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0-7-14 22:42:03
|
显示全部楼层
假如你真把线当回事的话( w0 e3 P" B( H. n
假如你真的把线当回事的话,下面这些东西,值得探讨
2 f3 o# o, G* x6 D: A2 m3 |* }* M0 m# J0 e" i' A/ G
关于材质4 x/ Z( b% R; A' y. d" h
常用的材质有以下几种:无氧铜、单晶铜、无氧铜镀银、单晶铜镀银、冷冻单晶铜镀银、银、大结晶银、冷冻消磁银2 G$ ?$ @: x, F" G
我想说的是,其实材质真的不是太重要。工艺、编织方式更重要, ~: X! \6 v# v2 @
单独的材质,有很大的缺陷。银的导电性最好,会通透高频好(高频是衰减最快的,传输的快则衰减少),但是也因为速度快导致低频量感少。纯银线肯定是不可取的,至少对于欣赏流行,低频少了还怎么听?如果耳机本身低频很多了,为了提高通透性,可以考虑纯银
% z* n; ~1 L, Z5 Y$ |: r无氧铜通透性会差,高频差,但是低频量感最大。这样的听感如何呢?如果你的系统低音少,可以买纯无氧铜的线 g3 l1 P! t, r
单晶铜材质:声音密度会大一些,同样的低频量感会少。如果你的耳机系统,声音密度已经够大了,最后得到的声音能量会过强,很不耐听; p- O' u5 n/ h. l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来,单一的材质,最终的听感并不好。我建议,如果你是以听流行为主,最好还是用无氧铜为主的线) `5 w9 q8 }: Y) T
可以看到,DIY的线,通常材质都很好,其实听感并不好。具体我也不太清楚原理,我会列举我手上的线,把结构说一说,大家就会发现,材质挺次要的,编织方式、材质的搭配方式,对听感影响最大
5 x {2 c% R) D! R( ?7 C- a8 k4 \1 c6 V: m
关于雅堡不好的地方) }3 ?) a; V- Q* |& `" [/ `
选了雅堡,就是说,选择了性价比。其他品牌的线真的贵了很多。与之伴随的缺点,也非常明显
I- q8 B* f# r7 o优点明显:其入门线,素质都不错8 Z! Q% h9 e' L% B7 s2 p5 b+ G
缺点一:过粗、材质硬、太重。雅堡的3.5对录线,比冰箱线稍细,比较硬。RCA线,稍微好点的,都跟冰箱线一样甚至更粗,非常硬。电源线有三根RCA线粗,并弧度是一定的,反向弯我都担心会坏掉。如果你觉得外形拉风才专业,雅堡适合你,并且还便宜。但是对于正常人来说,雅堡的外形是无法接受的
# P1 R8 |) k: i* G7 [5 {- B Q/ c材质:其性价比是针对大品牌线而言的,相对于DIY,同样价格,DIY的线材质看上去高端很多,当然我一直强调的是别追求材质。9 G2 ^/ `9 C8 W/ q0 E8 N
音染:能明显感觉出来,雅堡的线,音染比较重。入门和500以内的线,都以镀银无氧铜为主,区别在于编织方式、线分股数量。你能明显感觉出来音染重了,也能明显感觉出来,针对的是入门玩家,中低频量感多。搭配K701是可以的,搭配HD650和DT990,满了。
& ^( _- n. ]' T. S% m% p& |* ~适用面:因为音染重,所以,并不百搭。真正百搭的是什么线?QED,价格便宜,而且只做无氧铜线。耳机通常都是以无氧铜为设计前提的,QED的线很多拿了奖。实际听感如何?低频有一定量感,但是整体的声音密度、通透性都是非常中性,无音染的。我手上的QED PA2,就是典型代表,并且拿了五星评价。如果你只买一根RCA线,建议你买QED的产品,不会出彩,但是是个合格的搬运工,适合任何系统/ t: i# @! Z' h C. H
q y5 Q/ R: o, B4 V
一些搭配建议
9 G4 Z; e3 u; A4 C* V尽量选品牌线,DIY产品很多时候有几率出怪声, f" T4 w) J& Q, r
声音比较满、厚的耳机,比如说HD650,搭配纯银RCA,效果会比较好。中和了一下,纯银低频会少一些、速度快一些,通透性会好一些。当然,低音控不适合 A( |1 i; A/ h' D: n
