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频应用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7176|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资讯] 揭秘手机HiFi“外冷内热”:技术差异还是成本使然?

[复制链接]

6079

积分

4

听众

-1786

音贝

音频应用注册会员

Rank: 4Rank: 4

积分
6079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5-11-24 16:44: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HiFi手机”——听到这个名词,有的朋友马上就能想到好几个市面上正热卖的手机名称,具体来说,所谓HiFi手机,就是在手机内部的音频解码或者放大部分使用了一些较为高级的芯片或电路设计,以求达到比常规设计更好的听感。
/ X, r$ B8 ~$ x" O( D  d0 `. j' H- F: |
: f- M5 `4 S$ }1 t5 H2 H9 d1 I
然而,许多国际品牌的旗舰手机似乎并没有把“HiFi硬件”看得那么重,难道说是老外们不太喜欢听歌?还是说这些国际品牌不重视音质,或者在技术上反而不如国内厂商?9 d) Y  K9 n1 s8 b, n) P

" g% Y# M8 l. \$ {+ u; l9 c( g8 h! i7 b! c1 H7 F! z# L

% N' C+ ?& O$ G到底什么是“手机HiFi”) k4 T' B6 X  W5 k' [

( A& b+ S% {3 S- Q* d6 C& O# b  m
5 V0 o8 \# R' C5 u要弄清楚国内外厂商对于“HiFi设计”的迥异态度,首先就要明白,到底什么是“HiFi”,以及它在手机上是如何实现的。
. w0 v; C# A$ W# P+ I
/ n% I, V. b4 [0 m6 bHiFi,全称High fidelity——高保真,最早是1940年提出的一个关于“纯度”的主观概念,1966年西德DIN(德国标准化学会)制定DIN 45500标准为高保真的定量化标准。; w' H* {3 F  b& z

$ G& D4 P4 u9 y; o! k# ]事实上,高保真的概念最初并非适用于音乐,人们将其与音频技术联系起来,是在CD、DAP(数字音频磁带)出现之后。如今,通俗认为,对于移动设备或者随身听来说,只要其理论音质(频响范围、信噪比)可以达到CD的水准,就可以称之为HiFi。2 q5 m% D/ G+ c# ~0 q8 ?  u
3 z" I# `% o7 r# A

2 f9 l% d  N$ N! [) \按照这个标准,其实现在所有的中高端手机,只要不在电路或者音效上刻意作死,都能实现CD级别音质,都可以算HiFi——那么,那些号称“HiFi设计”的手机,其意义在何处呢?& m9 t! C1 Q" L: G1 o) ?0 y
$ ?: E  O$ u5 N6 N) B/ h
首先,大家要理解,音乐的回放,要经历音源(音乐文件或者在线流媒体)——解码——放大——输出到耳机——耳机发出声音被人耳接收的完整过程。HiFi手机多数是在解码和放大的部分进行了硬件的强化,拥有相比SoC(手机主控)“原配”芯片更高的处理精度。  d6 ~0 \3 c# Q6 a) n$ s5 y4 I& }
" _9 n3 C3 d  t5 K: k+ j3 |# Z
但是问题就来了:如果用户自身没有HiFi级别的音乐文件,没有足够好的耳机,纵然手机音频硬件更好,其实也并无意义。而且,“HiFi”的本意就是“原音再现”——更高级的音频硬件绝对不会让低音质的歌曲文件变的更好听。
( `8 k8 H  U  H# Q6 A! I. O& U0 X& K" u
& a5 `: s3 z3 Z! _
) C6 D# |- z; o9 H
没有HiFi手机,老外是怎么听歌的?/ c5 @; O9 |( o  f( g8 e

: g4 E5 Q- `! C5 L$ q$ `) k- N/ z- o" m7 W# N3 E6 r7 U
当然,有人肯定要说:我们就算没有HiFi音源,起码手机的音质“底子”更好;老外纵然有音质更佳的正版数字音源,但手机没有HiFi设计,最后的听感也不会太好,不是么?
/ y- s, E# {5 \& `/ D& F5 K* G7 E" k
7 w; y2 m  @& }2 x很可惜,并不是——原因很简单,因为对于国外的大多数手机用户而言,他们虽然付费买着Apple Music、Google Play的正版专辑,但这些平台的在线收听体验同样也不过就是比mp3稍好的水准——普通的手机已经足可驾驭,HiFi手机也不会化腐朽为神奇。7 x: L4 \8 M$ K+ p8 h3 i

