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 h" D7 X& K9 H 三、关于音乐教育的地位。从该书可以看出,没有一个国家的音乐教育地位是令该国作者满意的。英国学者说其地位“几乎总是模棱两可的”;法国学者也讲现在的音乐教育被归入艺术教育框架,他们还在找“复兴之路”;德国学者困惑到“现在的政府可以通过私人投入来逐步实施责任移交(也就是不拨款了)”,音乐教育将受到什么影响他们还在“拭目以待”;西班牙学者也哀叹音乐教育“再一次处于有名无实的境况”;澳大利亚学者无赖到,在艺术课程的统领下“音乐课就是可教可不教”的;南非学者直截了当地断言“音乐教育的未来还是不确定的”。其实,在这方面,郭声健曾根据其2007年赴美访学一年的体验告诉我们,美国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地位也不乐观。既然都不如意,我们国家的不如意说明也是世界性问题,不是中国特有。按照郭声健的报道(2012),美国教师们还羡慕我们呢!. h7 i# c" Q4 J. K
5 Z9 U! h& n% B, h, @7 {) Q z
四、关于音乐教师的境况。当我读到该书英国学者说,他们历史上曾经实行过“按成绩拨款”的政策,即“用口耳相传法教唱歌只会得到每个学生每年6便士的薪金,而通过乐谱教就可以得到1个先令”,加拿大要求“在使用首调唱名法时给出说明,否则将被扣罚款10美元薪金”,我顿时感到我们的幸运。当你读到日本学者在“目前的音乐教育”一节说,日本“小学音乐教师在音乐表演和教学法方面接受的培训都不够,学校普通教师在课堂上教授音乐,只有少数地方政府聘用专业人士来教授音乐。这些普通教师在他们进入大学时具有很少的音乐背景……因此常常只能是在课堂上播放CD”。我相信,你会跟我一样疑惑到:“这是发达国家应该具有的状况吗?”德国学者也说“小学音乐教师大约80%的音乐课由非专业教师所教”。爱尔兰学者也谈到该国“让其他科任教师教小学音乐”。阿根廷也是这样。澳大利亚“学校音乐教师的岗位大多被其他科目的专业教师占满了”。 ; e' B6 |& Z, Q# p 6 T O) @. K+ a# L 看到这些,我相信,大家对我国的音乐教育状况至少不会再因过于焦虑而坐立不安了。相反,说不定还能获得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