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楼主 |
发表于 2016-10-21 07:32:45
|
只看该作者
声音是时空的艺术。它看不见摸不着,产生于时空,消逝于时空。我们只能通过耳朵去感知,通过心灵去体会。长久以来,研究者们对于声音的时间特性的探索颇费心力,这方面主要是对音乐的研究,因为音乐的律动性是声音时间特性的最好体现。但是随着影视制作行业和新兴学科声音景观文化的发展,声音的空间特性在理论研究领域的地位越来越重要。理论界对于声音的空间属性尚未形成系统的认识。+ z3 k9 y: j- [
6 h9 L0 d1 I* l! Y% E8 U 空间,是一个视觉的概念。画面可以轻而易举地表现空间,但声音塑造空间本身就具有一定的难度。让听觉感知空间,需要把握人的听觉的特性,更需要用美学思想来进行艺术地创造与提炼。人的听觉与视觉不同,视线所到之处一切影像尽收眼底,但同时视线有角度的局限。而听觉系统能对所处空间形成360°的感知,同时听觉也可以根据主观意愿选择性地去屏蔽一些信息。如:人耳的“鸡尾酒会效应”,在一个嘈杂的环境,人耳可以只关注一种信息。因此在空间构建的美学体系中,声音的空间塑造与画面有很大的不同。画面将遵循色、光、角度等美学思想,而声音依靠自身去寻找另外一种美学价值的建构体系。
$ o, t- ^; O$ \8 m8 J% g
8 c8 f7 _* b, |* D, \8 m/ u “美”是我们对真实生活的提炼,艺术的美反映了生活的精华,也是我们对精神生活的终极追求。只有形成美的事物,才具有艺术欣赏的价值,才能提升人的精神生活质量。声音所创造出来的空间之美能与画面表现出来的美一样,令人心旷神怡,激动不已。声音从空间物理属性的真实构建出艺术层面的“空间之美”,首先需要认识声音的空间本质,然后探讨如何让美学思想融入声音的空间构建之中,让人们感知空间构建之美。( f# H. f6 Y% Y/ T, N$ f" [
3 {$ r. G3 ?7 L8 Y
近些年来影视剧的制作理念和制作技术飞速发展,很多传统的创作理念应该被摒弃,需要对声音创作建构符合现代审美要求的美学指导体系。目前逐渐受到关注的新兴学科声音景观文化研究正是利用声音的空间特性进行景观再造。声音的空间构建意义在这两个领域能有极大的发挥,因此声音空间构建美学思想的形成在这些领域具有重大的意义。/ h5 W1 T4 m c d1 U
' b$ o0 b" Q" |! c
一.声音的空间特性及其美学思想的运用领域
; C8 Q |# M4 L) Q$ [, f5 G! Z6 S c! u0 N4 W
声音的空间特性源于声音产生的本质。《礼记·乐记》曰:“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声音通过物体的振动引起空气的运动,产生声波在空气中传播,形成了声场。声场携带了物体处于何种空间与何种环境的信息。人耳正是通过这些信息来判断声音的空间特性。$ _ O9 l$ l: k9 B. I) A9 t6 ]* p+ J
: I/ H4 z$ M: c+ {7 V
声音的空间特性理论在构建上主要分为两个部分理解:一是空间感;二是环境感。两者都属于声音的空间属性。7 d& d1 b- x0 z# j: R, T
& Z4 j8 c% w1 Q9 q @
声波在声场中传播,附带所处空间的声学信息便是声音的空间感。空间感同时也是对声源(发声物体)所处空间的判断。从声学特性上分析,声音在声场中传播会形成好几个部分,分别为:直达声、早期反射声和混响声,传播过程中又具有初始延时,混响延时和混响时间等时间特性。这些元素决定了声音的空间感。主要表现为:声音距离人的远近以及所处空间的大小。例如:混响比例大,说明所处空间反射条件比较好,空间比较开阔;直达声与混响声的比例大,说明人耳距离声源非常近,反之,则很远。+ R* `. K0 Q* \7 r: m, `
. h5 q9 v+ P7 Y! ]/ Y& F4 A% n
声音空间特性的另一主要部分则为:环境感,表现为声源所处空间的环境信息。环境信息一般较为丰富和复杂,涉及历史、人文地理等方面。3 J% W: c) Z! z& u1 n$ E
' R5 x5 v- T0 n/ y
除此之外声音的空间特性还包括声音的运动感和方向感。运动感即声音的音量与音调的变化反映出来的空间的位移;方向感是对声音来源的方向和所处位置的判断。这些元素在声音的空间构建中同样必不可少。
( R2 D# \6 O- w9 V
8 C$ h f6 V+ W: ~4 |0 z 在影视作品制作中,声音的空间特性运用主要是声音设计与声音制作两大部分,尤其是对音响环境的营造,如某一场景的背景声音环境或者某一个时代的声音环境等等。声音的空间构建在不同类型的影片中有不同的美学要求与美学表现形态,如武侠动作片、战争题材片、情感喜剧片、科幻片等,适合采用不同的声音空间美学特征。尽管如此,但总体的美学思想要求仍是:来源生活,艺术提炼,愉悦心灵。. L# b: O' G( ^# I" Y! d( D