搭配DT990这样,低音多,但是声线较细的,还是无氧铜RCA靠谱些,比如说QED的线。或者银+无氧铜混编,听感会放松些,中低频量感增加,但是我觉得声音满了
5 v( H) t3 G1 E3 L* C7 J! X搭配K701,低音并不多,自身声音不厚,可以考虑银+无氧铜混编,中低频较多,但是密度会下降。我比较喜欢这样的声音,K701走的就是不紧不慢的放松路线,量感多一些能浓郁一些% ^, F6 Z* E, O7 p2 Q5 J! @3 \& _
3.5对录线,原理同上6 { \& c: G& a/ \2 Y2 \
不要迷信材质,后面会讲到。大家可以注意下,得奖的线大多数不是单晶铜和大结晶银的。越纯净的材质,越难控制,耳机线通常都是普通的无氧铜' F* A8 q6 P1 h6 h1 J
品牌线通常是几层屏蔽层,包着几股线,每股线又是包着几层屏蔽层。大家可以注意一下,得奖线通常不是透明的,很少。DIY线,很多是透明的,材质标的很奢侈,实际听感不行
2 m& Q4 O7 q0 y# ~+ y! S* {+ mUSB线不要投入过多。如果硬是要买,便宜的请选雅堡,贵的请选GT2。你可以把USB解码理解成:先当U盘接收信号,然后自己内部处理,再输出。从我手上的线对比来看,听感提升性价比很低。400的RCA线会比机线有明显提升,但是USB线是变化,是不是提升拿不准
; t! r) v X9 @电源线,是个很贵的东西。稍微拿的出来的,都上了500,通常是美标插口。买的时候记得买个转换插头,雅堡的是50,DIY的十几块( S2 b; ?3 z* H! C; U# V5 z
目前QED Performance Audio 2,代购比较便宜,价格400,时间要等很久。拜亚耳机可以买。这个线不出彩,喜欢终于原声的可以买。无氧铜材质,能做到没有音染,也是水平4 S- c3 @# q, E1 J
+ f3 s1 L, x3 _! F便携机的对录线/ z' L4 G" }. \% n+ D* N
便携机的对录线,选择面非常窄。因为多数线都长了,粗了,真的不便携。) s* |; ?9 e8 `2 S3 [6 B( O& g$ \- Y
飞傲有单晶铜的短线,69块。铜彩有单晶铜短线,镀银无氧铜短线,价格也在70左右。如果说想提升一下,可以考虑古河盒装短线,低温消磁处理的镀银单晶铜线,价格应该在400以内。再往上,我想说的是,真的没必要。古河的线做工很好,飞傲也是一体成型线,铜彩很DIY最差
9 Y# b8 @$ F5 b. k' x& o$ g
1 l* d" L# {! C. L1 @雅堡3.5对录线 GY-7008MA4 }# H5 e% `, H1 p; m% v' z2 w
0.30mm1条置于导体中心十6条0.25mm镀银超纯铜线,精密绞合成圆型,二芯导体再分别被覆特富龙介质。3 Z) Z; n" _ s6 U. }
看了这个描述就知道了,这是个综合了各种材质听感的线。并且因为分股编织,分股之间又做了屏蔽,所以背景很纯净。7 b& V* g) i& x5 ~1 }" t9 o) a) }1 R
不要觉得无氧铜不咋地,其实听流行,建议大家还是以无氧铜为基础。这根线,比手上的古河、飞傲,都要好听。8 w' Q, p8 D9 f6 D; l+ i2 i
能非常明显的感觉出来,声音密度不如单晶铜材质,但是中低频量感多了很多,而且比较放松,高频柔和。3 i5 t9 L: h$ V8 \
需要注意的是,这根线,做工一般,接口是分拆结构。可惜的是雅堡的3.5线都是低价位的,还找不出更好的来。* Q G- X: G+ U' w; M( t7 O
如果你听流行为主,同时又不喜欢刺耳的高频,追求放松的听感,系统不缺乏密度,这根线可以。拿到手上,很容易被单晶铜秒掉,但是别埋怨,这根线比较低调,单晶铜或者单晶铜镀银密度过大了导致不耐听,你会发现,银+镀银无氧铜的线其实非常放松7 G! C1 T/ A* u0 s4 I7 ~
看了这些,你有没有这种感觉?其实线的材质很一般,没用单晶铜,没用大结晶银,最后得到的听感却不错) w& q) r: c: J2 M' B
