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楼主 |
发表于 2017-4-28 17:02:49
|
只看该作者
综合素质培养是关键
首届马耳他国际提琴制作比赛铜奖获得者之一,中央音乐学院提琴制作中心教研室主任赵祎从学习制琴,到如今成为一名提琴制作专业教师已有17年了。“学生学习制作技巧不难,真正的难点在于如何深入了解提琴文化,抓住提琴的特征与风格。”他表示,只有了解更多有关提琴的文化知识,才能在制作提琴时抓住精髓,这是学生阶段,尤其是本科阶段学习的关键。“工艺好掌握,但眼界和思想对一个制琴师来说至关重要。”
记者了解,中央音乐学院提琴制作中心的学生在附中阶段要制作完成3件乐器,本科阶段要完成7件,研究生阶段要完成小中大整套共4件乐器。另外,学生还要学习提琴制作工艺学、提琴修复、音乐声学、提琴制图、弦乐器史、木材学等课程,参加多种实践交流活动,加强对提琴文化的了解,这与提琴作坊带徒弟大不相同。“作坊学徒往往是照着模具做琴,缺乏强大的理论支持,即便制作的琴外形一样,演奏效果也会有很大不同。”他说。
郑荃表示,提琴制作是一个交叉学科,对制琴人的素质要求非常高。“制琴人要懂琴的声音,会演奏,还要有美术基础,对材料学、声学、力学等自然科学有一定了解。”他告诉记者,获奖只是对年轻人专业水平的一种认可,真正能在行业里立足,甚至成为一流的制琴师,至少需要二三十年的时间。
行业规范有待加强
郑荃告诉记者,学习提琴制作需要累积经验。例如德国提琴学校的学生,4年学习毕业后必须到大师工作室工作5年,期间不仅要学做琴、修琴,还要学习税法、经营等管理学课程,为将来独立经营打下基础。之后还需回到原来的学校参加考试,学校会给考试合格的学生颁发工作许可证,学生才有独立开业的资格,受当地的行业协会管理,但9年时间在行业内仍是入门级别。而中国目前在提琴制作方面还没有官方的资格认证。
“目前在中国,低、中端提琴占市场的70%,高端提琴相对较少。”郑荃告诉记者,提琴制作行业不需要复杂的设备、巨大的投资和工作场地,主要看制琴人的技术和名望,提琴制作工作室是行业发展的基本单元。“然而,全国的提琴制作工作室不超过10个,有的工作室不对外招收学生,无法给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践机会。”他表示,只有成立一定数量的工作室,年轻人才会有较好的学习实践氛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