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频应用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0314|回复: 1
收起左侧

[耳机] 苹果AirPods早已看穿一切,手机耳机孔必将消失?

  [复制链接]

3862

积分

3

听众

412

音贝

音频应用新手发布

Rank: 3

积分
3862
发表于 2010-1-28 14:16: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自从2016年苹果在iPhone 7上取消3.5mm耳机孔以来,关于苹果的这一举动便引来了无数争议。虽然业界的声音褒贬不一,但对于iPhone用户来说,至今仍有很多人不习惯没有了耳机孔的iPhone。然而有趣的是,无论是国外还是国内各大手机厂商,虽然都知道取消耳机孔这件事会给用户带来诸多不便,却仍然选择跟风苹果并在新机上取消了耳机孔。这不免让很多人觉得匪夷所思,当然有人会说手机厂商们是为了追求轻薄、防水以及所谓的美观。但这真的是消费者需要的吗?
5 o9 G% q8 D" h; k! `0 A* q
; b7 ]/ y) N* U关于这个问题,从实际的用户体验来讲我是更倾向于保留3.5mm耳机孔,理由也非常简单,作为一个中度偏重度的音乐用户,我无法忍受手机充电时不能听歌的尴尬,更无法忍受手机上多接一根转接线这种“反人类”的设计。并且我原有的耳机无论是从外观设计、佩戴舒适度还是音质方面已经能够带给我最好的体验,为什么还要强迫我去更换Lightning、Type-C或蓝牙耳机?所以关于取消耳机孔这件事我想毫不留情的说一句:“苹果纯粹是带了个坏头”。
6 n' \8 i# e4 @- I  ~2 m. X7 S   m7 p( R$ W3 o' F! ~
5a1b76d618a17-thumb.png
, S( I3 \9 F& i' r) L% z - L8 ?) e1 b& e) K& a( j' ]
PS:这里我想再说句题外话,最近网络上正在热议苹果或将考虑在下一代iPhone上采用“双卡双待”。我认为这件事情十分可笑,以苹果的调性恨不得一个接口都不留,SIM卡也改成虚拟的,又何谈“双卡双待”?。所以大家完全没必要为了这类子虚乌有的事而兴奋或担忧。8 I5 [. V9 o! H8 h  M/ p; G

( y, D! r- Z% @8 ?( l2 y以目前的发展趋势来看,除了苹果自家的Lightning耳机和安卓阵营的Type-C耳机,未来的另一个大趋势就是无线蓝牙耳机了。还是以苹果为例,自从在2016年秋季新品发布会上推出首款全无线蓝牙耳机AirPods后,也许连苹果自己也没有料到这款产品会成为2017年最畅销的蓝牙耳机产品。. I9 x# i  a( W5 |
5a1b76d64e6df-thumb.png / M$ b/ J# z4 j

. M6 D, L7 |- R5 w2 P# x. z; JAirPods的诞生开启了无线蓝牙耳机新时代" F# i! l, R' W( V0 }. e

7 t/ i; y# X3 i+ p  m8 F3 f9 x. L与此同时,新一波的跟风浪潮又来了,全无线蓝牙耳机成为了今年耳机市场的主旋律,如此也可见苹果对于智能硬件市场的影响力真的是无人能敌。不能否认AirPods确实是一款体验出色的无线蓝牙耳机,它与iPhone的匹配和联动堪称完美。但我想说的是,并不是每个iPhone用户都愿意掏一千多元购买这款耳机,而对于那些使用其他蓝牙耳机的用户来说,他们的体验可能远没有AirPods好,各种令人尴尬或崩溃的问题也是层出不穷。3 @0 c1 x: u3 X% J7 U
: d# _, o0 c1 Z9 A, Y* d1 |
前段时间笔者在知乎上看到针对于手机取消3.5mm耳机孔,很多用户改用蓝牙耳机后所遇到的各种问题进而展开的激烈讨论。再加上我自己近几个月以来使用蓝牙耳机的整体感受,不妨在这里为大家简单汇总一下,手机搭配蓝牙耳机在日常使用过程中究竟会带来哪些不便?
& T1 @' K) b$ d8 V9 K % v  Y' j! {( x6 I8 L0 {: p5 G; X* w& D8 q
蓝牙连接不稳定:
4 x* d; t# q  g! R( c很多用户在使用蓝牙耳机听歌时几乎都会遇到连接中断的问题,由于蓝牙耳机的特性(严格来说还是技术不够成熟),区域中的电磁波干扰或者在有很多WiFi信号的环境下,都可能会造成蓝牙连接中断。更糟糕的是有时候只是将手机放在兜里,蓝牙也会断开。这种技术上的缺陷,严重影响了用户体验。
. X# S5 k' h) m# J+ u; q$ J ' A5 V% J+ T7 T; e. z* \: n& q
续航不给力:
7 Q' s. Z" M* l& I, M知乎、贴吧等各大耳机论坛经常有用户反映某款型号的蓝牙耳机续航不给力,甚至根本达不到官方宣称的续航时间。笔者对于这一点也是深有体会,通常一款蓝牙耳机的官方续航时间为6至8小时,如果在正常音量下播放达到这个续航时间基本没太大问题,能够满足日常通勤、休闲及短途飞旅使用。但如果长时间音量开的较大或对于重度用户来说,就真的要做好一天一充的准备了。
# h& u8 g' a8 x6 j5 {! o ' W+ [. v" g! K) y/ j
声音延迟:6 P/ P( h1 R9 J) @7 V. J. j  z; q
声音延迟也是蓝牙耳机在使用过程中暴露的一大问题,这部分主要体现在看视频和玩游戏时。当设备同时进行显示功能和发射蓝牙音频信号时,在音频信号和视频信号中可能会产生延迟,也就是声音与画面不同步。而使用有线耳机则完全不会出现这个问题,所以在看视频的时候,我又不得不换成有线耳机。9 @5 H9 j, e# c. R, r% ]# c

