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们去剧场(非音乐厅)欣赏音乐会并非坐在舞台上,而是坐在观众席中。此时我们距离表演舞台有一定的空间,在观众席位上所听到的声音是直达声和辅助扩声,即临场感。观众席位置所听到的中高音较柔和,低音量足并下潜得更深,同时听到乐器前后的舞台空间感比较明显。! z( \2 `; R6 ~
" f1 d' B5 @5 }0 v
而当我们站立在舞台中间指挥位置听乐队演奏的时候,我们这时的感受与在观众席中听到的演奏就是两回事了,中高音未必柔和,但齿音强烈,歌唱者喉部的喘气声音因距离近的原因,喉部的丝丝声特别清晰。大家可以想象当您身边的人贴近您的耳朵,犹如麦克风贴着歌唱者的嘴巴一样的唱歌时,中高音的感受变化比较明显,此时已不见得饱满滋润,在感受低音或者低音乐器发声时,会觉得低音的余韵、延伸、包括量感似乎减少了一些。为什么呢?其实,这是因为低音波的波长较长,所以它的延伸必须达到波长对于空间长度的要求。话筒在舞台上离乐器距离近,录制的低音速度快而且量感一般。由此,擴声器材发出了录音中所没有的量感和低频延伸,是因为器材本身的电信号失真所带来的音染(即声音染上了器材本身特有的一些特性)。当音盆在应该停止震动的时候还在震动,于是所谓的“量感”就增加了。
' {5 }" C: } Z% V- B; L, i; c7 q* g/ E: S+ e4 W |
唱片录音(如:CD、黑胶唱片等)就不同了,它要经过后期加工合成而出品。通常情况是话筒放在舞台上各个乐器声部前面,为了拾取乐器和人声更好的真实声音且减少其它不需要声音的录入,所以离乐器、演唱者距离比较近,经过多轨录音及后期降噪、压缩、均衡、添加效果、混音等,使我们听到的各个声部位置、前后空间层次、立体感、饱满度,犹如我们从观众席移到舞台上指挥家听音位置一样的感觉。0 Z; v% z" f5 j& ]: c9 g/ h
$ h4 A- S# N; V+ {- b' R我们在演出现场录音与扩声时,一般都会按声部摆放好话筒。摆放话筒,不是简单劳动,需要有音乐声学知识。乐器的发声方法不同,辐射方向各异,话筒摆放的位置不同,拾取声音的效果就会有较大的差异。例如竖琴,如果把话筒放在弦的边上,将会拾取到很多手指拔弦的噪声。如果放在共鸣箱后面开口的外面,拾到的声音共鸣要好得多。小提琴发声口在f孔,话筒正对它时,琴弓擦过琴弦会产生一些我们不想要的噪音,长笛的管口声音最大,但吐气声也大。乐器可以发出一个或多个声音,有一个或多个共振系统,它们都有各自的谐振频率,有各种各样的发声方法、位置。
7 Z6 B3 x. J' C1 v
0 H' F0 s1 I/ H! ?/ ~ U, q* v/ P
- j% ]) S' S7 S4 n9 _) e$ r
$ `, C( d& w7 Y' x, e2 d为了更好地还原交响音乐会现场乐队演奏,采用的话筒大多数以大振膜电容话筒为主,因为大振膜电容话筒灵敏度高、频响宽、还原度好。我们在扩声时需要注意做到乐器的直达声与扩声的电信号要控制好比例,以免引起电信号过大产生的音染失真。1 ]) {, m! g! H- B3 [) g+ a* p
6 T5 P# S. Q0 |- c具体调试过程,我们按河南省歌舞剧院交响乐团在某大剧院演出时为例,做一说明:5 J$ j K1 Q; m6 d. |( ]
o2 b8 K: x- W( Y1 z* k1、我们按乐队的声部摆放话筒,大致上从前往后分为五排:5 q( U/ t) N6 [. i7 [8 m
& N4 T) v( }$ Y# n- u第一排、二排为弦乐组;第三、四排为木管、铜管组;第五排为打击乐组;第六排为合唱队组
" y2 ~7 h7 f4 ^/ B7 L1 l5 x% I1 |2 n; ? O
2、第一排从左边为一小提琴组,右边为大提琴组,各用了两支AKG C414B来拾音,因为此话筒音色干净中高频透澈、频响较宽,灵敏度较高。最右边整个向后排为贝斯组,用的是两支AKG 3000B来拾音,此话筒中低频比较饱满。
2 _2 w% o1 `9 l K
6 @7 [3 n6 S4 `' M第二排从左至右为二小提琴组和中提琴组,各用了两支AKG C414B来拾音。1 D) P4 x$ g3 c0 o
3 P* v( X K! c2 \5 K/ r; B第三排从左至右为木管组:包括笛子、单、双簧管、大管等,用了三支AKG C414B来拾音。
/ `1 N( ?3 D6 S! D
" H8 \' f' E5 {3 A3 l: L) t第四排为铜管组:从左至右包括圆号、小号、长号、大号等,因铜管组距离木管组较近,乐器声压级较大。所以铜管组不摆放话筒,用木管组的话筒来同时拾取。
/ y3 {* l' K; I O( ^, A+ U; y& {8 ?4 {/ J
$ V- S" W9 y1 h+ L. F第五排为打击乐组:从左至右包括大鼓、定音鼓、军鼓大锣、铙钹、响铃等共用三支AKG C414B来拾音。
- U: T1 }8 n6 r/ U& {2 {: H p4 G5 Z7 D8 M
第六排及后面为合唱队组:包括高、中、低三个声部,用了四支AKG C414B来拾音。/ S6 X: q0 G5 r6 j. R6 ?. z
8 n* s' z5 T( k0 A8 p
3、我们把每一排的单个话筒相位(PAN)从左至右,按照乐器坐位的方向分别把相位旋钮从左至右依次进行调整,包括合唱队话筒(即左边的乐器相位拧到左边、中间的乐器相位在中、右边的乐器相位拧到右边)这样我们在录音及扩声中就会得到一个明显的立体感和层次感。
# F) i, t" V" g, Z n: V' a! j' L$ e& d- \0 |4 S' t
4、由于经过电容话筒的拾音后,特别是弦乐器经过电声的放大会感到高频部分明显的比较燥,不柔和。我们针对这种情况在调音台上分别把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高频6KHZ以上进行了3db左右的衰减,这样听起来就柔和多了。! I% Z4 f ?( d4 n m
4 ]+ N3 a+ W- @: { M
) s- f# r0 ^$ W" O' [9 m3 q! ]
1 b* i3 D( V, s2 Q: E" F/ ]5、我们利用效果器里厅堂的效果(HALL),分别给不同乐器话筒根据需要添加了效果修饰,使乐器发出的声音柔和又有立体感,打击乐特别是锣、镲等乐器加了效果后高频的层次感、空中的飘逸感特别美妙。
* [9 G! k; p! F. i7 W6 U9 t9 _# t* b: K" V( c$ F
鉴于以上原因,我们在实际现场演出时,为了尽可能达到唱片录音的听感,我们通过对乐器,特别是弦乐通过适当衰减高音,针对某些话筒增加厅堂混响效果比例来改变、修饰扩声产生的电子失真,通过效果器来营造音乐厅的放音效果。这样做能让现场录音与扩声能更好的有机结合,使录音听起来犹如坐在现场观众席当中才能感受到的临场感,使现场观众能听到犹如在听录音时才有的听觉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