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软音源的发展史、概念理解
小编寄语:
软音源编曲的学习是一个需要不断付出的过程,学习和了解它的发展历史,以及一些基础知识尤为重要,所以请耐心读完下文中的这些内容,相信,它对日后各位会员学习编曲会有很大的帮助!
软音源的简介及发展历史: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继电子琴、合成器、编曲键盘之后,一项编曲新技术逐渐走进我们的视野,并逐渐改变着我们的编曲方法与思路,它就是“软音源”。其实这项技术在上个世纪“软波表”出现时就已经初具规模,只不过当时因为电脑硬件配置不高,配套系统不完善,导致当时的软音源不能够“实时演奏”或者说是“实时响应”,什么意思呢?就是说,按下MIDI键盘或者琴键,需等待1秒左右才会有反应。因此即便当时已经支持MIDI键盘的载入,但因为无法“实时响应”,导致软音源波表在当时只能用来播放MIDI,类似于现在系统自带的波表合成器。直到著名音乐制作软件Cubase 的开发者Steinberg公司提出了被一个称为Audio Stream Input Output的标准规范的出现,也就是”ASIO“,将软音源的响应时间缩短到几十毫秒之后,软音源和对应的”效果器“才真正用于演奏和编曲,并且逐步取代传统的硬件编曲系统,逐步演变为今天我们所看到的“软音源”。
之后,软音源被分为两大类,插件类和独立运行类。因为独立运行的音源插件不可以完成音频的混缩录制,因此多用于现场的实时演奏。前者因其多样的使用方法、多样的编辑思路而被广泛使用。该类插件是“插入”到主工作站软件内来使用的软件,它本身不能独立运行,要依靠宿主软件来运行。不用内录成音频,可以直接通过算法直接和音频轨进行缩混,没有任何音质的损耗。
常用的插件格式:
DX/Dxi和VST/VSTi
DX/Dxi和VST/VSTi是我们用的最多的插件格式。如果使用Mac OS X,那么就要使用AudioUnits格式。另外还有其他的专业插件格式,必须有相应硬件配合才可以使用,比如Pro Tools的TDM、HTDM、RTAS格式,Creamware的Creamware格式,VariOS的VariOS格式等等。日后的深入的教程会做详细的讲解,这里我主要介绍VST和VSTi,因为这两类是水果FL和cubase这两种主流编曲软件最常用的格式。
VST:
VST是Virtual Studio Technology的缩写,它是基于Steinberg的“软效果器”技术,它是以 ASIO驱动为运行平台的,因此能够以较低的延迟提供非常高品质的效果处理。所以,要达到VST的最佳效果(也就是延迟很低的情况),声卡要支持ASIO,当然现在大部分系统都有自带的ASIO声卡配件~~
VSTi:
VSTi是Virtual Studio Technology Instruments的缩写,他是基于Steinberg的“虚拟乐器插件”技术,和VST一样,声卡要支持ASIO才能发挥它的性能。VSTi软音源的种类也是非常的多,各种各样的软件音源已经多得数不清了。能够使用这些VSTi插件的音乐软件我们称为VSTi宿主,常用的有Nuendo、Samplitude(7.0以后的版本)、Cubase SX、水果FL(8.0以后的版本)。
掌握了上述插件的基本格式以及发展历史之后,我们还需要了解如何在编曲软件中使用这类插件,其实各大品牌的宿主软件的插件加载方法大同小异:
VST插件在安装时会问两次安装路径,先让你选择程序安装的目录,这个路径可以随便选择。之后会让你选择VST插件DLL文件的存放位置,这个位置就一定要选择宿主安装目录下VST Plugins文件夹,水果FL就是这样的安装方法。而小的插件一般都没有其他程序,只有DLL文件,这就需要你手动将DLL文件复制VST Plugins文件夹下。比如你在C盘上安装了FL,会有一个VST专门目录c:\Program Files\FL.xxx\Plugins Vst,你所有的VST效果器和VSTi音源都要安装在这个文件夹里,否则,水果FL是找不到插件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