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0-6-3 19:44:40
|
显示全部楼层
Spreads(音域跨度)
" f% f/ }2 h: K l; k和弦的音域跨度的范围大小会对和弦的声音动态特性产生不同的影响。例如,一个三音和弦可集中在一个八度内,亦可跨越三个八度,如图68所示。
5 P( a( D6 K4 J# r6 |
5 U4 `" `* f4 `! n
3 m$ o! |( E! W4 a9 x$ B# d, \
示意图68 虚拟调音台中和弦扩展成像图% Z! r; k: d A( p
, P) |( S" q, Z% c
音域跨度越大,音响越发饱满,而且在虚拟调音台中占据的“空间”也会越多。3 |0 X' r, z9 `) }! ?+ C
3 m5 B: l# a$ {. r6 y1 \# u$ \& N, ~( Z1 D7 z) L/ I
9 ~7 d* c9 V: y. Q五度圈/ H; q7 l1 Q6 r9 d: E
将歌曲整体转至其他不同的调,成为移调(Transposition)。五度圈(又称五度循环圈)是辅助我们理解音阶与移调的理论框架。制作人通常会建议适当调整歌曲的调,以适配歌手的音域范围亦或只是单纯追求更美的音乐听感。! {: k9 e L& a3 c
& ^7 L3 q a" s9 x/ x) Y3 H7 z# e
图69展示的是各个调对应所对应的升降号的位置及数量。
; G) A; F+ B* @3 o) a+ {; _
5 W- G0 D6 B' D! `、
: d y1 t' _3 }示意图69 五度圈
/ |% F% I) h8 I# A! _/ K! z( s' T- @( D
上文所提到的整首歌曲的调性转移,称之为移调(Transposing),而对于歌曲某个段落进行调性转移的话,则称之为转调(Modulation)。诸多音乐人会通过上行转调的方式增强歌曲的Drama程度或情感张力,也常常应用在歌曲的副歌高潮段落或结尾。最为常见的上行转调音程为半音、全音或纯四度音。例如Stevie Wonder的音乐作品的歌曲结尾都会伴随着连续半音的上行转调。
) X! t) o2 e" Q2 k b) b% U ?2 @
1 A0 \5 I! z! \% \下行转调的话相对用的较少,偶尔使用。9 g5 N, d; k$ E
8 a/ |: g+ c( W- J* s$ x) U' \! A9 w
( Z8 a/ V6 n& ^% p) H# ]5 u* C
和弦进行(Chord Progressions)
3 c1 y) M1 w& W, B6 e; H和弦进行(Chord Progressions)指和弦随着歌曲时间纵向推移的演变方式。它与节奏型和弦(或和声)共同构建歌曲的基础律动。其内所涉及的音乐音程均相对于歌曲的根音或调性(而非前一个音符)。
# z7 r2 X& b( T0 u' T0 }) ]
' K+ o7 e5 x) \6 ^% }正如Miles Davis精辟指出:"一切皆是蓝调",美式音乐乃至西方古典乐皆植根于I-IV-V进行。该进行模式与约瑟夫·坎贝尔(Joseph Campbell)在《千面英雄》中提出的“英雄旅程”原型相呼应:英雄从家园启程(I-IV),踏上征途(V),最终携所得回归(I)。这一模式普遍存在于各类宗教、童话与神话体系中,亦是《星球大战》系列电影的结构根基(据卢卡斯所述)。人类集体潜意识中对此类和弦进行模版有着深刻共鸣。
5 b8 [, M$ r3 ]- |+ C+ \1 o& A$ |# Q0 w8 |
来自摩城唱片(Motown),由The Temptations演唱,William "Smokey" Robinson创作,并由传奇团队The Funk Brothers完美呈现的经典名作《My Girl》,即为I-IV-V和弦进行(加拓展)的典例案例。Pharrell Williams、Cee Lo Green、Bruno Mars(Mark Ronson)等艺人也皆以I-IV-V和弦进行(加拓展)创作歌曲。这里的拓展(Expansions)是通过引入大调音阶的额外音级(如50年代Doo-whop与摇滚乐采用的是I-VI-II-V和弦进行),延长基础和弦进行的紧张-解决过程。
3 P: B' e% Z( ~' @" s0 R2 R7 j6 R8 t3 i- B( w" H0 `7 v( e; U% a% i; I, r% U9 h; I
调外替代和弦(Substitutions)的运用,同样能强化歌曲的紧张感、推动力、声音色彩与情感表达。需谨记的是:音阶中的下属音(IV)与属音(V)具有将音乐引回主音(I级)的功能,从而形成完满终止感。
. @* Y4 ~& M2 o- B1 J9 ?% I7 O5 E0 {- m& n* p: w t% l$ ~
该原理几乎通用于所有音乐风格。某些音乐会在它的边缘各种擦边:如爵士乐常规避主音(I级)以维持紧张感,而疗愈音乐则会频繁回归主音,甚至全曲均在持续主音,这种现象可称之为持续音(Drone)。' y) ^, X1 V% d7 J: ?
