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楼主 |
发表于 2017-5-6 16:29:00
|
只看该作者
中国的“乐舞”何在?
G$ M- K& {0 b9 j( j8 m+ M& Q" s! B2 W$ i4 P/ X/ l( ]
中国是认知、实践“乐舞”最早的国家,史料显示(约)五千年的黄帝时代已演绎了“乐舞”。至周代已承传了六部大型“乐舞”,即《云门》、《大咸》、《大韶》、《大夏》、《大濩》和《大武》。其时的“乐舞”大多为祭祀乐舞,至隋唐一方面“乐舞”逐渐艺术化和人性化,同时注重吸纳外域、外族的音乐艺术而为《九部乐》(舞)和“十部乐”(舞),且周之“小舞”影响广泛,流播民间。如满族的“祭祀乐舞”,彝族的“铜鼓乐舞”,藏族的“羌姆乐舞”以及哈尼族的“罗作”,土家族的“摆手歌”,维吾尔族的“赛乃姆”,江西的“大堂花鼓”等等均是歌、乐、舞三位一体的艺术形式——乐舞。5 U0 U7 `! ]) Z2 F
4 ?/ X3 }2 a& B# e1 c( a8 f& D
新中国成立后,乐舞式微,但也不是一无所有。古典制式的乐舞(左手执龠,右手秉翟)仅见于曲阜的“祭孔乐舞”。此外“仿唐乐舞”、“编钟乐舞”、“敦煌乐舞探索”等相继问世。不称“乐舞”的有: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革命之歌》和《复兴之路》。最近的例子是2016年8月在北京举办的某文艺会演,一份节目单中称,“是一种集歌、舞、乐、诗文学于一体的大型综合古典音乐艺术形式”。明明是“三位”一体艺术形式不称“乐舞”而称其他,是不知道中国有“乐舞”一称,还是另有他意,就不得而知了。请不要轻视我们本土的艺术形式——中华乐舞!
2 H, ~( Q4 }4 m t, j8 u: W8 `% {3 [4 l* s6 b- O
简言之:中国音乐艺术的兴盛,眼睛不能仅仅盯着“泊来”的艺术形式,更应该多多关注本土、自主的音乐艺术形式——乐舞。1.它(至少)有五千年的历史,且由祭祀而渐艺术化、人性化。2.“中华乐舞”对本土的其他艺术形式(戏曲、歌舞等)有着深远而重大的影响。3.“中华乐舞”适应了中华人欣赏艺术的“视听”相结合的习俗。4.“中华乐舞”是一种可塑性很强的艺术形式,远古、现代和大事小情均可入“乐”。5.“中华乐舞”是一种民众喜闻乐见,老少皆宜和雅俗共赏的艺术形式。悠悠乐舞,华人心结,大道不泯,复兴可待。
; c4 z O6 J3 z) _7 t' `) L9 k" ?% I7 g/ Z8 O" w0 ?5 X
中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各民族均有自己独特的音舞艺术,是构成特色鲜明且各具特色乐舞的雄厚基础。以乐舞为载体,以各民族音舞为主调,创造出几十台色彩缤纷,多姿多彩的乐舞,“中华乐舞”艺术定会以自主的精神,展现中华乐舞的风彩,从而走向世界,风靡全球。
8 t+ i) x' W' Z) Y
3 Z# E# c) F* X. U" E, m. S,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