要知道,多数高端耳机,都是用无氧铜线* s5 C5 N1 A/ P# O+ d) G; V; ~
# W$ H$ ~$ ~0 r$ O- b7 i
雅宝RCA线1203BW-F
0 C) w7 F8 [5 @# u9 S9 @& w材质同上一根线,由两股线变成了三股,端口材质更好,并且是一对线,所以价格翻了2.5倍。( o: x, f; ]# o
RCA我开始是对着WHAT HIFI 五星评价去买的,最后发现,还不如不知名的雅堡银+无氧铜线。。。。& [; r5 W7 i* `" n+ ?$ P" z' g/ \( C
雅堡还有一个好处,你可以在淘宝商城买。是铁盒密封条包装。杜绝山寨的可能性不大,但是,这比其他线的造价成本高了很多。( i+ K, L9 R0 o/ D# S: x+ V
反复强调,不要追求材质,DIY的线通常是单晶铜为起点,结果听感如何呢?要看人品。有比较激进的说法是,出怪声。有客观的说法是,看师傅手艺,其实就是看运气。' p: R" |. A8 s( w4 ~6 |
其实,线这个东西,工艺和编制方式、屏蔽杂音的手段,比材质要重要很多。; \9 M- {. e" D5 m, e% h8 l* Z; W
DIY不靠谱。。。。。
" s9 i0 C9 c1 u! c; R; e5 a, V0 a4 z4 }8 A( J$ l, Z- V
英国QED Performance Audio 2
9 O8 f- D" V: a6 y, x9 fWhat Hi-Fi杂志的五颗星评价线,其实效果一般。低频量感多,材质为无氧铜,多股绞合编织。整体通透性差了。所以,不要迷信得奖,自己喜欢哪种口味最重要9 A4 x' h3 u$ V/ O
这根线,低频量较大。整体通透性很一般,但是也谈不上闷。我觉得是个非常忠于原始声音的线,会比机线提升,但是听感真的察觉不出改变
1 ^$ k5 z+ e, m6 |: g也许就是不改变听感,才得了奖。顺带说一句,QED的价格在知名的厂家中,是最便宜的,通常是入门系统的推荐线
8 h" ~9 p, J2 `) ~) m5 LQED这根线,听着有想换的冲动。但是当耳机比较个性的时候,这根线又最耐听,因为听其他线总觉得不均衡。褒贬不一。。。。。
3 l) a6 a4 V% B) v$ I. {3 X适合最追求均衡的人。口味重的哥们买了,可能会觉得很坑。" h. \/ c" Y: V0 |/ g
这根线,煲的是耳朵。如果你听的时间长了,慢慢会习惯。只买一根线的同学,买QED PA2没错的,永远不会出恶声
# g$ u0 n3 I% P5 ]7 ~& C7 @另外提一句:做工真的很好,搭配任何RCA口,不管是品牌的,还是山寨的,都是不送不紧,有以前翻盖手机合上手机的感觉。真的很漂亮,灰白色线,不粗硬度适中,插头是红色的
7 u$ ?3 |# s+ X* S. ^. w. U6 s) I/ L/ r2 z8 U1 `* E# \
古河FURUTECH ADL iD35R 3.5转2 RCA % _3 }1 P# {0 w7 ?1 F
这根线,建议别买。一是没有试听,二确实声音密度大了
% @+ {( o; H5 h$ l4 _; v& Y材质是:低温消磁处理的镀银单晶铜。! D$ E; w4 s$ A- ?- E+ I' _& W
拿到手,根雅堡的银+镀银无氧铜进行AB,立刻把雅堡秒了。但是听了几个小时,开始怀念雅堡。
- o) j( ~& t( I! ?" c1 u0 l雅堡的银无氧铜,有量感,又放松。虽然声音密度不怎么样,但是背景干净,一样的细节充分,也就无所谓密度了
- k( F! x! f% S0 j但是,不可否认,古河音质指标确实比雅堡要好,各方面吧,如果都没听过,第一时间能轻易的判断出古河的更好。+ e* y3 S: @$ s
古河的透明度更高、密度更好,雅堡唯一的优势:放松- P: V* b( n% R" g7 V( }" V' e7 t$ o
我不是在给雅堡做广告,确实雅堡提供了一个,低价、差材质、好工艺、放松听感的线。如果你不迷信贵的材质,材质差的雅堡值得尝试。
+ g% b: I3 W& G+ [6 m雅堡也有单晶铜和大结晶银材质的线,但是价格。。。。。800块起,我看还是算了。线,超过500,我不会考虑- z: h( w/ c+ e( ]. w