' M# m5 J( m$ R! j
音量(Volume)
# S5 @& Y$ e W- H; F1 z) H9 P9 n/ u0 t9 \* m0 i `
译者注:该段作者所描述的音量概念,更多的是表达音符的演奏力度的动态变化(或乐理中大家熟知的演奏力度概念)。
- T0 y( \/ {& e2 l1 @
* w; x" Y/ r+ ^. N; d在乐谱中,可通过特定符号标示相应音符的演奏音量(力度)强弱。这些由乐手实现的音量(力度)动态变化,与调音台推子设定的音量电平是有本质区别的。尽管我们可通过调音台的音量推子模拟演奏(音量/力度)动态,但无法重现音量(力度)起伏伴随的情感波动。所以,对于制作人而言,必须精准把控音量(力度)动态,方能实现预期的艺术表达,而且诸多优秀的音乐人已然将其视作艺术表达的重要组成部分了。
! ]7 o9 F$ }# U3 _" b2 V
5 c" S6 X& k, e另外,当配合默契十分融洽的乐队也将音量(力度)动态控制得天衣无缝时,所产生的声场效应是那种震撼心灵的效果,可能也会引发一些生命灵性上的共鸣(题外话)。6 r! n2 F" T% j, w% Z6 J. e
" l1 L# h$ S9 @/ u$ |5 S
* J5 ]5 w k! X: }/ J. t
: m8 o* P2 R# [3 X7 { V下文列出乐器演奏音量(力度)动态变化的标准术语:) u5 Y f4 ^* m' q+ n
8 b; Q! g2 n! I1 U+ T
# @6 E- F3 s3 J+ w4 U9 b
( T9 B( n7 |% B3 k0 f/ ^. v4 P. p( Y% E: \, d4 d- [! w9 A
重音标记(Accents)列表
5 J' D' {. v+ e
. J. L" U2 T# r2 j. A) t5 n. u
" {% J |' h5 Y: n$ d! {: C0 j在虚拟调音台界面中,演奏音量(力度)动态通常以球体亮度呈现(越亮越强)。如图70所示
3 o+ a% f5 j) Z H, J: D/ u0 V% ^
3 @! N; Y2 u1 C0 o6 i示意图70 虚拟调音台中的音乐音量(力度)动态变化展现
# p, K+ V) |" }. x$ v
) d, e3 Q8 A/ w9 D
) S, T: C$ s B7 h) I: B; A
) h" }; {6 a+ [, f l3 ?6 i歌曲曲式结构与功能谱
! |1 O, H# b) r9 ]+ P4 h除了标准的五线谱之外,还有其他诸多的音乐呈现方式。而且在棚里工作时也会频繁接触到这些呈现方式,因此需要掌握一下基础的术语概念。1 Q. G# o) d( `+ {3 }3 |$ ?
