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移相器和镶边器是两种听起来相似的经典效果器。然而,它们的工作方式却大不相同。
镶边和移相是过去几十年音乐制作中被制作人广泛使用的两种音频效果。这两种效果的声音非常相似,因此乍一看很容易混淆。它们都产生一种旋转、呼啸的声音,这种声音通常与迷幻摇滚有关,但也常用于几乎所有流派,包括舞曲。
虽然镶边和移相在声音上是邻居,但每种效果的产生方式使它们截然不同。由于技术不同,敏锐的耳朵会注意到这两种效果各有特色。差异很微妙,但有了本文中的知识,您应该能够区分两者。
除了回答什么是镶边效果器以及它与移相效果器有何不同之外,在本文中我们还将深入探讨这两种效果器的历史,并重点介绍一些与移相效果器和镶边效果器相关的歌曲和艺术家。
镶边器和移相器的历史
镶边和移相效果的确切起源尚不清楚。不过,镶边效果最著名的早期用途之一是乔治·马丁在Abbey Road为披头士乐队制作时使用。披头士乐队第一首使用镶边的歌曲是 1966 年专辑《Revolver》中的《Tomorrow Never Knows》。
根据音乐传说,约翰·列侬是第一个提出“镶边”一词的人。这个名字源于制作人用来实现镶边效果的方法。制作人将音频信号分割到两个独立的磁带卷轴上,然后对其中一个卷轴的边缘或“镶边”施加压力,以在其中一个信号中产生延迟。
另一方面,移相效果的起源故事并不那么广为人知。移相效果在镶边之后才开始出现在流行音乐中,第一次使用这种效果可能是 Small Faces 1967 年的单曲 Itchycoo Park。
尽管移相效果进入音乐界时并不引人注目,但它很快成为 60 年代末和 70 年代许多吉他手最喜欢的效果。该效果的著名粉丝包括齐柏林飞船乐队的吉米·佩奇和迷幻摇滚偶像吉米·亨德里克斯。
什么是镶边器?
镶边是一种音频效果,可产生旋转、嗖嗖或“喷气式飞机”的声音。尽管在音量很大时,这种效果听起来非常奇怪,但镶边是一种非常常见的效果,您可以在大多数 DAW 的音频效果文件夹中找到它。
您可能没有意识到,但与延迟、回声和合唱一样,镶边效果器实际上是基于时间的效果。它们的工作原理是将传入信号分成两个单独的信号。然后延迟其中一个信号,从而在音频频谱中的某些频率上产生相位抵消。然后调制第二个通道的延迟量,这会导致相位抵消发生的点在频谱上上下移动。这些相位抵消点的移动就是产生嗖嗖声的原因。
您可以通过 Jono Bucanan 的《声音的科学:基于时间的效果》了解更多有关基于时间的效果的知识。其中甚至还有一章免费章节专门介绍镶边。
Logic Pro 镶边器
镶边效果中发生相位抵消的点彼此相差八度。在这些相位抵消点之间,频率也会堆叠在一起,从而产生增强信号点 - 这些增强的凹口也是彼此相差八度的倍数。这种相位抵消称为梳状滤波器,它使镶边效果具有和谐悦耳的声音。
镶边器通常还具有反馈控制。这实质上决定了效果的极端程度;更高的反馈设置将在梳状滤波器中产生更深的凹口和更高的峰值。这会产生喷气式飞机效果,就像您在 20 世纪 80 年代的许多音乐中听到的那样。
什么是移相器?
移相器的工作方式与镶边器类似,并且产生的声音效果也非常相似。但是,两者之间存在一些关键差异。让我们先了解一下移相器产生效果的机制。
与镶边器一样,移相器也是一种基于时间的效果。移相器的工作原理是将一个信号分成两个,然后延迟其中一个信号以产生相位相互作用。但是,信号延迟发生的方式与镶边器的工作原理不同。
Logic Pro 移相器
移相器使用全通滤波器来延迟其中一个信号。如果您熟悉高通和低通滤波器,那么您可能能够猜出全通滤波器是什么。是的,没错,它是一种允许所有频率通过的滤波器。
这听起来可能有点多余,但就其本质而言,全通滤波器会延迟通过它们的信号。事实上,它们实际上会以不同的量延迟频谱的不同部分。全通滤波器引起的延迟或相位变化以全通滤波器设置的频率值为中心。
就像镶边器一样,干信号和延迟信号的相互作用会产生具有峰值和凹口的相位。全通滤波器的频率经过调制,导致这些峰值和凹口扫过频谱,从而产生标志性的嗖嗖声。然而,与镶边器不同,移相器产生的峰值和凹口不是谐波相关的。
移相器通常还具有反馈控制,用于设定效果的极端程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