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频应用   音频插件联盟,正版插件,欢迎大家选择!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阅读: 20539|回复: 0

[配音] 配音的模仿与变声技巧!

[复制链接]

736

积分

4

听众

85

音贝

音频应用推广专员

Rank: 2Rank: 2

积分
736
发表于 2010-7-9 | |阅读模式
音频应用公众号资讯免费发布推广
配音的模仿与变声技巧!

  来谈一谈模仿配音中的变声,原则上讲我们应该不让或少让一个配音演员在一部片中身负多职,但实际工作中这种做法是很难办到的。因为一部片子角色众多,有时甚至会有近百个,如果每个角色都对应一个配音演员,不但开销会大大增加,而且也影响了工作效率。所以我们还是要适当地选择一些声音可塑性强的配音演员来饰配多个角色。有些演员确实有很强的变声能力,能在很多音型上胜任,并且表现得都很不错,既然这样我们为什么还要再多找一位演员呢?比如在动画片《聪明的一休》中,陈大千就配了足利义满将军和大师兄秀念这两个重要角色。将军狡猾多谋,略带玩世不恭,因此声音比较高、尖;而秀念长得膀大腰圆,性格憨厚实在,因此声音比较粗、沉。这两种声线跨度很大,而陈大千把握得却很舒服,每个角色都有出彩之处,让人不禁拍手称绝。陈大千很善于塑造一尖、一沉这两种类型的角色,在很多片中都有表现,比如《羚羊号历险记》中的哈威尔敏森,《华斯比历险记》中的特威格便属于那种“尖”的形象,而《魔神英雄传》中的施巴拉古大师,《战神金刚》中的汉克便属于那种“沉”的形象。既然陈大千是这种两面开花的高手,为什么不让他尽情释放呢?
   变声也是有原则的,即是要符合英语配音演员自身的声音条件。不能让一个演员很勉强地去变一个声音,配一种形象,那样不会有好的效果。在很多影片中都能听到那种掐着嗓子配老者的声音,这不但没法给影片增加魅力,展现配音演员的才华,反而毁了原片的可视性。另外,即使外语配音演员很有变声能力,也决不能滥用,比如动画片《美少女战士》中,刘喜瑞就配了很多角色,少说也有6个,虽然他的变声能力很强,但也禁不住这么用,观众面对这种配音,反而会把注意力放在声音的重复上。
   模仿赵本山老师配音,最重要的是语言的风格,其次才是声音相似。赵本山老师的语言风格以东北方言为主,模仿赵本山配音适当加些赵老师小品中常用的水词、卡壳、拉长音、挤音、咳嗽是必不可少的!这样找到了赵本山的感觉,再加上相似的声音便可以假乱真!从甩包袱的节奏,有些演员自以为有一个很响的包袱,恨不能开场第一句话就甩出来,节奏如紧急风,又如狗吃糖稀拖拉不断,结果慌慌张张甩出的包袱疲软无力。仔细看赵本山的包袱,却是等了又等,抻了又抻,直到把观众的胃口吊足了,才像是在无意间将包袱甩出来,掌声一片。
   如今也许由于某些原因,演员本身似乎也不希望只把自己局限于特定的音型当中,这对自己日后的发展没有好处。于是大家便将自己锻炼成了“万金油”,什么角色都能接,什么形象都敢配。这种现象也许是“散装配音”时期的必要产物,但笔者觉得这种不分行当的做法是很不利于配音的长远发展的,一些年长的配音演员对此也表示一种反感和失望。所以,变声能力虽然可以展现其声音的表现力,但在用的时候一定要注意适度。而且用的时候一定要考虑演员的自身条件,决不能想怎么变就怎么变,那是对艺术的不负责。
   然后再说说中文配音演员之间的配合问题。先不探究什么深刻道理,起码有一个现象是没人敢反驳的,这就是优秀的配音作品基本上都来自一个固定的配音团体,比如老上译、长影以及曾经的辽宁儿艺、人艺(虽然这些单位如今都已经衰败,但我们不得不把主要原因归于体制的落后)。此时,一个新的配音形式出现了,也就是我所谓的“散装配音”。也有些人把这种配音形式称为“项目管理体系”,一个译制任务就是一个项目,由制片人担当项目经理,对整个译制任务进行统筹管理,他委派一位导演,再由导演从那些分散于各个录音棚的配音演员中间挑选出最合适的,临时组建一个配音团体。目前,北京基本上就是这种配音形式。这种方式虽然有它的某些优点,但是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配音演员之间缺乏足够的默契,即使经常在一起配音,但由于没有一种剧团式的气氛影响,也很难达成共有的配音风格。因为对其他演员特点的不了解,以及对全片基调把握的不够,使得自己在表现时不敢太为过分,否则就像前面那位老前辈一样,白白抒发一通感情。于是他们会在配音时留一手,感情都释放到“不温不火”的程度,以便能和其他演员的风格达成统一,而不会使自己的表演太过突兀。于是每个人都这么去表演,最后的作品也就可想而知是什么样子了。难怪很多爱好者都抱怨现今北京这边的配音就如一碗白开水——没滋没味。
   配音是需要对手戏的——起码在现今的中国,无论那些革新派、金钱至上者是怎么样的大肆批驳,这也是真理。而“分轨录音”却大大破坏了这种对手戏。就像前面说的,演员在配音时需要配合,而这种配合更多地体现在对手戏当中。配二人戏时,两个配音演员彼此搭梯,在配好自己台词的同时也为对方营造了一个最好的语言环境。表演在很多时候是需要一种即兴发挥的,而这种发挥时常需要得到对手的启发。可是在分轨录音中毫无对手,配音时不但要瞻前顾后,而且缺乏交流感、真实性、互动性、逻辑性,如此配音比自言自语还不如。在这种情况下,各位配音演员就会更加地留一手了,因为他根本不知道与自己对戏的演员是谁,就更别说了解他的语言习惯了。在这种情况下,为了让对方接得舒服,他不得不把语气和感情释放到一种普通状态。这就像4×100米接力跑,如果队员之间从来没有配合过,那么在交接棒时,为了不出现意外,递棒的队员势必要减慢速度,而差距往往就在这个环节上拉开了。虽说现在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都已经普及“分轨录音”了,而且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但我们不得不承认,以我国当今的国民素质也许还无法适应每一样先进技术,也许它的先进性在我们这里就体现不出来,甚至帮了倒忙。所以不要一味地追求先进,时刻都要符合自己的能力水平,做出好作品才是目的。
   我把“配音环境”放在最后一块来写,绝不是因为它在配音过程中处于最后一个环节,像全片基调这种问题需要在配音之前就把握好,而配音演员之间的配合,以及配音时的腔调等问题也是蕴含在配音过程当中的。我之所以放在最后,是因为它覆盖全局,从全片这个大角度来把握配音,而配音的最终效果也便是将观众带入这样一种“配音环境”当中。
欢迎厂家入驻,推文!免费!微信:yinpinyingyon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音频应用搜索

小黑屋|手机版|音频应用官网微博|音频招标|音频应用 (鄂ICP备16002437号)

Powered by Audio app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