如果你喜欢听器材,我觉得古河的盒装线,值得买一根。我如果要AB,肯定是拿着古河的线。
+ Q# g$ P5 y y" h( ]) @拿着录音笔或者砖头接台放的同学们,有两根线值得注意:古河这根,雅宝镀银3.5转RCA。完全两个听感方向 `" N7 D6 O4 _# Q
+ u7 G$ d1 W8 X; R% N( X飞傲单晶铜+ u! C) L+ f0 \6 ~$ v
这根线推荐起来毫无压力。价格才60块( E q0 i, w8 O; N/ P
如果你迷信材质,就买这个得了。DIY的很多单晶铜也比这根线要贵
4 X* H5 H( u6 m听感如何?拿上手,跟雅宝的银+无氧铜不分上下。听一个小时以上,雅堡更耐听
0 L+ d3 ?$ L" e0 y还是那句话,所有高端耳机的线都是无氧铜线。。。。。我相信耳机设计时也是以无氧铜为基准进行设计。大家还是以无氧铜的线为主,不要迷信材质论$ z& }, Q7 ?: |" c. e$ X, `
. Z2 M6 A% G' Y2 N1 v1 [线圣Evergreen 3.5转 RCA" H. |2 V& C5 J
入门线,听感非常非常一般。不如QED,甚至是刺耳
( N- Y. c; O8 a4 @# g7 i* q/ U市面上3.5转RCA的盒装线很少,就那么几条。我的建议是,要么买高端的,要么买雅堡的150块的。其他品牌的200块入门线,听感真心不行4 y8 O9 Y6 f2 M" p
切记!大品牌的入门线,大家别买
& h& h- v+ l. F5 e6 g# j$ ~9 V; A; r0 d; w' Q' L
宝韵USB线# i( l$ q K5 [ L P
所有线里面,USB线是对音质影响最小的。这根线是买小黑条时,店铺送的。市场价格标的挺高,要是我自己肯定不买/ k. r# V& g7 p. v" N
USB线,我觉得机线就可以了。如果说一定要买,我觉得还是雅堡150块的无氧铜镀银。钱多,请买古河GT2" d5 ^" a& `# N! V3 e% T
USB线,我分析,单晶铜镀银应该说,传输信号损失会非常小$ m1 z* c" P. B4 h. E
建议大家用机线。USB线投资大了,真的没有意义。雅堡的USB线是塑料一体成型的,质量会很好+ O: Q6 ]4 P: i, }* a/ @
台湾宝韵这根线,做工不行。会比USB口稍微小一点点,松松垮垮的
* U. @$ B* h) h; A: @: ?) H
5 r' h% }0 C( t- U/ k+ B电源线德国雅堡 多股式OFHC GY-5000PW1 w) A. h" U1 k, m- t
总买雅堡是不是很奇怪?+ t* |7 F/ Z. T8 R* z2 ?( x' w
第一:价格跟DIY产品持平。第二:做工还可以,不需要看人品和DIY产品的师傅手艺。第三:音质的指标虽然一般般,但是听感比较放松,适合人声
$ U, L9 H0 h: U# v欣赏古典的当做没看见。。。。我是真的不太清楚人声之外,需要关注哪些指标
7 B$ |8 O& T \, D3 q5 r这根线是雅堡的最低档电源线。我挺纳闷,为什么电源线这么贵4 L, {& w+ C( Z
音质如何,等我煲一周再说。刚拿到手
( l7 a$ P. R) F
O+ z& K! C5 r( \" {一个非常优秀的组合:用小黑条+台放+塞子" F, c4 t* Q$ @' ~/ B
小黑条值得单开一篇,这里先讲结果,原因顺带讲讲。
# G; _: q3 }$ ^* }; @小黑条+仿A1+动圈塞子,效果很好!如果解码换成D50,则效果差了很多。我一直没觉得小黑条效果好,充其量是个USB供电的便携解码,今天无聊了,PS210本身佩戴舒适替换大耳机听一听,结果发现真的是好的要命。。。。。无聊的人可以试试,真的效果好,想象不到,手上的废物动圈塞子,能达到这个效果,尤其PS210已经不比旗舰塞子直推差了。剩下的IE80也还可以,一改人声蛋疼的毛病,但是低音过多了,我作为轻度低音控表示多了。X10表示过推了,其他动铁塞子都过推,X10在这个系统下,表现的也还可以。PS210表现的非常非常好!很负责任的向大家推荐!
