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不带再现的单三部曲式- V5 R7 t9 E" u/ ]) L! K. X
8 x% v1 B% J" ]4 I5 @
图式:( C% f5 ^3 q& U: Z& u
" { M% E& G& W# ~: iA B C# c, Y! \$ u8 b, ?3 h8 i
0 f: Q! V# H9 c; t 第三部分不再现第一部分的主题材料,而用新的乐段来代替。三个部分歌不相同,形成对比关系,但这种对比关系不十分强烈,各段之间在某些方面(音调、节拍、调式调性等)还保持一定的联系,以加强各段的统一性。, F- f! k3 c3 U
* O$ u6 I0 h# b. S9 b$ W7 Y
谱例一:《铁蹄下的歌女》) a, d' h1 A) I2 T p$ }
$ E+ ^- o7 n% A
曲例一:《铁蹄下的歌女》 2’24” u7 s. V7 p$ J# ?4 |# G |
& z! b5 I$ K# n; F: U
三、单三部曲式的反复
' Z' e1 y$ `1 a4 O2 O
. M' o; p; X0 T7 X 常见的反复:
' e6 ^; Q9 v( Q, |/ k+ g, a4 [0 Q, ?0 s8 H1 J& [
||:A :||:B A :||; ||A ||:B A :||;! o0 W' F$ \& m8 L9 o9 y4 t3 p
- \& q% ]! l1 w9 D+ F0 }7 j _2 c& Z! c4 X# s4 P
" e# D. V7 e; R2 X
||:A :||B A ||
$ k p: I0 `8 V" f4 P
/ `3 I j0 a0 v! e- `: m 反复时可以原形反复或变化反复,后者取消反复记号。
) V& P0 ]5 h6 _. d8 ?' }. b- ]* c9 X6 a4 ~7 }
当AB反复时B段移调再现。既构成一种特殊形式的结构,称为三部—五部曲式。
7 e, w5 \: g4 G3 m/ ]; K) z [) F+ `2 Z E
图式:1 k- H- m1 S% A6 D8 f7 f; G
# C% X4 q* q1 Z6 ?A B A B1 A1
% K- b7 }4 T* W% L
: \+ U3 y8 i( Y) \# i7 J0 | 四、单三部曲式的应用范围
/ w; L/ M+ q8 a7 }2 v7 o8 c# \
; z2 u" d- i& S' r8 b# m( U 单三部曲式无论在主题发展、形象对比、结构的自由应用以及篇幅等方面,都比单二部曲式为作曲家提供的可能性更为广泛。尤其是有再现的单二部曲式,它是体现三部性结构原则最小的完整曲式。因此,在作品中独立应用极为广泛。很的很多中、小型器乐曲和声乐作品都用单三部曲式写成。有再现的单三部曲式多用于器乐作品,无再现的单三部曲式多用于声乐作品。单三部曲式不仅作为独立乐曲,也可作为大型曲式中的某部分。$ Y0 Z5 D. N# W: n) `4 c7 ]
7 C6 |4 D; v( M1 o 谱例二:(意)《重归苏莲托》& X4 a. L) q5 R0 f& u2 W0 s
, T% ~; s5 [- U! ~
一、概述% G, `+ i! I8 ?$ P) T
4 i: b5 D: K0 M) s$ i0 L
(一)结构方面:有三个明显的相对完整而独立的段落组成,即:呈示的第一部分,发展的第二部分和结束的第三部分。
5 r" V& k6 F4 X9 K, ?, }# l! L7 q4 f9 y2 [, y
当第三部分和第一部分音乐内容相同或基本相同时叫有再现的单三部曲式,当第三部分不再现第一部分内容并与其它段落形成对比时,则称为无再现的单三部曲式。如:
- e" W/ O; ]7 \5 C! {# W; w, Q p }# h2 t9 p( ]
A B A 或 A B C. ~/ L; Y+ p# J7 r+ p6 P% ?
