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0-6-14 20:32:02
|
显示全部楼层
分轨录音: Y D4 D& e9 X3 S# c
* q4 [7 l) f# C, w
3 i" @& Y" D* x* n
6 V; k/ E! C! _, x( E! v
乐器都到位了。尽管录音过程牵扯到很多东西,我们还是将这个步骤称为“分轨录音”(Tracking)。它的目标就是捕捉记录一首歌的表演。 ?9 r+ {: I! w& W. t$ |- |/ `
H6 N9 m; U% j5 X: Z9 i8 p: ^7 A一首歌形成于空气,是音乐思想的一个集合。在某一时刻,录音让一首歌变得可以触及。现场表演也可以让歌曲传达出去,但随着歌声结束,它还会无影无踪。录音让歌曲以某种格式定型,今后随时可以被播放被人听到。, ^. g. o, @2 [( k
0 I' \& E, j" h/ U+ t, t4 S# O对一首歌中用到的不同乐器的录音过程就是分轨录音。通常是一次一轨,你会听着先前录好的再录下新的轨道。这就是多轨录音的过程。
# s+ y3 j( a# K3 @8 b9 L- `! A" Y% b J+ ^5 [& R
为什么把分轨录音当做独立于写歌的过程很重要呢?因为写歌时所关注的与表演不同。当你写歌时,你希望自己的想法能自由驰骋,创造各种新的关联,你的实验无需任何编辑活动。然而到了歌曲演绎阶段,你就需要将思想以一种截然不同的方式集中。你需要关注的是,用正确的情感演奏出准确的音乐。0 [" C. p1 \% i8 P- b
; l4 d; z2 y2 U, I! A纵使有很多编辑方式能弥补错误,但对演奏的帮助还是有限的。要想让声音听起来自然,没有什么比一开始就录下的精湛演奏更重要的了。如果你试图将写歌和录歌的过程结合到一起,那可能两边都不好把握。为了让你的歌曲拥有较大的冲击力,较好是分别关注这两个阶段。: \; x6 `$ u/ |
7 G' b3 g" ^2 ]4 z. C2 O$ z, V当你按下录音键,你就要用生命去演奏了,心无旁骛。此次如此,次次亦然。
' e; A" o3 ^! j& G. O* O( G8 _
. r1 e4 @+ c* z1 C: W& t编辑5 e! c- Y, u7 b, _6 U |. K
- ^, N: Y9 A; }. I5 Q, G3 g' B3 X! Z+ q: u* j
; H- B8 ^6 \ n( e% q4 Y
数字音乐软件编辑的便利令捕捉精彩演奏比从前容易许多。但我们较好还是把这些工具当作备用,而非优选。音频编辑这一阶段之所以被独立出来,是有以下几点原因的。
; a; W# O* x# B, g! _0 @9 r! V; p: s6 v! g
首先,当你写歌或录音时,你是不想做编辑工作的。分阶段投入你全部的注意力,你就不会每每因为停下手来进行修正而丢失了感觉。所以,编辑工作要放在后面来做。/ j) K: Z4 i9 a/ R4 Q1 P. ~
$ G+ B* }6 F9 V# Y6 \其次,你不会希望编辑得过度,或让歌曲听起来断断续续而缺乏激情。把编辑工作放在次要位置,你可以更努力地完善实打实的录音演奏,而不是接二连三地去尝试编辑音乐而让它显得真实。
. g; @9 t) O9 l. y B2 u, b7 k4 F7 B: v+ v% W- @0 n$ V
到了编辑阶段,你得奉行“不做破坏”的原则。要是声音听起来很好,就根本无需再编辑。这个阶段中,你可以移动调整下不准的段落,修正轻微的跑调,给音轨做淡入淡出让它们的出现更自然。编辑的目标是让演奏听起来尽可能地好,也仅此而已。
) t$ l2 C0 b) h" j1 M( r
& k3 x# d2 |* R, O) ]: O$ V1 y1 E5 n2 }& W混音
; {4 x! f2 N" D9 Z& p; K* f7 L
5 r# p+ s4 x* S) K; x1 h6 B5 |3 `5 x* [4 k4 v f) k$ h
8 ~4 b3 P; j# F5 G1 g8 X2 h
对大多数人而言,混音才是乐趣所在。写了歌,录完音,现在是放松坐好,让音轨摇身变成佳作的时候了。混音是一门艺术,需要多年的学习和磨练。但这并不妨碍我们投入其中,你反而应该放下包袱,找到正确的起点开启更多可能。
d) T2 q. b9 J" E9 R6 m0 u
/ _ A, `' U0 T! ?0 t: W混音所做的就是把你录好的所有乐器做成一个立体声的两轨混音(或者环绕声的多轨混音)。好的混音会让你清楚地听到每件乐器,听清细节。好的混音有深度,有动态。总之,它听起来好听,而且充分支持音乐内涵。
