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7-9-21 13:20:23
|
显示全部楼层
二、平静的行板与华丽的大波兰舞曲 op.22# c7 [: b S) S* q d }
8 p' z% J& `6 x. }1 W( ^0 O: e本曲是鋼琴獨奏,管弦樂團伴奏的作品。蕭邦的鋼琴曲中,有六首是和管弦樂團一起演奏的作品,其中兩首為鋼琴協奏曲。本曲一般的演奏方式皆將樂團部分使用鋼琴來代替。整個曲子就分成兩大部分,第一段為流暢的行板,第二段則是華麗的大波蘭舞曲。
" g/ k1 D/ v; H8 z& u, g) m, R2 _
- 行板 -
% m; P) T+ k8 J, Z
* A' L1 j2 I2 C* @7 c如夜曲般
/ A% I9 _" M( B' N) h4 }
/ _0 \; T& x- P, P. I2 B樂曲結構:導奏、A、B、尾聲。. N4 x1 G$ X) N& I
2 N) v c6 O& O; `1 q0 o導奏:四小節,平靜的分解和絃,準備引出主旋律。這段伴奏令人有如置身寧靜的湖面般的感覺。" T' z( Y0 e, u; C/ w% [
- R: Y" ]) X$ c7 aA:aba三段式加尾聲0 O6 f/ U5 @5 @' g. g: x7 s: @8 a
; `7 }( D" [# t0 M% |: ka:由兩個八小節的樂句所組成,前半句四小節,再寫出雷同的後半句,以此形成一個八小節的大樂句,再加以反覆,形成一個十六小節的樂段。當然蕭邦的反覆,總是會將旋律加以裝飾變化。0 ~. ^( s- H1 T! \1 H
5 _$ E8 r" m8 _, ~+ ?! Bb:這是和a段作對比的段落,只是一開始對比性並不明顯。
7 v' E2 G7 h, ~) Q( Y; V1 r8 N. E+ J! W: Y2 m2 X; ^1 Y
再現a:同前a,但後面的八小節增加了對位旋律。
8 I! o* N2 H" P% D5 B* `: X
0 l5 s& H0 I8 H小尾聲:伴奏音型並沒有改變,旋律則為十六分音符所組成。% X3 |# m! O8 e
7 W1 m4 L2 X. X$ A, X, VB:拍號改為3/4拍,樂曲結構為ababa,可看成是輪旋曲式或小三段式。 n2 u) W+ g- U8 c$ I1 a2 m1 C
3 f3 n" G- S9 A1 U% c; La:三小節的樂句,再加以反覆。
6 `5 S6 q/ S( Y/ {& |8 k0 i( ~# o0 G$ J- J
b:由兩個三小節的樂句所組成。& v) k+ \( S5 s+ F' [/ H5 d/ H
" c) k, j3 j `# d# G% V( q, r. C尾聲:由A段的小尾聲和B段a的主題所組成。( D) p% N7 r, ^: b$ @1 c
, C1 Q, b: z9 A% @5 W* l8 U8 M
- 波兰舞曲 -
" B4 r5 j; ?. e! Q5 C! z [* x( C2 i# }9 D$ j6 F) t' @% v S1 b
樂曲結構:有導奏與尾聲的複合三段式。
+ z- u$ o, N8 w9 e/ N
( @! y5 c' {2 ]9 j, j/ {$ ~導奏:一開始即為波蘭舞曲的節奏。+ n3 e2 R$ Z! o, c8 |1 l% y9 M! b, d+ ~
% g* f( m0 O; L# O. o
三段式:ABA
9 k% V% j% e) t, ]: j Z1 Q9 K. c7 X
3 a y: M3 j' j, D( N' cA段:有尾聲的小三段式,伴奏使用波蘭舞曲的節奏。主題的呈現除了旋律外有時也出現技巧性的段落夾雜其中。9 Y3 w6 }( B& h+ ?