% p. J2 m/ Q' ~, t# wPS210
+ ~+ @% b- \4 k6 C一句话总结,如果撇开是不是便携、直推,PS210+小黑条+仿A1,已经到顶了。比EX1000声场开很多,声场层次比IE80好,比W4富有感情。到顶了,真的到顶了
& x! y% R: @, {& P3 H还有一点,大家想象不到的,这个塞子很吃功率。比HD650需要的音量大(耳放音量旋钮),比DT990稍大,与K701持平。很奇怪,在8点钟方向,音量已经可以听了,一直到12点方向音量增加的并不多+ M: u0 |9 C, i! ]3 n" A. G
PS210在这个系统有这样的表现,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5 g/ H0 e. c: j: S
第一、PS210是入耳塞子,可能是非常少见的半开放发音结构,并且在发音单元后面还做了一个小的腔体,消除多余的低频。当前段够细腻、功率又够大的时候,声场真的是没法说了。这个塞子的声场类型,跟K701类似。不紧不慢,没有明显的边界。这个待会在试音碟会具体讲细节 U# Y3 G/ ?: t5 i; F# c* k% t0 ^2 c; s9 N
第二、小黑条,我一直没觉得怎么样,真的,买了只是因为方便。弄塞子才体会到,这个解码真的细腻。这个解码,声场小、低音少。声音层次好、主打中高频。与仿A1相结合,得到了一个兼顾细腻、厚度的声音。并且因为动态、气势都差,所以台放可以开很大声而不会能量过强, v0 }# V7 ^7 V+ ]/ y/ X8 T$ v. p
第三、大家都知道,开放耳机的低频弹性好、量容易少。开放耳机,低音做的好的,貌似就是HD650、600、DT990。封闭耳机,低音量很容易就过了,但是余波无法有效的消除,导致声音会不清晰、干扰声多,弹性、通透性都差一些。半开放结构,大耳机有DT880,PS210这个结构,我觉得是很好的。好吧,我还是觉得这个结构真的很不错,推力足够大的时候很不错
, u: t# Y$ q. b: l1 n- {8 W1 _9 `! U第四、搭配合理。细腻的解码,有厚度的中低频耳放,塞子本身的发音结构有潜力。上台放,已经超过了我听过的EX1000、W4。而且多便宜啊,圣诞特价的美行,350软妹币。
% L" ?' L9 T/ [& j$ o第五、大耳机的渡口。没有台式解码,没用CD,本身仿A1还有点问题,所以,大耳机听渡口,是不能让人满意的,比耳机店差了非常多。我自己这个系统,弄大耳机,第一声重鼓解析不够,没有拆分成音节;伴奏的持续小鼓点,没有跟声音有足够的分离度,声场的层次不细腻。: ~- T& J- d. Q$ k. {) R7 }
第六、PS210在这个台式系统下,第一声重鼓非常细腻,拆成了好几个音节。小鼓点伴奏,一直是在声场的边缘位置,跳动着、与空气振动着,不是说声音,是有种错觉,鼓点带动了声音在耳朵里振动。非常细腻
7 @7 \: q: c: ?" c1 E) h第七、蔡琴的很多歌,我手上的大耳机听着都觉得制作不行。本身制作也一般,《民歌蔡琴》仅仅是拿着台湾的分轨音频在德国老虎鱼合成了一下,其他的还不是。PS210在这个系统下,声音很有感情,主要是声音的层次、声场的自然程度太好了。0 ~5 I0 G* b8 z- X1 Q$ e$ y
第八、PS210频段,依然不突出。低音也不算多,低频只是解析强而已。中频比直推,最大的改善是,中频的密度上来了,直推的问题在于没有密度导致声音不稳定。通透性非常好
# m: b! D$ Z6 Y% l; K X: P9 R总结下,这个PS210,在偏科的小黑条+均衡的仿A1伺候下,已经超过了,我听过的所有的塞子。不要去太关注频段是不是优秀,最终得到了一个通透、声场没有边界、层次好,有感情的声音。推荐给大家!如果下次再有节日,美行特价了,我会在开篇提醒大家。350软妹币,已经比淘宝的散货便宜了。
3 h. X5 X' U9 a9 X$ H
