阴阳,并通过寂静来表达世界上发生的一切,这种境界就是‘此时无声胜有声’”,在几天前的对谈活动上,索尔-莱昂分享了自己关于《藏身之处》的灵感构思,简单的话语却道尽了NDT赋予芭蕾舞的深刻见解和使命。4 e# {6 s5 m$ R, I
& t7 \" `& _; u: b+ C, Y. k( \) v
NDT创立于1959年,1977年它迎来了自己的灵魂人物、艺术总监依日-基利安,自此,NDT稳坐世界当代芭蕾的头把交椅长达40年。基利安将古典芭蕾舞者的身体条件、现代舞的思维观念融会贯通,为芭蕾开辟出了一条崭新的道路,业界因此将他开始独立执掌NDT的1977年看作“当代芭蕾”的起始时间。2008年,保罗-莱特富特接任NDT艺术总监,索尔-莱昂于次年成为艺术顾问,在这对“夫妻档”的手中,NDT走向了发展的新纪元。 X1 \6 i8 }5 X
6 Z- v& O: i/ u4 X4 l+ S* z: a
在“古典”与“当代”的界定上,NDT始终有着自己的准绳。尽管鲜少在表演中立起足尖,NDT却从未忽视对演员们的古典芭蕾训练。在索尔-莱昂看来,古典芭蕾是舞蹈强劲的根基,现当代芭蕾则是树上的果实,“如果没有基础,又如何来谈论跳舞呢?”与此同时,NDT始终坚持探索芭蕾在“古典”之外的更多可能性。“舞蹈的发展将终结在古典芭蕾时代是不对的。”保罗-莱特富特说,“我和索尔都是不相信规则的人,舞蹈就是我们工具。我们希望能让全世界的人都知道自己的想法,但要找到这种途径不是很容易。”
K v6 T5 h- t0 M8 L% @3 T
7 h; R" v4 w- t1 G 今晚,NDT将继续登台国家大剧院。除了《藏身之处》和《心之所往》,《按下快门》和《盲目的爱》两部作品也将与观众见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