I+ n: v9 Q4 U! E8 N, X
a:由兩個八小節的樂句所組成。 前八小節樂句:由兩個四小節的半樂句組成。後四小節:前兩小節是之前的模進。後八小節樂句:旋律中加入技巧性的段落。/ G, I& P% j% j9 w+ }0 N5 L
1 c3 ?8 m# @/ c+ G
b:和前a對比的段落,主旋律使用高低兩個聲部來對唱,後面則加入技巧性段落,再引出a再現。1 P- L+ f3 P$ U9 O
E$ F) y+ ]( O7 B' L: Y1 i7 G$ V
再現a:同前a,但第三、四小節有變動,而後句則加以擴張。
# s+ \2 E' D) M" E
1 L V2 T1 q+ H2 z, }- d0 ~0 e經過句:兩個四小節的段落,後四小節模進前四小節。5 b3 H3 X% w/ e b h* s( q4 v7 J
. T6 X- I& ?. L# m+ c小尾聲:8小節優美的旋律,第五、六小節模進第一、二小節。- Z0 L7 \) Z- n2 o ]- U
$ n8 V+ q+ s2 B% u& C1 @- r
間奏(經過句):準備進入下一段落。- p( Q# u9 i2 P G& b% r
$ p8 M( P3 D8 o* K h z" n
B段:先兩小節的前奏,雖是波蘭舞曲的節奏,但有水波的音型。
; }1 r$ z! L" z( j6 W- G, m% ^
3 z+ W7 F1 }, W! K( I' V主旋律:8小節的樂句,可分成2+2+4(1+1+2),最開始的四小節是兩小節的模進,後面四小節是一小節的模進。再將此8小節的樂句加以反覆並擴張成18小節。
9 |1 e: k" u+ E* Z
; N' X: W4 X6 t4 Q7 V7 d經過句:這是段屬於自由發揮的技巧性段落。$ n& F; L/ O0 A C, m
/ f5 S m0 O o9 L; x7 ~9 [7 |, B
再現A段:完全再現aba。
: S! Q, r# \4 s: l7 _4 C# J% E5 q0 f) P. R5 y( r: {1 a
尾聲
, F4 W" H3 y0 K2 g! M( ~) E* Z9 T5 G' ~- e8 g- i
這也是段屬於自由發揮的技巧性段落。最後在波蘭舞曲的節奏聲中結束。
6 e" O% \" Z+ O2 m1 s. t8 h! W' k# b$ S; ^# I
三、练习曲全集
1 d; S. V9 ^ R; ^ y$ _- u6 x: k
" j8 }0 D2 s( U: L肖邦一共作有27首练习曲:OP.10的12首,OP.25的12首以及3首新练习曲。2 j# b8 q1 H3 V- B5 n5 s( `
% A" E0 q1 K5 U+ r3 v; R0 d- I肖邦这些练习曲,除练习钢琴演奏技巧之用外,也是为旋律、和声、节奏以及情绪表现用的练习曲。尼克斯对这些练习曲的评价是:“健康而又新鲜,又像是沐浴在梦中所见的哀调之中”,“这些练习曲中,技巧的含义常常与美的含义相平衡。”
1 w# X. a& p; T. ~( d
f% x3 J5 s- b7 K9 q7 @这些练习曲中,OP.10的12首,据考第一、第二、第五、第六号作于1830年;第八、九、十、十一号作于1829年;第七、第十二作于1831年;第三号作于1837年。这12首作品呈献给李斯特。; i7 E( b* A0 |9 w% o( p' J! J
1 V2 m5 v4 D& N0 a, J
1.C大调,技巧性琶音练习曲,因以琶音和弦浓缩原来的和弦,有圣咏合唱曲形态,所以称为《逃亡圣咏曲》。快板,3段体,中段后经变奏、转调而恢复原形。9 h& U. b5 o" ?5 e4 l% r
2 }4 @, B( K; J8 W* ]2.A小调,半音阶技巧练习曲,有阴郁、微妙的纤细心理表现孕含其中。快板,3段体,中段转为F大调,第三段为第一段反复。
5 `$ [+ D6 |, L7 d. c5 l- M0 H% `& N3 b4 m/ m' n7 d
3.E大调,离别曲,与第六首降E小调成为一对。开始的旋律极为优美,钢琴家古德曼的说法,他演奏此曲时,肖邦曾抓起他的手喊道:“啊,这是我的祖国。”不太慢的缓板,3段体,中段转为更活泼,情绪也更高扬。