4 p( A! F& H2 x3 vIE80- A/ R7 c' H* }* G& T& B6 B" D4 i
我是拿着听人声的。IE80听人声我一直是很苦恼的,很少拿来听
9 e; j6 L/ s6 g5 q小黑条+SOLO,效果好,比所有直推IE80的效果都好。但是不如PS210的表现
- B( D# L; }' [0 G8 E一方面IE80不够开放,过推之后(拿着台机弄32欧姆的塞子,肯定是过推的),多余的低频没办法消除。我分析JVC的FX700应该也不错,看结构也是开放式的,但是别当真,这是分析' q5 T8 x9 C# u4 s. l
IE80这么弄之后,最大的好处,还是小黑条带来的细腻。这是我听IE80,人声表现最好的前端了。; y; a3 V% b1 G
加州招待所的低频,变的很放松
* g# P9 L; q s, j& @- Q# |最大的好处是,完全没有齿音。王菲的《南海姑娘》,录制的很有问题,齿音非常严重。但是这个搭配下,IE80没有了齿音。高频变的非常柔
8 {4 A/ n* x: a) F, T5 N直推下,低频对中频人声是有干扰的。当搭配小黑条+仿A1,低频变松了之后,人声比直推效果好了很多。/ n$ @/ a$ E) R! B% E
我很怀疑,换一个真正的台式解码,效果如何?台式解码,通常动态、声场、气势,是硬指标。比如说国产的MDAC,1680块,细腻程度不是主要诉求,放弃了一些指标,追求了“大”
) A* G) x& Z, n* z6 n: }, ?! ?- {' C/ A& n0 d
X10
; q. F; u, {! i8 X4 C过推,明显过推了。所有的声音都很肥,但是不得不承认,这个高阻抗塞子,这么推了之后,很有感情。这几个塞子,都是拿QED PA2线,雅堡线低频和中频量多了
' _* W$ X) m- F7 `5 d. c2 D动铁,上台机,效果确实不好1 s# m3 ]) f& M2 V, {/ u
- g$ b! F; h( s6 ?再推荐一次PS210
6 j) l% R& q# P6 Y6 ^9 p. c, `7 u9 t小黑条+仿A1,已经达到了,K701的声场效果。已经比HD650的声场好了,这在塞子里,我一直都觉得是不可能的。
/ r% `0 a" s& _* J5 _6 c2 }4 k有机会乃们,一定要试试。最关键的是便宜。这么说吧,就算你觉得口味淡了(跟K701类似,低音量一般),也无法否认,这套搭配,声音已经足够足够好
2 Z/ B9 s* E6 C& i1 d当然,PS210的耐听程度是没办法跟大耳机比的。大耳机,跟耳朵的距离远。塞子始终对听力影响比较大。这是个无聊时的尝试,多了一个换口味的选择
8 h3 t" K. u8 ^3 L0 hPS210还是有一定齿音,而且有比直推加强的趋势,这一点要看具体CD。有些CD录制的就是没有齿音,有些很严重
6 @; q. P- M. Q ]* h3 v提醒:为了保护听力,请尽量用包耳式大耳机,并且尽量避免听高频亮丽的声音- x7 Z# e( C2 E2 d/ R+ z
6 P2 X7 Q m; y
大耳机前端的预算建议, l, W# X' [. {* @" Q6 d
这部分建议,是指从零开始的。如果你手上已经有了一部分了,应该优先弄好手上的器材再考虑其他7 L1 C. N8 I% W E
9 h* t# W' Q, i2 K! V大耳机和箱子换着听——谷津U1! v* B; j3 r' ~# k, O5 q; s
3200的价格,得到了一个尚可的解码,一个大功率的耳放,既能弄书架箱子,又能弄大耳机。这个产品适合什么人呢?没那么龟毛的烧友。。。。。。+ D( m6 q3 N3 K9 I
