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楼主 |
发表于 2017-11-14 21:18:12
|
只看该作者
6. 预延时和干/湿平衡
想得到出众的混响之声,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就是预延时(Pre-delay)的设置。预延时是混响声场出现前的时间。当干信号在混音中位置靠前时,预延时越长,混响就越有深度。较短的预延时设置会让“湿”混响更贴近干信号,而干/湿平衡则决定了初始干信号的位置。
想设定好预延时,可以将它与你所设定的空间大小进行比对。0-10毫秒用于一般卧室大小的较小空间,10-20毫秒用于中型空间,大于20毫秒则用于诸如大厅或教堂之类的大型空间。别忘了,这些设置还和歌曲的拍速、节奏和声音密度相关联,因此预延时的调整最好是针对混音整体进行,而不是单独操作。
7. 扩散, 密度, 衰减
扩散(Diffusion)和密度(Density)两个词描述的是混响声场的同一个方面:在特定时间段内的反射数量。反射越多,混响声场就越密,或者说越发扩散。密集的混响可以让薄弱且缺乏生气的声音更丰满,而低密度的设定则更适合更大更开放的混响声音。
衰减(Damping)是在不同频率上控制混响时间的方式。总体而言,高频混响能量衰减更快,除非房间中的反射表面是瓷面或石面之类非常坚硬的材料。
衰减和扩散同时设置是很普遍的操作方法,二者可以一起为混响的声音特质塑形。比如,一个很短的房间混响配合高密度设置和高频衰减,可以令声音发薄的军鼓或人声变得丰满起来。相反,通过调整衰减以获得更少低频混响时间和更多高频混响时间,则可以给暗淡的军鼓或人声增添表现力。
8. 混响整体把控
给单轨添加完美混响是一回事,给混音整体赋予混响效果就又是另一回事了。我们都经历过这种艰难抉择。不过,通过有策略的混音计划,大多数这类难题还是能够轻松攻克的。
策略1: 混响类型差异化。通常可以先给主唱人声设定一种混响。如果你给人声用了大厅混响,就不要在混音的其它声音中再用大厅混响了。这样,主唱人声的混响就是独一无二的。给Solo艺人混音时,想让人声靠前居中,这种做法相当常见。
策略2: 使用单一混响类型。如果你想制造出效果很浓的混音来达到“现场感”或者只是追求创意性,给全部声音添加同一类混响,能够构建出单一空间,避免声场中的声音信息发生冲突。然而,与其给所有乐器加入同一种混响插件,你还可以在相同基础参数设定的前提下,在不同乐器所在的不同总线上进行多种实操试验,这样就能根据每条总线的具体需求设定具体参数。
策略3: 高效地设置混响。节奏性乐器使用很紧凑的混响设定,这是个很好的混响起步点。单声道混响在吉他上很奏效,有时候Slap延时可能比大混响更有效果。在混响时间设定上,最好尽可能地短。这种高效方法对你简洁有力的混音制作大有裨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