! \# v$ s/ N5 ~1 ]; _6 X3 a ( I; b! {' F( J/ H4 d* {
而对于那些真正的音乐发烧友来说——在手机上“捆绑”外置解码/放大器,或者不使用手机而使用更专业的高音质随身听才是王道。
欢迎厂家入驻,推文!免费!微信:yinpinyingyong

6079

积分

4

听众

-1786

音贝

音频应用注册会员

Rank: 4Rank: 4

积分
6079
2#
 楼主| 发表于 2005-11-24 16:45:00 | 只看该作者
那么,海外品牌不做HiFi是偷懒么?6 K9 E4 d! Z. {8 l5 t
! |! [  ]& e" E. m9 R/ l. b
: f" Q+ O- R7 H+ K
至少在笔者看来不是,不做“集成式的HiFi堆料”,并不等于没有在音质和听感上用心:事实上,无论三星还是SONY,它们的手机都集成了一类对于普通用户而言非常有意义的功能——压缩音质修复算法。3 @% @. b$ t% v8 j5 B  ^9 y
0 g9 D% V* M/ F, P3 N
: X3 w- e2 u9 C0 u0 @
在SONY上,该算法被称为DSEE(新版本为DSEE HX),三星叫做UHQ(U品原音),它们的作用都是通过复杂的计算,让mp3级别的音乐文件“再生”出近似甚至超越CD的细节听感——对于一般程度的手机听歌用户,实际上这样的算法远比HiFi硬件还要实用。
+ T4 Q# k0 q5 Z/ s
' i) l% j1 O' P/ b0 ^  f9 c' w5 ^ , a; w" s, n$ |6 D3 x
其次,笔者注意到SONY、华硕和HTC的旗舰手机都宣称自己通过了“Hi-Res”认证(就是俗称的小金标):这可不是说它们“可以播放”24bit 96KHz的音频文件而已,Hi-Res认证要求设备在最终输出端的信号在规格上也要达到足以体现高解析音频的级别。
1 _/ X3 q! j6 q$ X; E* B( n' V( x

7 ]! d: S1 l1 S- R( }; F( D* ^, f! s+ V) g
“HiFi手机”:大环境下的过渡产品% c0 g) p* z5 {4 ~& e/ P& o' S

! p0 p+ j+ [7 a% S5 `0 J7 i5 {' l" t( a7 h& \$ @2 L' j
不可否认,厂商敢于创新,在手机上做出有独创性的HiFi电路设计,是其想象力和设计水平的体现,但是具体到用户的实际体验来说——现阶段的手机并不需要高级而昂贵的HiFi元件也能实现HiFi音质。而使用了HiFi元件的手机,如果用户自己没有好的音源、好的耳机,其实也无法发挥它的实力。
+ C$ C% G) ~- s' a( i( _& {$ k' j# `8 c# F) y( f, ?8 {# g

; K: z+ u6 _4 p9 `所以,HiFi手机并不“发烧”:无论对于普通用户还是专业的音乐爱好者来说,它都称不上是最好的选择。但它为全民提高音乐欣赏水平起到了一个很好的普及和铺垫作用,是一个合格的过渡产品。
1 s( Y0 B9 {3 r  R: Y
欢迎厂家入驻,推文!免费!微信:yinpinyingyong

2万

积分

6

听众

-215

音贝

音频应用初级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27568
3#
发表于 2005-11-26 03:43:00 | 只看该作者
支持!
欢迎厂家入驻,推文!免费!微信:yinpinyingyong

367

积分

2

听众

-32

音贝

音频应用

Rank: 1

积分
367
4#
发表于 2005-11-27 23:05:00 | 只看该作者
好文章,不错,我收藏了,谢谢楼主啊!~
欢迎厂家入驻,推文!免费!微信:yinpinyingyon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音频应用搜索

小黑屋|手机版|音频应用官网微博|音频应用 (鄂ICP备16002437号)

Powered by Audio app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