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决定耳机音质因素: Q$ C4 ~5 s7 V4 x; P& t9 I# r
近年随着生活水平和物质条件的提高,消费者单动圈单元设计仍然是主流。在很多朋友关注的200-300价位上,也多是以单动圈结构为主。同样是动圈耳塞,最大的区别在什么地方呢?说到这里这个和耳机息息相关的尺寸,你可不能不知道。
, I1 o( N7 L7 j* h' T
" V1 p, I# _& h! O# |( s$ f
& n8 f+ ]& ?% V 以往影响耳机音质的这个决定性因素 现在还是那么重要吗?动圈耳机表现受单元尺寸影响明显
4 Y9 m/ w- L( w/ E0 _ 虽然有很多因素可以影响到耳机的音质表现,但动圈耳机的灵魂毕竟是动圈单元。怎样衡量一个动圈耳塞好还是不好?比起晦涩的材料比较,笔者认为耳机单元尺寸更加重要。为什么这样说?先让我们看看动圈耳机的发声原理。3 w7 u5 h$ a# r1 x; [4 B! m$ {4 K
以往影响耳机音质的这个决定性因素 现在还是那么重要吗?: }( d+ Q) v" @) c# p2 T/ y
5 Q, A" Q [$ D# x1 t" A. |% L- c" P) O+ N! `: x( y7 T- y
作为最常见的耳机结构,动圈耳机的原理类似于普通扬声器。处于永磁场中的线圈与振膜相连,线圈在信号电流驱动下带动振膜发声。由于是振膜振动发声,因此声音更加自然宽松,并且拥有天生的频响范围优势。1 n8 T( |3 Q7 I: @6 d, z) w
了解动圈耳机工作原理后,我们会发现,当相同的力量作用在不同尺寸的喇叭上,大尺寸的喇叭能做到更好的低频下潜、更好的低频宽松感、更大的声音规模和能量感。同时,受到腔体空间限制,一般的入耳式耳机的单元尺寸都较小。而头戴式耳机由于体积较大,所以单元尺寸一般都会较大。因此也容易理解,为什么有经验的朋友都会坚持选择较大单元尺寸的耳机。
( S5 j3 v" d9 D$ j: g
0 g% [3 d# \0 ?6 Q) A' C6 s! i: G6 F( \# G3 D5 N, e
$ z& p: I) g; W8 m, F' j0 s0 z 以往影响耳机音质的这个决定性因素 现在还是那么重要吗?索尼惯用的液晶振膜便是厂商在材质使用上的突破8 K; W! h) f( V$ s) r
不过,随着对不同材质的探索和熟悉,单元尺寸的优势正在被不同的材质优势和腔体结构逐渐拉近距离。生物振膜、液晶振膜和木质振膜的出现提升了振膜的物理性能。除此之外,振膜加工工艺的精进,使得钛、铍等金属能够通过纳米分子的形式,均匀分布在采用类似聚酯等新材料制作的耳机振膜上,更是从另一个层面提升了耳机振膜的素质。2 |7 y( K. _/ w# R
在材质和技术两个层面的小尺寸耳机振膜,频响范围相较于以前有明显的提升,加上3D软件辅助下能够对腔体结构进行更加深入的设计和推算,如今的入耳式耳机在声音表现上能够有更优质的表现。能够驱动好一个使用新型材质、创新技术和优质腔体设计的入耳式动圈耳机,其回放效果并不亚于某些头戴式耳机。- k- n: i% C2 S" g; ^' A! {* d) W
+ f* v% [% ]( V9 e- D2 P& N; O
# f. u! K& i& w- k& x% p% T2 t
新材质新工艺的出现,使得现在单元尺寸并不是影响耳机音质的决定性因素。不过,从动圈耳机的发声原理来说,在空间结构允许且恰当的情况下,大尺寸单元的确有优势存在。无论是入耳式耳机还是头戴式耳机,结合阻抗、灵敏度等因素综合考虑,选择较大单元尺寸的耳机,更容易得到优质的声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