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工程概述
# }+ z4 V; v; G- Z' r
) m* x" k; H" F7 K9 d1 | 苏州科技文化艺术中心选址在苏州工业园区金鸡湖东岸,位于金鸡湖规划中的文化水廊景区,临水而筑,总建筑面积134440M2。地块呈椭圆形,深入湖面之中,是金鸡湖景区中最重要的景观,见图1。地块北侧位于已建成的红?景观及规划中的苏州?会展中心,东侧为商业街,建成后将成为苏州市重要的科技旅游场所及大众演艺影视中心,并成为金鸡湖畔突出的标志性建筑,苏州科技文化艺术中心功能众多,设施齐全,主要由科技中心、艺术中心、电影世界及商业设施4部分?成。其中艺术中心包含1个能容纳1200座的大剧场、1个能容纳500座的观摩演艺厅;电影世界包括1个能容纳300座的影院、6个100-300座不等容座的电影厅和1个容纳60座的贵宾电影厅;科技中心包括固定展馆、临时展馆、儿童展馆,6 I1 L8 H" G/ j1 v4 C
# V+ Z0 v6 Q& a2 c, d: f
2、大剧场的功能及建筑概况% y' H' W& g$ x4 y4 p
+ W2 ?0 h5 F1 B3 S3 x& ^3 {) O 2.1使用功能' {2 Q ]' `1 w" E
7 y5 T3 k1 h1 Q. _" k5 h9 B# i 大剧场能承担多种类型的演出,且均能取得不错的割音响效果。主要演出功能有:交响乐、歌剧、室内乐以及独唱或独奏音乐会、戏剧、采用电声的音乐会等。
. |# H* F R2 n9 S9 m( C. u9 H- Q
2.2容座7 R0 t5 L+ G$ u( Y$ T
: r) W# U. R& W* e0 e
观众厅总容座为1180座。其中池座747座,二层楼座及包厢221座,三层楼座及包厢222座
0 [/ n- p7 j9 m0 U4 J) m4 h ^) Y; U" A- A) j y8 C
2.3建筑概况
/ }4 F# H8 D5 h9 x l- P& t
: G7 C4 q1 r1 r3 H" P. `* u 观众厅建筑平面呈马蹄形。厅内建筑尺寸:长26.6m,宽22.8m―31.6m,平均高约18m。舞台开口尺寸为18mX12m,池座最底标高--0.6m,舞台面标高为^.6111。台口侧墙设两道耳光,天花设两道面光天桥,一道追光。音控室、灯控室设于池座后墙的中部。
- S0 X$ K! T# l% z# x4 d
( ~- n: X& {+ p; }: \% H* G 观众席设两层楼座,二层楼座后墙比池座后瑭向后延伸0.9m,三层楼座后墙比池座后墙向后延伸1.6m。二层楼座下部开口高3.75m,深4.8m,高深比为1:1.28;三层楼座下部开口高4m,深4.8m,高深比为1:1.2m,基本符合规范要求的1:1.2。- e6 p( c; f% s3 ]$ j& d
' W2 F/ q7 |$ }. \3 b 池座观众席共20排,分2部分:前中部和侧后部,其中,侧后部区域标高铰高,观众席共20排,其中,前中部区域共13排,前后高差(总起坡)为1.794m,平均起坡为0.15m;侧后部区域共7排,前后高(总起坡)为1.668m,平均起坡为0.28m。二层楼座共5排,前后高差(总起坡)为2.05m,平均起坡为0.51m.三层楼座共5排,前后高差(总起坡)为2.384m,平均(总起坡)为0.6m各层观众席末排的视点俯角分别为池座10。,二层楼座20。,三层楼座28。。图4~图7分别为观众厅池座平面图、观众厅二层楼座平面图、观众厅三层楼座平面图、观众厅剖面图。
. g& u6 I$ Q2 Y' L+ L) q
; @' q# j* \: L4 w. p 观众席前部设升降乐池,长17m,最大宽约3.8m,面积为52m、舞台包括一个主舞台、左右二个侧舞台和一个后舞台。主舞台尺寸:长18m,宽18m;面积324m2;左右侧舞台尺寸:长18m,宽15m;面积均为270III2;后舞台尺寸:长18111,宽18111;面积324m。主舞台高4747m,侧舞台和后舞台高20m,主舞台格栅顶标高为40m。主舞台共设四层马道,离舞台高度分别为:20m、25m、30m及35m。舞台上设升降舞台及转台、车台等机喊化舞台。
