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音箱导向管的一点认识
倒相箱可以说是目前市场占有率最大的箱体了,如果不能很好的理解倒相管的原理,那么就很难设计好倒相箱,因为看似简单的这种箱子,其实是很难设计的。
在开始之前,我现给大家讲一种现象。就是如果你手拿一个注射器,医院打针的那种,那么你就会发现一种现象,针头开孔大的那种,你在打针的时候,手很容易就能够把液体推出去。如果开口和针管一样粗,那么是最容易的,开口越小,哪么推起来就越费力。这一点是直观可以体会的。我要说的是,扬声器在倒相箱里的情况,和你打针是类似的,只不过打针是液体,压缩率小,而箱体中是空气,压缩率高。
那么我们来分析扬声器在箱体中的情况。可以说当扬声器振膜向后移动的时候,(向后指的是向箱内)我们知道,箱内的空气被压缩,试想,这时速度是很快的,箱内空气的压缩,是扬声器背面的先被压缩,然后再向其他地方传导。这就会产生一个问题,扬声器带来的空气压缩,在箱体内导致了箱内空气压强的不均衡,而我们知道倒相箱的空气泄放,只有倒相孔这条通路,因为我们就可以得知,压强的传导是向倒相孔附近传递的,而且箱内在这一时刻,是扬声器附近压强高,倒相孔压强低,空气向倒相孔移动。要命的问题来了,在扬声器向后位移到最大的时候,这个不听话的家伙,又向前移动了。而空气向倒相孔传导是有惯性的,实际上地球上任何运动的物体都有惯性,也就是说,空气在扬声器向前运动的时候,他还是继续在向导相孔移动,这就产生了一个问题,扬声器此刻背后的空气的压强又突然变小,产生了一个把空气拉回来的拉力。然后这个可怜的空气没办法,当惯性不足以抵抗拉力的时候,他又被从倒相孔往回拉。周而复始,一次次的折腾。这里面最重要的问题是,我们可以看到,扬声器的运动总是快于空气的运动,也就是说空气的运动总是滞后于扬声器的运动。说到这里我们先打住,你只要理解了空气运动滞后于扬声器的运动就可以了。
再来说一下声波,物理我们大家都学过。声波在在空气中的传播有一个重要的理论就是,如果两个声波,在空气中叠加,如果相位一致,那么会使得波峰和波峰叠加,那么振幅会使叠加后的振幅,如果相位相差180度,那么会导致波峰和波谷叠加,会抵消,甚至为0。了解了这个原理,我们来看扬声器。为什么裸露在空气中自由震动的扬声器,不会感觉到低音,那就是因为,扬声器前面震动的声波的相位正好和背面震动声波的相位相反,那么,相互抵消了,所以感觉不到声音。
了解了这个,我们就知道了原来,箱体内扬声器震动的声波的相位是和振膜正面震动的声波的相位是反的,那么我们倒相管的任务就来了,它需要把这个相位扭转过来。刚才我们知道,由于箱体内空气压强的不均衡,导致了空气的移动,空气的移动有惯性,这个惯性导致了空气的移动总是滞后于扬声器的移动,现在我们把焦点转向倒相孔这个地方,当扬声器向后震动时,倒相孔的空气是排出的,按理说应该是这样,我们想象的也是这样,但关键事实不是这样。当扬声器振膜向后移动,附近空气先被压缩,然后向导向管传递,这个传递需要时间,你上街买包烟也需要时间呀,当压强传递到到相管时,已经滞后了扬声器的,这时可能扬声器振膜已经开始向前移动了,又在扬声器背面导致了一个负压,这个负压又要把空气向回吸,这时倒相管的压强大于扬声器背面,空气又往回走,又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回来,而那时扬声器可能已经又反向移动了,这样就导致了一个现象,就是总有一定频率的声波,他的延迟时间刚好是扬声器向外运动时,倒相孔哪个部位的压强最大,所以倒相孔也是向外辐射声波,扬声器向里移动时,倒相孔附近压强最小,倒相孔由外向箱内吸汽,这是一个有趣的现象,你会发现,这时候倒相孔的空气运动方向和扬声器是完全一致的,也就是倒相孔把箱内扬声器背面辐射的声波相位到了个各,成为了第二个低音扬声器,声波相位相同,相互叠加,振幅增大。但要注意的是,只有一定频率的声波是这样的,这个频率以上、以下的频率相位都会不是180度,因此叠加的效果不同。
说到这里,我们总结一下。
1、由于扬声器震动导致的压强差,造成了声波向唯一的泄放孔——倒相管移动。
2、可怜的空气是有惯性的,它开跑了,想让他收住往回跑是需要时间的,因此,箱内空气的运动与扬声器的运动有明显的滞后。
3、总有一个频率的声波他的滞后时间刚好能够达到扬声器振膜反向振幅最大了,但是空气才刚刚在倒相孔附近达到压强最大或最小。
4、于是倒相孔就将声波反向了。
原理就是这样了,那么,倒相孔参数对功能有什么影响呢。这个问题,实在是很复杂,涉及到多个学科。我也不是很明白,只是粗略的分析一下吧。
我们知道,在制作倒相箱时,倒相孔面积和长度是重要的设计指标。倒相孔面积大,要求长度要越长。反之亦然。为什么会是这样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