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若想把喉咙完全打开,必须首先搞清楚用力的部位和感觉.在歌唱时如果能将喉咙完全打开,那么歌者自身的感觉应该是喉咙即有 向外扩张,又有使喉结向下的力量.贝基先生说:“正确地打开喉咙是感到颈部往四周扩张.”“要感到喉咙的的两侧的肌肉发酸,在促使喉结往下放,这才是对 的.”为了说明这个问题,贝基先生在课堂上常常做这样的手势,就是将两只手自两肩像推开两堵墙一样向外推,以示说明这种力量的方向和感觉.……
1 \( U; R; }7 [' ^0 ?为了找到打开喉咙的感觉和用力的部位,贝基先生在讲学中用了很多具体手段,这些手段都是比较容易体会的,而且也都是卓有成效的.歌者在练习时可以选择其中一种或几种,用多种手段去体会. 4 i2 i7 e' i! Q" Y
1.打哈欠是体会打开喉咙的最简单的途径.……“有种办法能把喉咙打开,当你困了,一面讲话一面打哈欠,这时喉咙就打开了.”……“要防止打哈欠打得太过头了,那样会使声音太靠后.”
% r y# Z ]; J) i- m0 P$ _9 L2.找到胸部的支点有利于打开喉咙.……“唱歌时声音是从咳的地方发出来的.”……“声音是从两锁骨中间那里发出来的,声音要深”,“声音是从喉咙最底部发出来的.”…… . P( h- J# o( |" H% w) N
3.模仿嗓子宽的人歌唱有助于打开喉咙.……“模仿嗓子宽的人去唱,不要模仿那人的音色,主要模仿他的技术.做为技术无论对哪一个声部都是同一的要求.” ! `) t- }& M( M7 H1 G% W) x
4.不张大嘴唱歌可以迫使喉咙打开. ! z8 @2 u( J0 A ?
5.大笑和哭也有助于打开喉咙. 0 P V) C- W' V% q
6.向后仰头常可以找到打开喉咙的感觉. $ r8 `9 U3 E! P/ F T0 y1 x1 @
以上我介绍的是贝基先生在讲学中经常采用的一些打开喉咙的手段,歌者可以针对自己存在的问题,有选择地灵活运用.除此之外,我个人还有这样的体会:当喉咙 完全打开时,在歌唱时会感到头部有一种向前和向上顶的力量,即在某种程度上有梗脖子的感觉.美国著名男中音歌唱家舍瑞尔·米尔恩斯在谈到纠正某些歌者在歌 唱中头和下巴的状态不够自然时,主张将双手十指交叉,放在头部的后上方,在歌唱时轻轻用力向前搬,而头部又轻轻向后仰,这时头和下巴便处于歌唱时的状 态.……
5 y5 S% m$ w3 _7 U/ c2 c还有一种感觉我认为是非常重要的,就是当喉咙完全打开时,歌者在歌唱时会感到喉咙似乎不复存在了,只有气息的支持和响亮的面罩共鸣是歌者能明显感觉得到 的.用贝基的话来说就是“歌唱时只有横膈膜和面罩发生接触”.就是说,完全打开的喉咙似乎是一个畅通无阻的通道,声音在这里不会受阻,而是送进了上面的面 罩,这虽然是一种感觉和想象,但似乎也是客观存在的事实.这种感觉是世界上许多著名歌唱家都认可,并非常强调的,所以歌者一定要努力寻求这种感觉,只有这 样喉咙才是完全打开的. + j' o+ V. N4 X
——田玉斌《谈美声歌唱艺术》第71页—80页
4 l' V. w! E* \! ?4 h& g/ y( k如何寻找面罩共鸣
- t% r! d8 Z; B我认为面罩共鸣实际上是打开鼻咽腔的产物.就是说,当歌者的声音获得了充分的面罩共鸣时,他(她)的鼻咽腔是完全打开的.如果说打开喉咙是要求打开喉咽腔 和口咽腔,那么,要想把声音送进面罩,还必须同时把鼻咽腔打开.所以贝基先生说:“我所说的打开喉咙是要求上下左右都打开.”……如何做到在打开喉咽腔的 口咽腔的同时,把鼻咽腔也完全打开,从而获得充分的面罩共鸣呢?我把贝基先生的做法按着我的理解,归纳为以下几种手段. - v. R, k. l$ n. S+ a6 j9 E9 B( a
1.面带微笑声音容易进入面罩位置.贝基先生说:“古代的老师教唱歌只教两件事:一是打哈欠打开喉咙;二是微笑地唱有助于声音进入面罩.就靠这两点我国历史上出现了很多优秀的歌唱家.”