7 O$ {) g) F6 @( P) ^4 B5 r6 O5 V- d
混音自成一个世界,很多人只是关注音乐制作的这个阶段。我喜欢把混音看作是交响乐团的指挥,由它指挥决定一切:哪些乐器声音要相对大些?它们在立体声中应该在什么位置?哪些声音靠前,哪些靠后?哪些效果该用,什么时候用呢?; m7 B1 ?: I4 S' F
# X: s8 T2 e, }* A7 D' r混音阶段你要做出的抉择数以千计,而最终混音会让你的歌曲呈现出巨大的冲击力。好的混音会让人觉得你创作的歌曲惊为天人。4 V8 Q0 g4 \* Z% V! j, S
9 o! E0 }3 b/ J
关于混音我们以后还会聊更多。当你给所有音轨调整音量想令它们好好融合时,这就迈出了混音的一步。就由此开始吧,混音学得越多,你对最终音乐成品的把控就越强。# K# N& k2 S5 q$ v: Q y& o5 L
+ |) u2 s( j5 ]8 J$ u: ?$ w
母带7 ?+ w' ~7 g( B4 w9 \* r
, O3 s) D6 \6 u% {% Z: C8 K
W4 ]9 [1 |. M5 K4 w3 e( A
* h6 T; p. I5 R @0 F; N1 u$ i
母带传统上被作为一个独立阶段看待。但对于很多“卧室音乐人”,母带就直接成为混音阶段的最后一步。可能很多读者属于“卧室音乐人”,不过了解一下母带的由来仍有必要。
t e% B; a+ s- J& ~4 v5 U% t- M, u$ y$ |* H& I ]
录制一张专辑时,艺人有时候会为不同的歌曲使用好几个录音棚,更换不同制作人和录音工程师。这样,每首歌就都有它自己的声音。母带阶段就是让这些歌在声音上形成一致性,变成专辑的有机部分。好的母带工程师听力精密准确,设备精良,能够修正任何混音阶段留下的小瑕疵。混音师可能由于工作房间声学环境的原因,忽略了某些问题。母带工程师还会调整所有曲目的电平,让它们在音量上变得“热辣”且平均。所有歌曲都通过相同的母带设备,调整到相同的水准,可以让专辑显得更有整体感。* m+ v( e; D4 P/ @, |
; G7 |" U# I5 R9 Y ?不少“卧室音乐人”和制作人现在做音乐都是一轨一轨单独制作,没有考虑要将曲子集合到一张全长专辑里——也就无所谓声音的连贯性,因此母带师的角色有所弱化。此时他们的作用就转变成要令最终混音更为精细——声音要适应不同的播放系统,并且按照艺人的要求让歌曲足够大声。7 P8 z: E% a, f- n/ v
. a" D/ P6 C5 S% w3 R
现在有很多工具可以帮助你给自己的作品进行母带处理。除非你单有给母带工程师的预算,很多人还是选择让混音师搞定这最后一程,或者他们全部自己上手。" {3 t% d* f( \; q0 a# k5 |
l2 \ H" O5 m0 V+ T! J不可否认,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是较好的。但如果有了一系列响当当的插件和正确的预置,你也可以“扮演”专业角色。' B P9 B( |, I, h r
8 m. B) l0 }7 ~
9 K, v* X. X6 z8 {; l! a: k7 }
' O2 s0 k$ l7 ~5 m, ?# P7 V9 s, L
结语
: h( z- I& ~& Q( [) m! E( \
7 ^) d) G+ o, a2 O1 A# K我是传统的歌手/创作人背景出身,所以是按以上方式理解音乐制作的。很多电子乐制作人、DJ或嘻哈艺人,可能有着截然不同的工作方法。不过我们在此讨论的基本概念还是业界通用的。这和你的音乐风格无关,只是探讨令音乐听起来更棒的基础环节。不论你追求的是什么,我们最终都是想让自己的音乐好听。6 c2 Q$ ]3 ~! t5 _5 N- M% x
6 w& V, @4 G J
更好地制作音乐有两种途径:学习和实践。演奏一门乐器,学习混音和制作,有无穷的知识需要汲取,没有理由偷懒。但光学不练也是不行的。学以致用,你要抛除杂念做音乐,耐心地录音,混合出好的声音。如此反复,你的技艺才会纯熟,你的工作才会有效,你的表达才会到位。* p% `5 S* N3 I5 H
) ]+ z- P/ x+ I2 [' E
你对音乐制作的过程越有自信,你做音乐就越轻松,声音就越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