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楼主 |
发表于 2016-10-21 07:41:38
|
只看该作者
二.系统结构
鉴于我台目前的机构和人员状态,设置6个不同功能的工作站,再配置2个大容量的文件服务器。其中,播出工作站4台,设置在直播机房;录制工作站6台,分别设在录音制作室,其中的1台单独作为新闻语言录音用,4台作节目复制、合成用;广告编排、节目审听和系统管理工作站1台,设置在中控机房。主备服务器同时也设置在中控室,方便技术部门的维护和各制作站文件的读取。各制作机房距离中控不超过20米,每个工作站都能直接与交换机相连,不需要设置二级交换机。
根据上述要求,结合我台的实际情况,技术部门对整个工作流程和职能设置进行了详细的规划和定位,将原有的系统进行较大的变动,许多功能进行了合并,流程也作了相应调整。我台采用了分布式自动化播出系统,分布式结构中的录音单元和播放单元是放置在各自的工作站内的,而录音工作站、播放工作站之间音频文件通过网络服务器进行交换,它们均通过计算机网络连线与服务器相连。这种结构方式的特点是,开放性和扩展性较好,布线不太繁琐,而且放置比较灵活。
三.应急方案
为确保安全播出,我们作了以下的应急措施:(1)为确保工作的万无一失,在网络中采用双服务器架构,这样,当任何一台服务器出现故障时,不至于出现节目停播现象。(2)有本地和网络两种播出状态。⑶每个频道的播出工作站分别交换机相连。⑷为确保系统不受外来病毒的入侵,工作站一律不配置软驱和光驱,同时把各机房工作站的USB端口封掉,只保留中控机房一个USB端口,以保证系统的安全稳定。⑸中控机房设有双路立体声节目电平监测、显示、报警提示系统,当信号出现异常时,技术人员能第一时间查找故障的原因。(6)保持与软件公司的紧密联系,以便及时获得疑难故障的解决和最新软件的升级。
四.使用情况
我台音频工作站网络系统改建投入使用后,改变了电台过去由于软件不成熟导致的漏播和错播现象,效率明显提高。同时该系统的使用极大地简化了节目制作,由原来制好一期成品节目需要反复合成制作,而变成只把你的节目源片段按你要求的次序排序,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对于广告的播出管理更合理化,新系统避免了人为私自加播广告的可能,同时还能对当天播出的广告进行统计打印,使其一目了然。
五.结论
系统建成后,电台借此契机,对全台人员和节目水平都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同时,新系统的采用客观上使电台节目更加科学和严格,避免了过去许多人为的因素,系统“无情”的严格要求,规范了节目制作、播出程序,强化了相关人员的敬业心和责任感,有关管理办法和考核更容易落到实处,整个电台的工作作风发生了明显改变。在我台资金有限的情况下,通过最少的投入,进行了最合理的配置。通过近几个月的使用,系统运行稳定,未出现任何故障。该系统极大地提高了我台节目制作水平,改善了我台节目播出质量,提高了电台节目的收听率,获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