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我们用的最多的音频名词之一MIDI(musical instrument digital interface)是作为“乐器数字接口”的缩写出现的,并用它来泛指数字音乐的国际标准。由于它定义了计算机音乐程序、合成器及其他电子设备交换信息和电子信号的方式,所以可以解决不同电子乐器之间不兼容的问题。另外,标准的多媒体PC平台能够通过内部合成器或连接到计算机MIDI端口的外部合成器播放MIDI文件,利用MIDI文件演奏音乐,所需的存储量最少。
MIDI文件:Musical Instrument Digital Interface(乐器数字接口)的缩写。它是由世界上主要电子乐器制造厂商建立起来的一个通信标准,以规定计算机音乐程序 电子合成器和其它电子设备之间交换信息与控制信号的方法。MIDI文件中包含音符定时和多达16个通道的乐器定义,每个音符包括键通道号持续时间音量和力度等信息。所以MIDI文件记录的不是乐曲本身,而是一些描述乐曲演奏过程中的指令。
DSP: 即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 数字信号处理.DSP技术在音调控制,失真效果器,Wah-wah踏板等模拟电子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同时,DSP在模拟均衡和混响等多种效果上也能大显身手 。通过电脑CPU或专门的DSP芯片都可以处理DSP 动作,不同的是,专门的DSP芯片处理要比电脑CPU处理更优化,速度更快 。
采样:把模拟音频转成数字音频的过程,就称作采样,所用到的主要设备便是模拟/数字转换器(Analog to Digital Converter,即ADC。与之对应的是数/模转换器,即DAC)。采样的过程实际上是将通常的模拟音频信号的电信号转换成二进制码0和1,这些0和1便构成了数字音频文件。采样的频率越大则音质越有保证.由于采样率一定要高于录制的最高频率的两倍才不会产生失真,而人类的听力范围是20Hz-20kHz,所以采样频率至少得是20k×2=40kHz以保证不产生低频失真,这也是CD音质采用44.1kHz(稍高于40kHz是为了留有余地)的原因。
FM: Synthesis Frequency Modulation调配合成技术。FM发声器的原理是先对音色本质进行研究计算之后再通过人工方式“模拟”(或合成)其频率,使用调变波去调变载波,最终获得不同的音色表现。该方法很难制出逼真的真实乐器音色,听上去有很强的人工合成的痕迹。
GM:即通用MIDI标准系统第一级(General MIDI system Level1),制定于1991年。在GS标准基础上,规定了MIDI设备的最大同时发音数不得少于24个、鼓镲等打击乐器作为一组单独排列、128种乐器音色有统一的排列方式等。GM的音色排列方式基本上沿袭了GS标准.它一推出便得到了全球MIDI厂商的一致支持,实现了MIDI设备间的交流。
SMPTE(The Society of Motion Picture and Television Engineers)。它是目前在影音工业中得到广泛应用的一个时间码概念.该码用于设备间驱动的时间同步,计数方式 ,主要参数格式是:Hours: Minutes : Second : Frames.其中SMPTE 24 Film Sync: 以每秒24帧的速度播放,通常用于电影工业;SMPTE 30 Non-Drop: 该标准适用于音频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