9 I' R8 X" M: v/ m/ w: _蓝牙音频卡顿:8 |- _( }6 t# o& ?8 a; J
前段时间在知乎上也有用户反映,在一些低配安卓手机上玩游戏时也会出现蓝牙音频卡顿的问题,而这一点笔者在亲测下也确实印证了此问题,例如在某些千元级价位安卓手机上玩《崩坏3》这款游戏,蓝牙音频就会出现卡顿(为了避免引起商业纠纷,此处不透露具体手机品牌和型号)。但换成有线耳机则不会出现这样的问题。所以从CPU的运行效率来讲,如果手机的硬件配置恰好只能跑起一款游戏,那么从有线切到蓝牙就可能刚好超越了其性能的界限,从而导致蓝牙音频出现卡顿。' g: M( J+ Z  h0 ?8 ~+ Q
- \. d1 K) O8 C
看似不太重要的音质问题:
# I' m0 Y! k; m; O2 J4 ]" {' {2 y* Q8 j相比于上面提到的四点问题,音质可能是最不重要的,因为对于大多数用户来说可能不会去关心蓝牙耳机和有线耳机谁的音质更好,或者说大部分人可能也听不出来。但对于那些在音质和耳机方面有更高要求的用户来说,他们当然会选择有线耳机。但无奈手机在没有了耳机孔的情况下,也只能为耳机多接一根转接线了。
+ X$ a9 \( s) x  R7 \" F, o
! l; r& q0 e5 u% |4 U3 x虽然从目前来看,蓝牙耳机与手机之间的连接稳定性和信号传输方面都还存在不少问题,但无线这个大趋势未来却是很难改变的。我们可以看到现在的智能手机接口越来越少,机身越来越轻薄,同时电池容量也在增加(续航提升),防水防尘能力变得更好等等。而对于本来就“寸土寸金”的手机内部空间来说,砍掉3.5mm耳机孔是迟早的事,只不过看谁有能力率先将这个趋势引领起来。 9 `9 u4 R8 C2 Z4 C! g6 F! b: e
5a1b76d85a6fd-thumb.jpg ) K, w, p  H( J- G0 G+ l$ G
6 b; _. D& @) h0 a
3.5mm耳机接口组件与Micro USB接口组件对比
% K; G  S7 ]) j; U/ [/ Q1 U2 U8 X
! o1 m  K( U5 A7 c. e- S8 x$ {: [网络上有一张手机主板的3.5mm耳机孔组件与Micro USB接口组件的对比图,这张图片非常鲜明的反映出未来的一个趋势:耳机孔将彻底从手机上消失(太浪费空间)。 要知道明年就将是手机无线充电的时代,至于耳机孔,又怎么可能还有它的容身之处呢。
* n* o; m9 t+ N4 [0 P2 h) e3 ~ 8 s+ m3 }3 n3 G/ ?1 J/ h
写在最后:% n# Q, `: v* Z# t( q  t" r% {
虽然从一个用户的角度来讲,我到现在还不太习惯没有了耳机孔的手机,但我并不否认科技的进步,蓝牙音频技术未来也一定会越来越成熟。只不过从现阶段来看,一部分用户还要继续忍受蓝牙耳机的诸多小问题,或者继续在手机上拖着一根转接线听歌。但我相信这些问题都是暂时的,或许等到蓝牙5.0时代全面来临的时候,我们会真正在手机上忘掉有线耳机,享受无线音频时代带给我们的畅快和乐趣。
欢迎厂家入驻,推文!免费!微信:yinpinyingyong

599

积分

2

听众

13

音贝

音频应用推广专员

Rank: 2Rank: 2

积分
599
发表于 2010-4-8 11:52:41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了,谢谢楼主发布,好文章,收藏了啊
欢迎厂家入驻,推文!免费!微信:yinpinyingyon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音频应用搜索

小黑屋|手机版|音频应用官网微博|音频应用 ( 鄂ICP备16002437号 )

GMT+8, 2025-7-23 16:15 , Processed in 0.025467 second(s), 5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Audio app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