6 O8 w1 Y' o* d (二)形象方面:单一形象的充分展开或不同形象的对比。* _* e& w! m' C
0 v+ b" Z: k/ o4 r9 M3 y7 Q
(三)终止方面:各段有明显的全终止结束。
& x9 G H, y1 U2 G5 G& Y4 L/ w" e, Y5 B: a# i& u6 {
(四)音乐材料方面:无论是展开性中部还是对比性中部,都比单二部曲式的中部对比更鲜明。6 n7 D; B* G0 t+ X7 P3 e- ~
8 v9 S& B( i$ p9 n+ s4 h
(五)调性方面:
9 H: D; x; X; w% h. X0 s7 Q+ l7 B3 U0 A+ h( x
A B A1 s+ m* [$ P: T1 Q$ R
( v% \' g( A. ]! h0 w
稳 定 不稳定 稳 定1 P& H- U. Q" t% q" ^ z
! k2 ~" y' I! f7 _8 ~ 稳定 不稳定 不稳定 稳定
5 e3 N$ ?8 U/ P- r- R6 O! D
' k7 v" M/ J- ^: V (六)规模及容量相对增长。+ a; ~" Z! N9 ^7 _- o% y4 X3 T
- e" V! P5 _# P$ ]
二、单三部曲式的结构类型
+ J6 H. k i1 Y' E- ^5 E# M) w" i5 l. Y$ g
(一)带再现单三部曲式
. g+ Y9 o( G- h1 v* l, ^& |+ Y! d, P0 n2 u
图式:
7 q: {% h, v/ K% E
7 ^3 N$ b* J* K q7 OA B A
4 X* N( I7 d0 p \1 y* u6 q* d' J3 h0 |
主题材料的呈示 前面材料的发展或新材料 完全或变化再现 h3 ]4 O0 [, F
3 A' O5 k1 N! d- i1 M! c8 @3 C7 B 第一部分中主题素材的呈示,可以是简单的几个并列乐句,也可以是较为复杂的陈述性写法。第二部分如果采用前面材料的发展,它在形态、调性等等方面都会与第一和第三部分的稳定、完整形成对比;如果是新材料,就提供了更加鲜明的对比因素。第三部分是第一部分的再现,它的规模通常与第一部分不相上下,这使三个部分形成了平衡感(二部再现曲式则只再现第一段的一半)。再现可以是保持原样,也可在某些方面加以变化,使音乐获得一种总结、升华的感觉,得到更加完满而充分地收束。此外,可以在第一部分之前和再现之后分别加以引子和尾声。
& \+ g2 _6 W6 f# ^4 g) j p% _2 v2 U
柴可夫斯基钢琴套曲《四季》中的《六月-船歌》,是一部带再现的复三部曲式(属于复合曲式,将在后面详述),它的第一大部分本身是上面图式代表的带再现三部曲式,这里采用小写字母来表示音乐的材料。它的a部在g小调上,b与a材料的句法完全相同,只是挪到了bB大调上,这就是"前面材料的发展"而非新材料的引进。; W: g; j( A7 E* F1 }
! J/ G# g9 v$ [( ~# I谱例一:柴可夫斯基《六月-船歌》a部主题:$ k3 t& h. l, T$ B' |
1 b- \9 L2 p4 r
8 H6 J$ P8 e3 M( S
+ e$ a: |0 B" m9 C4 T; w- n+ T7 v9 d M
这首乐曲表现的是荡舟湖上的悠然心情,旋律舒展如歌,一开始是在g小调上。b部将这个素材加以发展,并转到了bB大调上,色调变得明亮起来,情绪也有所推进,达到了一个高潮:8 Z! F, ^' q# r
& M+ ^; g+ V! F
谱例二:柴可夫斯基《六月-船歌》b部开头
1 o `/ M; X7 t$ q4 z9 R% k- r
: q! x0 F4 N; Z3 P2 m
5 b$ ^) I# v7 M) u: ?- ^& z8 `/ k
% |6 z, H* B+ U
' E' N( `7 o7 _1 D/ u这之后a段没有任何变化地再现。
8 n* E4 p7 P& R) n/ e6 D8 u. T, D- f* R
谱例三:柴可夫斯基《六月-船歌》
% r5 T1 K. M4 q( f* d; I" n0 q) z7 `, P9 V, v+ \5 H% u
0 `0 A$ N( R O+ r- S# f
0 \, m7 L' t9 ]1 E6 v1 `
6 i! O$ p, ^' K5 Y
/ Z( \9 F# M# C% \# ` 曲例:柴可夫斯基《六月-船歌》全曲第一大部分 1’39” ) U) W' }2 o" k* j' ~! I4 P
3 y" c. N5 G& H4 `( L! i; s- G带再现三部曲式的内在结构非常多样,此外它还可以反复其中的某个部分,如:1 Y+ I r& L5 T
6 \8 Q& ]1 u: J$ V/ S
A ||: B A :|| `' W% j; h& N: I4 d/ ^8 O' j
如果将这个图式写成A+B+A+B+A,它就是五个部分了,但它只不过是通过重复形成的五个部分,并没有出现新的东西,所以这种形式叫做"三部--五部曲式"。* t$ v; b3 P# U$ x) s
* R8 y* I( H: {! e7 i# q 带再现的曲式,除了上述的最常见的二部和三部结构以外,还有很多种,如带再现四部曲式,它可以是A+B+C+A,也可以是A+B+C+B,再现五部曲式可以是A+B+C+D+A等等。在实际创作中,作曲家总是会让自己的乐思得到充分而自由得发展,正如奥地利作曲家海顿所说:
" K% p- ]- n( {* C& s( z u7 i0 v# i
艺术是自由的,不可受技术桎梏的禁锢。听觉--当然是有艺术修养的听觉--应当是审判官,我觉得自己和其他人一样有权制定规则。9 J9 P, g- h# f: r, p
0 P; @1 ^2 l+ A) w8 f
5 `. |% s9 {" g7 v |
|