5 h m3 N- o- [. Q
4 v+ B+ n0 A: J- L 3大剧场主要建声设计技术指标6 [* V* T* r/ ]$ K$ B" A
n" I6 \5 g% @% z4 @ 3.1技术指标- E4 M0 g$ B+ a! f
1 ^4 H+ E) _8 o) H# X7 i/ A5 F
(1)中频满场混购时间
+ s8 l9 x4 N* A$ g1 s0 S( Y% w! ^ Q: y+ Y \- I
根据大剧场多功能使用要求,确定采用体积可调与吸声置可调相结合的可调混响设计技术,具体设计混晌时间可调幅度为:1.2s-1.9s,不同演出要求中频满场混响时间PT如下:" I" Y+ c6 v& I/ E' z _
: I! W8 f8 r+ y n ]
交响乐:PT^1.9士0.1s;9 o3 P! a2 m: d* Z
) S( a4 W* r3 v5 g6 R- Z
歌剧:PT=1.4s士0.1s;
) o8 M7 _+ Y7 R2 B, f" C( S$ M; \( N% m8 }' i
室内乐以及独唱或独奏音乐会PT=1.6s土0.1s;
7 K8 z, q" l* X w& L* j: T W& J( z/ l& L% F! Z. L. b
其他剧种〔戏剧、?用电声的音乐会)PT=1.2s土0.1s。% l& K/ O/ I7 b
; A- p7 }0 Q% }/ w (2)混晌时间频率特性
/ i( r) S' g& @! s0 b1 o% `4 l! N( O8 D" }9 @% W8 G
为保证演出的丰满度,低频与中频的混响比应为1.1~1.3;由于^对高频的吸收,高频与中频的混响比可为0.8-0.9。
0 E D+ h" f( V- @
' q6 N, |; T9 i6 V 〔3〕侧向反射系数L' B# J+ v8 g3 A4 A% E0 p4 q
4 Y4 _; e. m9 U
在15%~35%之间。
; u. Q3 V$ i" w
; p* t- p4 z$ p6 @- S 〔4〕初始时间延迟间隙9 c/ ~3 c4 V% b- I, t
4 G4 B, T# G& y5 Y1 P- h' [8 o
Tl:<=20ms。9 p9 ?6 S" Z+ X' O
! r J; J9 ]2 @0 U5 M, F9 H
〔5〕本底噪声<=NR20曲线
* \' r" S; F0 k, j I& y
+ j; [3 x- v3 [# Q (6)每座面积
! s! K' Z" o1 I2 Z" `) }) [
1 J+ I6 B( T3 `+ U8 ^) S 9m'-11m/(交响乐条件),7m^8m/(歌剧条件:)。0 c% Z! V ^9 C( b* y# F/ S
8 F7 P* ]+ A6 U2 x) h) E- E
3.2计算结果; r( w0 \; M O' q
+ Z% r) B, V" W8 F# g% `7 j/ G1 m 计算结果基本符合设计要求:( j7 ~1 c* ~4 p7 Y! }" R
- V3 b% b5 L+ e) Y' w
(1)混响室门开且舞台设音乐反射罩的情况下(交响乐条件)
5 V4 }, q0 J5 y
# B" B# _+ u+ e5 T" Q 总体积14000m3(其中乐罩包络体积1000m3,混晌室体积2300m,单座容积11.9m3/人。% B: q! A" y# h, J3 e: ?$ a
8 d8 \- l, N m \% g
(2)混响室门关闭的情况下(歌剧条件)总体面积11200m,单,积9.5m/人) ]' G; X5 h- I2 `
7 N- g( @0 J0 {0 W5 K; 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