6 H7 W/ g6 f5 u8 C+ k/ }3 N2.用哼唱的感觉到面罩共鸣.他说:“在哪里哼就在哪里唱.”……当然这种哼唱必须是以完全打开的喉咙和良好呼吸支持为前提,否则是哼不到面罩里面去的.另外在哼是要尽量找到一种晕乎乎的感觉,这说明打开了鼻咽腔真正哼到头上去了.
6 |; A2 i, q1 R" @* H+ K3,不张大嘴也有助于找到面罩共鸣.……除不张大嘴外,贝基先生还要求歌者不要用嘴去控制声音或用嘴去做声音,这样往往会影响面罩共鸣. 4 F; a# A* [8 V o9 ^+ ]
4.小声练唱有利于找到面罩共鸣.
3 i: m( e4 S) k7 x% P+ r O( [5.讲话时也应该尽量运用面罩共鸣.……正像斯基巴说的那样:“说话要像唱歌那样好听,唱歌要像说话那样自然.”
+ V$ y# c+ Q3 X9 {——田玉斌《谈美声歌唱艺术》第83页—91页
' s8 E# c7 E5 n" Q1 I关于高音问题
8 E6 E8 @% y$ f$ \0 [1.贝基先生说:“唱高音之前必须做好充分准确,这个高音的印象早就印在你的脑子里了.”我理解这句话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其一是说,在你的头脑里必须树 立起正确的声音形象,……其二是说,唱高音之前,发声器官的各个部位,如横膈膜的支持、喉结的位置和面罩共鸣等,都要做好将要积极工作的准备. d* k ~3 y4 p2 U( B6 u7 K) y
2.贝基先生说:声“音的动作与音高正好是相反的.”……就是说,越往高音唱,歌唱发声器官某些部位的动作与感觉越要往下.贝基先生把这种反向动作概括为 三个方面,他说:“唱高音时别用外在的力量往上冲,而是用内在的力量:一是喉结两侧的肌肉将喉结往下拉;二是横膈膜有力的控制呼吸;三是头别往前伸,也别 仰头,而应略低头.” . v7 V5 b4 \7 F& l; V+ f
3.贝基先生说:“高音最需要面罩共鸣.” / ?, }' f4 G6 A4 B/ l* S/ `
4.贝基先生说:“唱高音要有自信感.”
, s8 w' i' I4 L7 w——田玉斌《谈美声歌唱艺术》第100页—106页
: E V; r: Z* @( G练声时应该注意的一些问题 / W _0 ?) |% W d" [+ f3 \/ L
1.练声是一项艰苦的劳动
: ^9 y+ g, K2 q% P2.练声时要保持良好的歌唱状态 5 {* l2 t6 U8 M# } E4 V
3.练声时要培养歌唱意识 . O. f2 {2 `" r1 O# g; e8 w
4.练声时要力求主客观统一 " a7 [' k" }; X4 c
5.练声要有的放矢 5 O3 n2 x' W6 u: l- {
6.练声时不要过于追求音量
R: x; i) L% N" M r3 x7.练声时注意力要特别集中 . M# s6 @ E, g
8.要用科学的态度练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