什么叫做龟毛?就是说,哪个耳机配哪个耳放,一定要如何如何,这就叫做龟毛0 ^0 D( i6 N& g: V% B! b
这个前端的缺点是什么呢——不好换耳放。看问题要客观,一方面不要龟毛,一方面也别觉得有万能药——某个耳放适合所有耳机9 Q. [- L( b1 w
目前比较划时代的产品是——A1。拜亚纯素质,有厚度,有解析,有延伸,确实是很能弥补一些耳机的弊端,但是也不敢讲百搭。4 g! r4 o! S% W6 Q5 p. l8 b
5 S" W( x2 c1 _' J1 F5 p( G
随身和台式共用前端——索尼D50+仿A1
. o1 f. F* U7 r1 \! J1 F/ y# i索尼D50加卡(看我之前的描述)3000块,仿A1要900块。这个已经算是比较万能药了。但是这个万能药,不要期望值过高,是针对初烧的
* U' C4 b4 D( v% f: Z3 l0 E: ?我表示,这个组合,已经能满足我的要求了,继续有追求的同学,这个帖子不适合。只针对初烧!
. \& d' v4 G; b6 ]7 tDT880喜欢古典的,这个系统很好,880也适合不重口味的流行,确实是经典。HD650、DT990适合大众口味,650中频更好些,990解析好些。701适合长时间听歌7 K) @, L6 R" }: b# p
D50的好处是,可以换耳放听,高仿的莱曼、小刺猬都可以试试。要是出个远门,D50加小耳放+K701,效果也很好。出门就K701了,不用考虑其他耳机
1 c. z2 f: ]4 ~0 a7 X4 d0 {0 O9 [! X1 O+ X4 ~9 o
随身用ZUNE,平时用电脑听歌——爱诗MDAC+仿A1$ p1 r1 S; P& V4 i$ `- ]9 \
这进入了另一个领域——PCHIFI。这个范畴,其实我试听的有限。只听过爱诗的、谷津的U1、U2、自己买的小黑条% y: @ P2 c% B( q% g- C1 _
我的建议是,PC系统最大的好处是方便。所以,音质能跟D50做前端打成平手就行了!对于初烧来说,D50是个行业标准
' ` m4 y4 m* A' G9 i) @MDAC价格是1680,送线。
' d- @8 [4 }7 L" l8 w g) j这个价位,精品很少。外国的这个价格是小便携产品,音质是不行的。爱诗毕竟上市了很久,改版了几次了,产品已经成熟了。
T* G: Q4 {& G \8 o- H1 d/ }国产机器切记,不要买刚上市的。研发时间短,很多是没有经过检验就急忙上市,上市之后再根据方应进行改版。实力差的,压根就不改版4 u! x' {: o& z) W# r8 q- x
这个价位有没有其他解码?有,很多。可惜我听过的有限,我到目前为止,只停留在明星产品范围内。包括冷门的ZUNE也是被评为五个最好的硬盘机9 d( C5 V& B, K
这个搭配,我觉得值得推荐。塞子就用ZUNE做前端,大耳机用电脑系统听,很方便!音质我也说了,跟D50平手吧
5 N: k4 f8 e4 z* Q+ y! e8 y4 V% Z6 B别觉得这么大体积,就该如何如何。电脑不是个太好的听歌前端,有很多干扰。有龟毛的同学甚至说,听歌时连杀毒软件都要关掉,电脑缓存清理掉,播放器缓存调到最小等等
7 _ G2 a2 `3 g7 h我觉得这么做是真的没必要。。。。。。PC系统就是为了方便,人为的设置障碍,能得到多少音质的提升?你要多用力听才能察觉这些差别啊?+ W7 [$ S# g5 [% z8 b1 F% m
MDAC+仿耳放:兼顾了音质、方便、性价比、换口味方便,值得推荐7 w; U1 `, v7 C0 l3 }' T6 S
`- V( z2 l' e k近期拿着IE80不断研究之后——客观评价下IE80! w) @$ c1 h/ _% u( C
