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大声学分支学科包括物理声学、大气声学、生物声学、生理声学、语言声学、建筑声学、次声学、超声学、水声学和电声学,由于Lannge电子专做一系列的音频系统,所生产的设备从电路设计到实际使用都需要广泛用到电,那么我们的电是怎样发展而来的呢?下面我们一起来共勉。
* i7 I0 i) L! D
( r& x5 ~* U! [' X5 ]2 n3 t 电声学是研究声电相互转换的原理和技术,以及声信号的存储、加工、传递、测量和利用的科学。它所涉及的频率范围很广泛,从极低频的次声一直延伸到几十亿赫的特超声。不过通常所指的电声,都属于可听声范围。- O, L5 D4 V) r* B k) I
^0 T( }1 Q5 w4 Q* W4 v
& o; V* M1 ?0 C* A1877年爱迪生发明碳粒话筒# P+ l( p. K$ l- t' N
0 t. \2 @$ P) m, V8 u+ R8 [+ f 电声技术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19世纪,由爱迪生发明留声机和贝尔发明用于电话机的碳粒传声器开始,1881年曾有人以两个碳粒传声器连接几对耳机,作了双通路的立体声传递表演。大约在1919年第一次用电子管放大器和电磁式扬声器做了扩声实验。
* t/ ^. o8 ?8 {$ W1 ]4 _
3 C% r; s8 S9 C `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科学家们把机电方面的研究成果应用于电声领域中,于是电声学就有了理论基础。随着电声换能器理论的发展,较为完善的各类电声设备和电声测量仪器相继问世,较别是20世纪70年代来,电子计算机和激光技术在电声领域中的应用,大大促进了电声学的发展。) f( c1 R8 R- w* s: q
6 f- K5 {) }5 W7 k$ y! m( d6 x& C
电声转换器是把声能转换成电能或电能转换成声能的器件,对它的研究是电声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分支。广义的电声换能器应用的频率范围很宽,包括次声、可听声、超声换能器。属于可听声频率范围内的电声换能器有传声器、扬声器、送受话器、助听器等等。按照换能方式,它们又可以分成电动式、静电式、压电式、电磁式、碳粒式、离子式和调制气流式等。其中后三种是不可逆的,碳粒式只能把声能变成电能,离子式和调制气流式的只能产生声能。而其他类型换能器则是可逆的,即可用作声接收器,也可用作声发射器。
, E& w$ _/ c( x9 |$ _( o
# `9 R9 J6 b& g, c( v
" U {1 w6 X$ i各类传声器外形图7 b2 |# S8 J: t+ D
$ a. ?+ E' y2 I
各种电声换能器,尽管其类型、功用或工作状态不同,它们都包含两个基本组成部分,即电系统和机械振动系统。在换能器内部,电系统和机械振动系统之间通过某种物理效应相互联系,以完成能量的转换;在其外部,换能器的电系统与信号发生器的输出回路,或前级放大器的输入回路相匹配;而换能器的机械振动系统,以其振动表面与声场相匹配。所以设计电声换能器要同时考虑到力-电-声三个体系。
/ Z; g, h4 u7 D1 n. ]- ^
6 M) ^ }7 ]9 a! @% P. l 这三种体系是互相牵制的,处理得不好往往会顾此失彼。例如,一个有效的磁系统可能会非常笨重,变成一种令人不能接受的声障碍物或者声输入阻抗或电输出阻抗的数值,可能根本不能与周围媒质或附属设备相匹配。由此可见,电声换能器的设计总是在许多相互矛盾的因素中采取折衷的办法,因而在一定程度上可能还带有许多主观判断的技巧在内。, k* k+ s& R( ?1 g4 G6 H0 |
) |. E$ V* {# d. T5 j+ C n! S 电声技术是电声领域中发展得比较快的一个分支,在政治、军事、文化各个领域内有着广泛的应用。例如,应用于有线或无线通信系统,有线或无线广播系统以及会场、剧院的扩声;录音棚、高保真录放系统等;发展中的声控语控技术;语言识别和声测等新技术。总起来说,它主要包括录放声技术、扩声技术以及与它们有关的电声仪器和电声测试技术等。
" @$ z" n9 c+ I; C! r6 ?! c; F* L! R8 Z I/ }, G/ i0 g
录放声技术是指把自然声音经过一系列技术设备(如传声器、录音机、拾声器等)进行接收、放大、传送、存储、记录和复制加工,然后再重放出来供人聆听的技术。它研究的主要问题是如何保持自然声的优良音质,即在各个环带以及整个系统,都具有逼真地保持声音信号原来面貌的能力,包括对声音信号进行必要的美化和加工。
: f `4 A9 ~: ]
6 |/ U" q' s& |& R& t0 Y/ J+ e0 i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