2 I/ ^; b& G# r$ K1 J# I 声音景观文化是20世纪60年代末和70年代初由加拿大的科学家R. Murray Schafer教授提出与倡导的课题,它研究我们目前生存的声音生态环境甚至是从前的已经消失了的声音景观。在世界上,日本和加拿大的声音景观研究走在前沿,而在我国发展较晚处于刚起步的阶段。尽管如此,声音景观已经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如:打造安逸舒服的音响环境是现代城市建设和治理的重要目标之一;研究各种声音对人的生理产生的具体影响等等。声音在录音机未出现之前无法被记录,因此久远时代的声音已经无法听到,我们只能从一些文学剧本、历史记载中找到痕迹,如何从声音景观的角度去还原历史上这些曾经存在的声音对我们的现代生活很有意义,也颇有趣味。目前国内已有学者对中国的经典名著《红楼梦》进行了声音景观的研究,主要是从小说中的人物笑的次数多少、程度研究人物命运的变化。这种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非常具有创新性。在声音景观的研究过程中,尤其注重美学思想的运用,完全用声音研究世界,强调声音美对人们的意义。/ L/ `6 d5 u) g' x! P
5 s7 {! z9 j+ [- {: n! f' m
影视声音创作和声音景观研究两个领域的声音空间特性研究的美学思想可以相互借鉴和指导,声音景观的某些研究成果对于影视声音工作者有很大的帮助和启发。
: i! o3 D+ J5 h9 V; K
5 R7 ^- u9 z3 t; e! E 二.美学思想在声音空间构建中的运用4 O! c+ s+ V" ?! q# W
! A' c9 V& d. n+ u, r 美学思想融入声音的空间构建,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由浅入深,但在运用中并没有好坏高低之分,最合适的才是最好的。
* |* C( f6 Q: ^, s$ o% q& p( n3 {
1 u, t' S5 g% G3 d" R: c5 [0 M! Z 1. 第一层次——还原真实 A* I, h% O- H/ H
# U# F, J e, ?- E$ e 人耳对于空间的判断来自于人们日常生活的经验积累。将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听到的声音放到声音的空间构建体系中能让人们达到心理共识,迅速回到日常生活中的某个场景空间中去。这便是所谓的“闻声见景,听声见形”,属于日常生活中声音真实性方面的美化处理手法。
' u0 ^ \! q; M7 |, r
. C3 \% I7 N5 [8 u) T 由于影视作品是视听相结合的。画面在剪辑制作手法上分为叙事蒙太奇和表现蒙太奇,因此声音也不例外。在叙事蒙太奇中,声音体现的是真实对应的手法。在美学思想上也是体现声音真实之美。画面空间中表现出多少声音元素,声音在空间构建中也是真实还原符合客观影像的空间,场景改变空间也改变,例如:当从乡村场景转换为城市场景时,声音在空间特性上也要从安静的乡村声音环境(声音元素如鸡鸣狗吠)转换为喧闹的城市声音环境(声音元素如车水马龙)。
, \' p/ ^% \7 E( _
L; Q2 z! s" n 声音景观在进行历史声音还原时也是尽量体现出真实,历史声音的真实性已经无从考究,只能从尊重生活、提炼生活、依靠生活经验的美学观念出发对声音环境进行重塑。如清代张潮编选的笔记小说《虞初新志》有一篇关于口技表演的文章,将口技表演艺术家的表演用文字描绘得惟妙惟肖,酣畅淋漓。用现代的口技模拟出当时的表演情景,还原当时的艺术氛围,需要加入现代人们对于口技声音之美的理解。因为艺术的真实总是高于生活的真实。
. Z: u, Q1 `0 o1 U) N( `( A1 a
; y7 A) I3 c) R) i! i, z0 N* ~0 o 2. 第二层次——提炼典型7 b0 S7 M% ?# I1 K4 P
! _. |, h4 P3 M$ ]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并不是把所有的声音都认定为美。很多时候声音被听到,但并没有被察觉。对于一个空间同一时刻来说,空间的声音元素往往是多样的,而人耳会对一种比较有代表性的声音元素印象深刻。声音的空间构建可以借助这种典型性声音来完成。
; T9 K R) E8 {
1 @9 B, ?) q" ? 影视作品典型声音运用——低音,当低音在影视作品某一场景中出现时往往暗示着恐怖、不安、威胁、压抑、阴暗、紧张的空间环境。如:电影《贫民窟的百万富翁》从一开始就加入了低音元素,并让其与音乐和各种音响效果混合在一起,完成影片开头剧情的基调奠定,暗示着一种不安的情绪,让这种不安的情绪埋藏在剧情中。每当影片进入到紧张点的时候,低频的声音元素会再次出现,这种创作手法对不安的声音空间构建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该片获得了2008年奥斯卡的最佳声音剪辑大奖。
9 o4 j& d3 n- r$ T0 l* K, o2 m- j* _
在声音景观研究过程中,会针对某一个地域或者某一场景最有特点的声音进行探索,并用这种典型性的声音进行空间场景的塑造。“以点概全”是美学思想的另一种运用方式。例如:北京最具代表性的声音是早晨的鸽哨,胡同的吆喝;上海最具代表的声音为黄浦江上的轮船汽笛声;日本最具代表的声音是电车到站的铃声。这些独一无二的声音使用起来非常有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