作为经典的动圈,有两指标拿到今天,依然是顶级的。划时代的产品必须先说优点。低音、声场。这两个指标,有很多误导的言论,我把我分析的东西讲讲。不一定对,但是我觉得能够自圆其说。这个塞子,很少听,拿到手就发现透明度低了,之后用煲机碟弄了估计有100多个小时,最后放起来了。最近又拿出来,想拯救一下,把我研究的一些东西贴出来% {! ]. j1 E6 H: R1 l# `
7 b" Q9 `; K4 L* L) L! s声场* N2 P- ~# q9 f
声场是个综合指标。包括了大小、纵深、定位。IE80这三点都做的不错,但是也有取舍。
4 n4 m& y% d( L; _首先,IE80的声场大小,人工痕迹比较重。拿着不是很合适的对比对象,K701,做个对比。K701功率喂够了,呈现的是一种自然的、无边界的声场。IE80声场,一个塞子能达到了旗舰大耳机的声场大小,是非常难得的。但是做的,是人工的,边界明显的声场,这一点,是不如K701的。为什么这么做?因为需要做声场定位,原因如下) B9 c- Z% B* {, g8 u
第二,声场定位。这个需要说的是,IE80的原型IE8,为什么是个划时代的产品?设计初衷,是拿来欣赏古典的塞子。古典我不太懂,但是基本原理,我是这么理解的。普通人声、流行、轻音乐,乐器种类、人数都不会太多。这个时候,只要做的自然就行了,不需要太刻意的去针对不同角度不同乐器的定位。但是古典动辄四五十的弄,声场定位尤其的重要。所以,很多人说IE80的声场空,这是个取舍问题。IE80做到了,定位,非常人工痕迹的,准确,牺牲的是细节的残响、混响。应该说,这是塞子里,厅堂级声场,哪怕放到今天,仍然是数一数二的。其实,声场的几个指标,IE80最发力的就是声场定位。如果拿着大小、自然程度来批评IE80,而没看到声场定位,是非常不公平的。重申一下,声场定位,值得尊敬
0 p% Y2 N$ u, f5 x第三、纵深。纵深其实我理解的是,细腻程度。分出来是不难的。这一点,因为声场定位为了人工的准确,细腻是牺牲了的。如果说K701,中频和低频之间至少有两个过渡层次(K701的各频段像长了毛的馒头,中间是结实的,过渡位置是软的,所以细腻),IE80的过渡显得生硬了很多。没办法,小塞子为了声场定位,注定要牺牲一些其他指标$ A0 k( r9 i# ]$ m" y9 Q
7 O& x/ R8 _. c8 e低音
; S) k8 }* Q/ n; d很多时候,拿着低音讲低音,没有任何意义。正如我描述的HD650,是在其他没有任何指标拖后腿的前提下,把中低频做的很浓郁
0 J$ i, w; \9 P/ L+ N9 b同样,IE80,也是同样的前提。在解析、声场、有一定通透性、三频基本均衡、定位准确的情况下,把低音做的算可以了
7 x+ E, W- Z4 g$ G G& ^! z3 K为什么不说优秀呢?低音分:质、量、下潜
H5 y1 `; m \+ {5 a& ~IE80的低频,依然人工痕迹重。量有了,也结实,但是下潜的比较假。说IE80箱子味浓的,可以靠边自己反省吧,误导别人( f' {3 j+ l3 {9 n, b$ X8 b% P
箱子,最重要的是残响、混响、下潜,更自然。IE80为了达到低音的解析、质、定位,其自然程度也是牺牲掉了的3 b6 E! `. Y! n. k
l$ j* D9 o5 L: q% D3 \1 x高频暗
: k3 V6 b) F" v0 Q这个对于我来说,要放在优点里。IE80用厚声底(注意,这个厚是以一定密度为前提的),是个完全没有齿音的塞子。就算放王菲的南海姑娘,齿音不刺耳。假如用C4、SOLO做前端,那么这个优点消失了。所以,前端我还是推荐ZUNE,我认为ZUNE是弄IE80听人声最好的。古典,还是C4比较好,两者都是为了古典而设计的- A$ e& O8 k$ Y6 L& 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