# ]% k) s/ X" a& f( ^5 ]乐句 (Phrases)
# s& W" q) @, p7 Q, M& N, s( t
% \- d* _" _- m3 b) E% [/ b6 Z8 {+ r" u乐句(Phase)是由若干音符或一句/多句歌词所构成的完整乐思小单元,通常作为歌曲段落(如主歌、副歌)的次级结构。在录音时,普遍使用它进行演奏/演唱的表达定位,诸如确定声部起始点、讨论演奏/演唱的细节处理、标注呼吸气口位置等。- O( i9 W r7 E$ l6 k9 v5 @4 m
/ ?2 @; R5 ]9 i+ U0 Q* q f
反复记号 (Repeat Signs)
5 ]$ U, Y! V& F% j% k1 O6 c! [: e1 \8 p+ I3 c
反复记号的作用等同于宿主软件使用Loop循环音频素材,我们可以通过相应的标记符号避免乐谱的重复书写。当遇到终止线的左侧出现两个点,且仅有它一个符号的时候,表示我们需要重头开始演唱/演奏。如图71所示
+ ^ r1 m- Q6 Y) ~
) y* k* x/ s( G" v: P4 a! d+ p6 G% t% o
5 f2 ^2 C/ r4 Z$ l p* _1 d示意图71 五线谱上重头演奏的反复符号表示方式
; l9 f( m6 b6 y5 O6 K5 u! E1 @/ _$ V4 s# {
在宿主软件中,重复记号的表示方式(译者注:这里的标识应该是特定宿主的,看着像Digital Performance,仅猜测),如图72所示" U+ _* z0 \) p$ {: s& f; @
, [( ?& [4 J" v+ {! F$ [. t) m
$ X% k; _/ N& D/ I1 Y; Z示意图72 在宿主中的反复记号表示方式0 L6 T! g5 I% g J+ x4 L& n
* ~& [# Y& a/ X+ N7 ^7 i如果您只想循环歌曲的某个部分的话,可对应小节左侧竖线处更换成带右侧两点的“反向终止线”,并在乐谱中写上“Repeat x times”表示重复演奏的循环次数。如图73所示# b) f Y& c- L. c" W3 K, j
1 \* Y7 U0 {3 x! J
( r! t" B4 i z9 A% f
示意图73 五线谱上反复记号的表示方式3 [6 }0 \; Y6 O7 p
% K+ w# \6 ^. k5 Z+ C
另外,也有相应的记号,跳过重复演唱/演奏的最后几个小节,直接演奏后续的结束小节,这一类的反复方式称之为“第一结束”(1st Ending)与“第二结束”(2nd Ending)。如图74所示( x5 s' s3 X% E* m+ f/ C4 j
# M4 w. @. g& d: [7 X
( w( X5 \' O# I! D8 k9 Q示意图74 五线谱上的第一结束和第二结束的表示方式
8 D- a2 e3 G' C3 k6 V
6 n* d) o2 _4 i您可以看到,在反复后演奏到第二小节后,会直接跳过三四小节(第一结束位置),直接演奏第五六小节(第二结束位置),并停止演奏/演唱。
9 R+ \$ A$ L" G. P' n
- H- w2 M' i3 I& |, `( s- i和弦功能谱% `. h# y5 ~6 |8 R- ^
( @0 K+ A% E/ d Q1 V
和弦功能谱是一种将和弦名称直接标注于旋律乐谱中某个音符上方的曲谱标注形式。其概念源自于爵士乐中常用的“Fake Book”和“Real Book”。该类谱不会提供完整的和弦演奏形式,仅标注主旋律及相应的和弦名称(建议和弦),以此形式呈现歌曲的整体框架。所使用和弦的标注方式前文已然详述。谱曲样式如下图75所示
5 s D; A0 ?2 v
8 y: J/ H: r" @- X3 V
: X: d! ? I/ U
示意图75 五线谱上方标注的和弦( H# o8 ~% ]# [
8 O3 u0 T2 R- ]0 ^" u有时候,和弦名称也会直接在对应歌词上。如图76所示
5 q7 w( q$ t, ]9 G- Q4 m
8 B$ r" p9 g/ M- l6 B
1 i! H/ ?5 x" t, i1 L% V
示意图76 标注在歌词上的和弦
! H4 c, g( B" k( b0 ~, A
! @' v, }3 D0 N: ?1 G/ q8 l这种和弦功能谱在制作前期准备阶段对歌曲框架的建构极具价值。在正式录音时,此类曲谱能清晰传达演奏/演唱要求,从而避免五线谱种各类繁杂细节干扰乐手/歌手的演奏/演唱表现。 0 N# _- a3 ~/ l$ |
9 v1 I7 t- Z( r7 _* n而且,进入混音规划阶段时,简化和弦谱可成为艺人、制作人与混音工程师标注重点注意段落与效果处理方式的重要用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