" L; Y' J8 ^, ]0 J; E
0 S; @' M6 z, v4 ?0 |0 r' t" _4.升C小调,手指速度的练习曲,钢琴家汉斯彪罗(Hans Bülow)认为,“这是纯粹古典、典型的练习曲。”急板,3段体,中段升G小调起经各种转调,再回到第一段的升C小调。
6 W0 V- ^ O% C& ~+ @. m/ [0 h& ]) U1 j% | U
5.降G大调,黑键练习曲,右手只奏黑键,左手和弦支持。彪罗认为:“这是女人沙龙用的练习曲,令人感觉像是盅惑着一般。”甚快板,3段体,第一段从降C大调降至降D大调;中段降D大调至降G大调,有调性不明的经过性转调;第三段和尾声都为降G大调,最后双手以八度弹出ff的下行音阶。
- r7 ?5 J( N c5 |$ X: U6 {1 n. `/ u; b8 P7 s( R" T
6.降E小调,夜曲形态的练习曲。评论家们认为曲中到处都散发模模糊糊的阳光,尤其中段转为E大调的部分。此曲为行板,3段体,中段由降B大调转至E大调再转回降E小调;第三段为第一段重复,最后5小节由降E小调转为A大调。5 u# n& G4 \; \* X& P1 n# H
# c: g& Y1 ]) q) r0 x
7.C大调,类似托卡它的练习曲,右手表达重音,高音部表达旋律,低音要有断奏性质。甚快板,3段体,中段为D小调,最后有尾声。/ b; o$ F$ u/ }/ D& F9 L
* @* s) p4 W! a8.C大调,右手流畅的练习曲,各式各样明亮的装饰音阶结构,快板,3段体。第一段为F大调转C大调转F大调;中段E小调起转为降E大调,E小调再回到F大调;第三段F大调,降B大调,然后进入F大调尾声;转调频繁。
+ ^0 {. J9 _: p1 a, R+ S% ^! V5 G2 z
" z q. k$ H/ }; ?6 o9.F小调,感情的练习曲,右手弹喘气般病态的旋律,最后在叹气中结束。据李斯特学生说,曲中焦躁的情绪很像是李斯特,急促的快板,ABAB尾声。第一段为为F小调;第二段降D大调、降G大调至F小调;第三段F小调;第四段和尾声都为F小调。6 F+ j- v! P/ J
+ S- c0 z6 o! ]* ^10.降A大调,节奏和重音的练习曲,OP.10中最高级的练习曲,其性格由二连音符、三连音符乐句交互带出微妙的对照,彪罗认为此曲充满幻想的常动性格,除李斯特的《鬼火》外,没有其它的练习曲可以比拟。甚快板,3段体。第一段为降A大调、降E大调、降A大调;第二段从E大调经各种转调回到降A大调;第三段为第一段重现。
- s# f. T1 m, T2 l. P" D
4 K" `$ V: ^$ ]# |: F0 A11.降E大调,广幅离开和弦,双手琶音练习曲。钢琴家哈聂卡对此曲评介:“这是音乐的科罗,纤细的蔓藤花模样,犹如吹进灵魂的吉它一样,它的和弦构成的丰饶使我们感觉到一种无穷无尽。”此曲为夜曲风格的练习曲,色调来自天国,终结却是叹息。稍快板,3段体。第一段为降E大调、F小调、降E大调、F小调、降E大调转降C大调;第二段降D大调、降D小调、降E小调、降C大调、降B持续音上方的降A大调;第三段为第一段反复。0 n: _& }& L* o% C2 |+ I
" {/ b3 i. p' C' W$ m12.C小调,《革命》,肖邦1831年离开华沙,踏上返巴黎途中,在斯图加特得知俄军离开波兰,悲愤之余而作。左手将失望与愤怒表现于上下行音阶上,右手奏壮丽的八度,左手练习曲,有魄力的快板,3段体。第一段8小节序奏,从C小调起经转各种调至降B大调;第二段由升G小调转C小调;第三段再现第一段,从C小调起经多种转调至C小调结束。
! P( a: o w* ~5 ~2 A0 u$ ~
" s8 d9 a2 I( N/ P7 S# V/ EOP.25的12首:第四、五、六、七、八、九、十、十一首作于1832-1834年;第一号作于1834年;第二、第三、第十二号作于1836年。呈献给达左尔(Comtessed’ Agoult)伯爵夫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