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曲时配器的表现形态,以及和弦排列法和音乐织体的概念
0 N" |& Y' ~% p/ V d) U8 g$ g8 D
; f( K# S1 x' r/ U8 g) a1 u$ d% x: G8 M6 M! s- d
编曲的目的
$ b' ]& o5 ]- R- u$ C: ^0 U3 v; {/ k* t9 o( s* M, y9 p+ W
编曲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烘托主旋律。和声自然是重中之重,而对和声进行诠释的方法又很多,通过不同的音色、不同的节奏类型,不同的演奏方式巧妙地融合互补,关于为旋律配和声的课程,大家可以参考小崔之前的五分钟课堂。# N" d7 f( z3 I( W* n
+ N$ \" ]: k( y7 }- G' m& q
配器的表现形态2 c) A' Q* N# c9 b: u9 A
/ Y/ k8 l9 \+ x乐器的表现形态一类是和声形态,比如弦乐器用持续性的长音进行铺垫,或者是通过和声和弦来进行演奏,这些长音由于不同乐器的音域不同进而带来立体感和空间感 。" b, J, W9 ~: D" j$ z/ p
# Y) S2 [) `$ J乐器的另外一种表现形态为节奏形态,主要以分解和弦或者是扫弦等形态来填充整个音乐内,带动音乐的走向,节奏的新颖和变化可以给整个音乐带来灵魂,并更好的表达音乐的情绪。
# P5 Y" C( S. k& w
+ @( i8 q% R8 G) y1 S' A8 j怎样丰满音乐织体$ t7 l# k0 {9 y: i6 T3 h
; g8 h% l$ U M5 A织体是音乐的结构形式之一,它表明了一个是时间走向的形式,另外一种就是空间上,我们在编曲时候要讲的就是如何丰满音乐织体,让整个织体更加饱满和谐,并且更好的烘托旋律。
. Y8 o, S$ L% k5 }! i3 v$ _
+ F0 c9 U+ I9 U; p3 u首先是低音区,低音区我们一般会选择贝斯,一般我们要求贝斯的存在要一定的旋律和根基,最后通过一些级进音程的走向来更加清晰流畅,而低音区的乐器也要互相注意,避免相互碰撞,虽然对于底鼓和贝斯最好越低沉越好,但刚才也讲到了,一定要注意旋律的清晰。- G8 e% v* i' U! i
( m4 z' B/ X0 s% t
其次是次中音区,低音区与次中音区的距离可以密至同度,宽至两个八度。 一般说来,在相同的和弦条件下,排列方式的不同会带来不同的音响效果。 总的来说,密集排列法的音响效果较集中、浓厚,声部之间较为融合,但有可能出现个别声部不够突出的现象。
M. z+ w! U) E! ~9 d; r
' K3 N, j! s2 z+ j) I在中音区和高音区,可以通过排列法(密集和开放排列)相互补充,一来得到了更饱满的音响效果,二来避免和弦音完全重复抹杀了特定乐器的音色。
, M3 `6 H- ?6 f6 Z' J1 F" ]' i+ f1 c& i8 V/ P
和弦排列法
$ [8 s# J) P' J' a) S
! _7 I m2 R: L9 M; b N密集排列法:密集排列法(Close position)为上方三声部中相邻声部之间的距离在四度以内的(含四度)的排列方式,为密集排列法。也就是说,上方三声部中的相邻声部是相邻和弦音的状态。
H/ c5 [0 s9 ?, T$ R: |7 p
' J7 H4 W y* Z* I开放排列法:开放排列法(Openposition)上方三声部中相邻声部之间的距离在五度以上的(含五度)的排列方式,为开放排列法。也就是说,上方三声部中的相邻声部是相隔和弦音的状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